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苍山雪洱海月云南三塔倩影如注 |
[游记]苍山雪洱海月云南三塔倩影如注 |
2008-05-22 sina.com.cn |
云南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正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世界各地的文化交融,造就了美丽神奇的大理,孕育了大理这方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 从南诏国至今的一千余年里,佛教文化在大理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大理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在大理的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大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理古有妙香佛国之称,是我国西南地区佛教传入较早,佛法十分兴盛的地区。“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伽蓝殿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都是古代大理佛教兴盛的生动写照。南诏中期,佛教即被定为国教。大理国历时三百多年,二十二位国君中共有九位禅位为僧,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不仅在民间广为传播,而且与政体紧密结合。大理国“用僧为相”,从僧侣中“设科选士”,治理国家。可以说,这是一种近乎政教合一的制度。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盛极一时。此后虽经朝历代,大理佛教仍昌盛不衰,清代学者吴伟业甚至认为“苍山与洱海,佛教之齐鲁。”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造造像艺术和建塔艺术蓬勃发展,造像、建塔活动长达五、六百年。大理地区的佛教名刹,如崇圣寺、感通寺、无为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崇圣寺三塔发现的“阿嵯耶观音”等六百余件佛像及写本佛经等文物,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此外,崇圣寺三塔及宏圣寺塔在佛教建筑艺术方面,都极具研究价值。相传“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三塔倩影如注,风花雪月,岁月如流.... 下关风:《大理县志》载,“由于平阳地面恒热气涨上升,而十八溪涧冷空气时来扑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数冷空气至下关,为东山所阻,亦时时输入此平阳地面,亦复四周皆山,诸空气旋转其中,一时不能腾空而散,互相博击,其狂如虎,拔木倾舟,有自来也。”特别是市区下关,冷空气流速快,风吹得特别猛烈,时速达12~14米/秒,最大时速达28米/秒,妇人骑车、步行或有掀倒之例。一年之中,大风有35天以上,故下关有“风城”之称。而且还有这样两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个白面书生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爱,引起了南诏国王的不满。诏王就命罗荃法师把书生打入洱海。姑娘为救情人,向观音菩萨要了六瓶风,想让大风把海水吹干,救出书生。谁知风瓶才背到天生桥,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个风瓶。刹时间、狂风怒吼,一年四季风吹不断,冬季尤为猛烈,后来人们就把下关叫作“风城”。又传在很久以前,观音化作一个老妪,背着一个风瓶,经过天生桥时,守桥土卒按照贯例要检查过往行人的货物。老妪好言劝说不要检查、士卒不听。还没等老妪说明利害关系,就硬将瓶盖打开、顿时风从瓶中冲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收。等士卒明白过来,老妪早已不见了。从此,大风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桥吹向下关,故名“风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6f79f01000ag0.html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