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嵩山札记(1) |
[游记]嵩山札记(1) |
2008-07-01 sina.com.cn |
记忆中嵩山通常与少林寺相联。特别是电影“少林寺”在全世界的华人区热播后,嵩山就成为标明少林寺地理坐标的名词前缀--嵩山少林寺。实际上,嵩山峰峦叠嶂,气势磅礴,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景观更加丰富。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禹;从秦汉到明清,各朝的皇帝都在这里留有印记。传说尧帝在这里几次要禅位给许由,夏朝的皇帝启建立都城;武则天封禅嵩山。。。。。嵩山实在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细细品味的地方。 嵩山绵延一百二十公里,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文物荟萃,不胜枚举。但最值得品味的地方首推嵩阳书院。提起书院,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四大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和睢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以及江西的白鹿书院;想起宋代兴起的程朱理学。然而嵩阳书院的内涵远比这些丰富。 嵩阳书院本名嵩阳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来游嵩山,封嵩阳寺的三棵古柏为将军柏。如果从此年计算,书院当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只是不知汉武帝时代,嵩阳寺作何用途。 汉武帝雄才伟略,毕其一生完成了一件事--彻底击垮匈奴。据《汉书》载,武帝在嵩山拜谒了诞生夏启的启母石后,率众登上了嵩山,此时山风呼啸,松涛阵阵,犹如铁骑奔走。众臣子恭维武帝:这是中岳山神山呼万岁,迎接陛下。于是龙颜大悦。又来到嵩阳寺,刚一进门,只见一棵高大的柏树,身材奇伟,枝叶茂密,武帝仰望许久,随口封为“大将军”。待进入嵩阳寺后,才发现寺内的另外两颗松柏比“大将军柏”还要威峨,雄壮。武帝生性刚愎好强,自然不肯认错,便一错到底地封另外两颗松柏为二将军,三将军。 下图中的柏树为“二将军”,专家考证约有4500年,号称中华第一古柏。当然专家的话有时也不可全信。我后来在陕西黄帝陵看到据说是当年皇帝亲手栽的柏树,也号称中华第一古柏。中国人好虚名,走的地方多了,到处都可以看到冠以天下第一的景点,其实所谓天下第一可能连中国第一都不是。 嵩阳寺至隋代变为道教场所,更名为嵩阳观。由于李唐王朝自称老子李聃之后,所以推崇道教。嵩阳观在唐代也盛极一时,成为皇家的御用道观。很多皇帝的求神、拜神都在这里进行。在嵩阳书院门前,有一巨型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就是纪念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练取仙丹,医病健身而立。这碑刻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那时,多才多艺的唐玄宗还没有泡上他的儿媳杨玉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发生在一年以后。也许这时,唐玄宗已经知道自己有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儿媳,甚至两人已经开始偷赴巫山云雨;也许就是嵩阳观给了皇帝一个灵感:让杨玉环先去道观作道姑,然后再召入宫中作自己的妃子;也许皇帝害得就是相思病,孙太冲炼的是滋阴补肾的壮阳丹,所以才得到皇帝如此赏识,定要立碑留念。杨玉环还没有得到宠幸,她的哥哥杨国忠自然也还没有当宰相。碑文只能由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撰写,著名书法家徐浩书写。与我们常见的碑不同,这块碑的顶部还加了碑帽。据说仅碑帽就重达数吨。 书院是古代的高等学府,自宋代开始兴起,主要有三大功能,即藏书,讲学,祭祀。它是宋代理学传播的重要方式。宋代理学的鼻祖程颢,程颐弟兄及之后的朱熹等都借助书院大力传播其理念。书院也因这些人的讲学而出名。宋代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颢程颐,吕海,李纲,范纯仁,朱熹相继在这里讲学,声名大振,成为中国洛派理学的传播中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e56ab01009vh3.html4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