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郑 |
[游记]新郑 |
2008-05-22 sina.com.cn |
九、历史名人 新郑位于中原地带,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今以来,即是中华文明史的发祥地,又是交通战略要地,因此,出自此处的历代明人频多,仅载入史册的有上百人,比较著名的也有20余人。他们中有五帝之首的人文始祖黄帝,谱写了中华开国篇章。开国、治国明主郑武公、郑庄公创建了强盛的郑国,开写新郑历史首章。足智多谋的军事将才张良,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勋;治国安邦,平定外寇的指挥家宋督察御史高捷。治国良才有早期改革家郑相子产;历经五代、宋两朝的陈氏三宰相;勇于直谏纳贤的明精膳司员外郞高尚贤(明相高拱父亲);敢于为民请命的救时守辅明相高拱。北宋建筑大师李诫;著名学者有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其著作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灿的明珠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现存30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之人,修正书,研历法的“元代第一人”许衡;早期的同盟会员,为中国革命和解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吴仓州;第一任中共新郑县委书记胡兴礼,带领新郑、禹州、新密等的群众建立地下党组,奋勇抗日,于45年6月被捕,47年3月被国民党狱中摧残牺牲;中国革命早期活动者,54年任新中国第一任地质公司经理陈新,建材部中国地质局副局长,为建国初期的经济灰复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被错划右派,68年8月,义正严词拒绝“四人帮”要求出具假证明材料,惨遭杀害。总之,所有这些出生在新郑的历史人物,为谱写新郑和中华历史而昭垂于,为彰显新郑的传统地名历史文化而流芳千古。 十、新郑市经济概况 新郑市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全市有80万亩耕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尤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和林果为盛。“十五”期间,新郑立足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精准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先后有4个农产品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节水莲藕荣获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位居全省前列。引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业常规作物向优质作物转化,农业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粮食向饲料转化,农副产品向系列利用转化。农产品在生产规模上逐步形集团化基地。近年来,新郑先后引进了正龙、胖哥、统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薛店镇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在其它行业上,新郑基本按照突出龙头,园区带动的发展模式,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实行以商招商的办法促进项目落地,整体发展思路,到2005年,新郑工业园区规模已基本形成,如以龙湖镇为主的高等教育园区已有16所高校落户,以薛店镇为主的食品深加工园区先后已有6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以新村镇为医药园区已有四家知明医药制造企业落户,以和庄镇为主新建的高新技术园区已9家企业入住,以辛店为主的享誉国内机制瓦和煤碳工业园已经形成等等。新郑通过园区形成带动了整体城乡经济发展,巩固了市场占有率。到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85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6亿元,利用外资达4196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834元,并获得未来五至十年最具有台商投资价值城市和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荣誉称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cc9e2010005bw.html3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