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打算去郊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只是大家都忙,时间凑不到一块。南京自古有句俗语,叫做“春牛首,秋栖霞”,这不,已经是初夏了我们才得以成行,别是一幅风景,“别是一般滋味”啊。今天一大早与友人一行三人,乘坐郊区线公共汽车来到葱茏翠绿的牛首山。 牛首山位于南郊,因东西两座突起的山峰象牛头上的一对牛角而得名,与另一座名山祖堂山相隔数里,山脉相连、遥遥相望。历史上这一带曾经繁华,尤以寺庙多、香火旺以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而远近闻名,文人骚客留下过许多吟哦的篇章。烽火连天,沧海桑田,今天这儿已经远离尘嚣,人迹罕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保存了大自然原本的形态,现尚存南唐二陵、岳飞抗金故垒、弘觉寺、郑和墓等古迹,其中最吸引我的,当然非南唐二陵莫属。 我们一路翻山越岭、穿林过溪,来到祖堂山的南麓,南唐二陵即坐落于此。映入我眼帘的已不是二十多年前的斑驳破败景象,巍然高耸的陵区大门古色古香,气势雄伟。进得门内,沿着左边一条石路拾级而上,偌大的陵区只有我们三个访客,静谧而肃然,高大的白杨树林在风中摇曳,绿油油的树叶飒飒作响,更增添了怀古的气氛。在陈列着陶俑和陶、瓷、铜、铁、漆、玉等器皿的出土文物展览厅稍事浏览,便继续沿着石路右转上行,顷刻就看见了东西并列的两座墓门——钦陵和顺陵。钦陵是先主李昪的墓室,当时南唐国力较强,所以钦陵规模较大,绘画、雕刻、建筑等艺术极为精湛;顺陵是中主李璟的墓室,此时南唐已是日薄西山,虽然墓形与钦陵相似,但规模与装饰远远不及钦陵。出得二陵,我们的目光立刻被一条长长的碑廊所吸引,十数首李煜的词和三首李璟的词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代……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随后的72年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段大割据的时代,这就是“五代十国”,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吴、吴越、前蜀、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十国,其中南唐自937年起建都金陵(即今南京市),辖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及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前后经历三主,史称先主、中主、后主,共存39年。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后主李煜,其在位15年,南唐在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掳去,在汴京过了两年俘虏生活后,在他42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宋太宗赵匡义派人赐牵机药将其毒死,葬于他乡河南洛阳。“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的感慨和惆怅,是这段凄惨、冷酷而必然的历史的写照。 李煜不是一个善于治国的皇帝,但他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尤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杰出,俞平伯考证:“煜善为诗词,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辑存,仅诗词数十篇而已”。他在汴京囚禁的两年所创作出来的词,情切意浓,国破家亡之恨、扶栏思念之痛,深深感染了世人,从而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人评价他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 我们流连在这蜿蜒悠长的碑廊里,咀嚼、品味着李后主的千古绝唱,感叹命运人生的奈何。“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莫非现代作家张心远也来此徘徊,因而取了张恨水这个笔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当年蔡楚生和郑君里想必钟情李煜,借古喻今而给他们的影片取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离情别绪缠绕难解,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一百多年以后的李清照亦难舍后主,方留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字句?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给延绵的群山涂上了一层金黄,我们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不时回望那山林环抱中的南唐二陵,随着日落渐渐隐去,那段历史也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沿途繁茂的野菊花和雀麦格外殷勤,一直伴随着我们,似在唱着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