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林之行--龙脊梯田篇 |
[游记]桂林之行--龙脊梯田篇 |
2007-07-26 |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人们建设家园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龙脊梯田分为平安壮族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分别代表壮族文化和瑶族文化。 这里的梯田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导游讲了一个笑话这样形容每块田的小:有个地主要农夫耕完山脚的206块田,农夫把地耕完后,数来数去一共只有205块田,怎么也找不到那最后一块,后来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块田被盖住了。呵呵 龙脊的天变的更快,云来雾去的,别有一番景象 这里的外国游客相对较多,也纷纷在龙脊标志性的碑前留影 村寨在山中雾中梯田中 壮族、瑶族姑娘们很少能出的山去,只能利用旅游季节穿上民族服装与游人合影挣点钱 哈哈,看把老外美滴! 红瑶族的大婶大妈们则把自己的头发留的长长的,梳头给游客看,看一次十块钱 男人们是一般是主内的,象这位出来挣钱的不多,也是与游客合影的,不过,是它的孔雀,呵呵 这是我们吃饭的那家旅店,二层高的吊角楼,全是木制的,很有感觉 卖刺绣及银饰的红瑶族妇女 勤劳的壮族妈妈 美丽的吊角楼依山而建 吊角楼既是民居也是旅馆、酒店、咖啡厅,到了晚上完全可以溶入到这个村寨中,好热闹 旅店老板娘家里四世同堂,正为爷爷庆祝九十三岁的生日,碰巧我赶上了,送了爷爷一百元钱,做寿礼,老人家很高兴! 这是他们家的老屋,最下一层养猪养鸡,中间一层会客做饭,上面一层住人 一起去的朋友看到壮族阿妈眼睛快瞎了(白内障),还在编草鞋卖,很心痛,买了二双 海拔将近三千米,好多的游客走不动坐滑杆。 |
原始链接:http://blog.sina.com.cn/u/4a738b5f010005gb |
转自: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