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游记(上)

[游记]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游记(上)

2008-02-04    xici.net

苏州行记之中国昆曲博物馆(上)
/散文、游记

位于苏州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在地图上很容易就能找到,靠着观前街,可等我步行来寻找时,却不是那样容易了。过观前街的太监弄,沿着碧凤坊,走过观前街东入口,斜对面有个巷子,走进去看牌子叫大儒巷,这个巷子很破旧,而且越往里走,房子越旧,感觉是在时光隧道里穿梭,从观前街的商贾繁华,来到这里的幽静人家,鲜明的对比。

令人着急的是,穿过大儒巷,甚至还跨过一座小拱桥,也根本找不见昆曲博物馆在哪儿?在我没有绝望的情况的话,一般会求助于人的,兜了个大圈子,还是搞不清楚目的地在啥地方。即使我看到了许多粉墙细瓦,还看到好多人家门口放着的若干年前的那种马桶,可惜此行没有带相机。最终还是询问了一位在家门口扫地的阿姨,她说就在前面拐弯的一个弄堂,到现在还能记得她说这个“弄堂”的发音,假如用普通话或者北方话说这词,“弄”应该是去声,“堂”字发音短促,听起来很有力,可再听听人家苏州人说这个词看,相反,“弄”字发音短促,“堂”字发音根本就不叫一个字,听起来像是唱戏,把一个“堂”字绕了一个弯,后面还跟俩字叫“里头”,就是说那位给我指路的阿姨说,昆曲博物馆就那个“弄堂里头”。

走进这个弄堂,果然看到一个大房子,门前右侧有碑,上书“全晋会馆”,左侧又一竖立之碑,字多,进前看过,方知,这昆曲博物馆所建地叫全晋会馆,此地原为清代身在苏州的晋商们建造,就好比扬州的徽商建造个园,有了经济地位的人,总会争取更多的所谓品位,古今概莫如是。

进得门来,马上就见到左右插着许多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显然这是戏曲里面的武器道具。大门进来的展厅,叫做“戏文木雕石刻展”,这厅中央有个引人注目的木雕像,想来便是魏良辅,黑忽忽的雕像就像是碳木。展厅左侧,放着许多雕图案的门,都是古代的,记得水乡同里、徽州的古村落里,好多古居民家里都有这些门,雕着戏曲故事和人物,比如桃园结义、游园、望江亭的渔妇之类的,多的让人分不清楚,光是这些门雕戏曲故事,估计出本书来说也说不完。

木雕石刻展厅两侧向后都有走廊,两个走廊叫“昆曲艺品展”,挂着的都是一些昆曲故事画。东侧挂着的是八幅内容各异的昆曲故事,而且是全国不同昆剧院团的演出剧目,比如江苏省昆剧院《桃花扇》,北方昆曲院《琵琶记》,上昆《牡丹亭》,浙昆《西园记》,浙江永昆《张协状元》,江苏苏昆《长生殿》,甚至还有台湾联合昆剧团的《下山》,之所以把这些都列出来,因为昆曲剧团实在是太少了,号称六大昆曲剧团,实际能够经常演出的已经很少,昆曲的传承全寄托在这些昆剧院团身上了。细看了一下,所有的这些画都是一个叫潘裕钰的人画的,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

西侧挂的是同一出昆剧故事,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八幅图,分别是《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拾画》,《婚走》、《团圆》。在我辈看来,《牡丹亭》之于戏曲,可比《红楼梦》之于小说,其重在此无须多言,倒是想起来好多饭店里,也见过《牡丹亭》的不同种类的画像,比如在南京,山西人家饭店里的瓷瓶,三牌楼舒友酒楼里的墙壁连环画。再提一下这里故事画的作者,叫张晓飞,后来听博物馆里的人说,潘和张都是苏州著名的美术大师。

在两侧戏曲故事画走廊里,都放有古色古香的桌椅,好似茶楼里一般,还用屏风隔开,走廊有两层,上下相像。我的这篇文字,正是写于楼下西侧走廊的《婚走》与《团圆》对面的桌子上。坐在这里,向左边的窗外看,有个天井,靠南边有个戏台,据工作人员说,就是全晋会馆以前的戏台,人们可以坐在走廊里,或者天井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戏。戏台像是一个亭子,左右角翘着上天,角左右两侧挂着红红的灯笼,分别有五串。一定得写出戏台边上的对联,第一次见到,左侧“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右侧“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横批“普天同庆”,这戏台边上有栏杆,好似船头,难怪许多园林的戏台造的就像是个船头,比如同里退思园那个戏台。

天井里两侧铺的是青砖,中间是石板,往里走,应该是博物馆里最大的展厅,在我踏进门前,闻到了茉莉花的香味,扫目看,原来这个大展厅两侧都放着茉莉花,装在盆里。抬头仰目,同样这里也有对联,横批“吴歙萃雅”(注:此歙字像歙非歙,电脑里找不见),左梁“圣旦净末丑塑就奸佞贤祯相”,右梁“宫尚角徵羽唱彻悲欢离合情”。展厅门前牌子上写的是“昆剧江湖角色行当行头展”,进到里面,感觉就是庙堂里的大雄宝殿,很宽敞,不过两边不是罗汉像了,都是些行头之类的,比如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黄色服饰;大厅中间当然也不会是三尊佛,而是一个小型的室内戏台,戏台后两侧卷帘上写着“出将”和“入相”。

戏台右侧是脸谱图像,主要是净角的脸谱,所谓的“七红、八黑、四百、三和尚”,想必都在这里了,没有细看,主要是看不清,因为这个厅里灯光比较暗。其实这里的戏曲服饰行头非常多,小戏台两侧都是,每种展出的行头都用灯光投射,很是引人注目。厅中央还放着许多椅子,就是说,戏台上演戏的时候,观众可以坐在这里看。

呼伦贝尔 2004/4/28 16:10 于昆曲博物馆观戏楼

转自:http://www.xici.net/b114471/d19169648.htm6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