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以色列游记(13)哭墙——

[游记]以色列游记(13)哭墙——

2007-07-21    sztvu.net

圣经旧约记录了犹太民族的历史,塔木德指引着犹太民族的价值观与文化。几千年以来的 犹太民族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血泪史。

沿着老城细小弯曲的道路来到一个入口,通过机场式的安全检查,我们走下几十级台阶,只见三面围墙的广场聚集着很多士兵,正面高大的城墙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个沧桑的老人,巨大的石块组成墙基,慢慢上升后石块的体积渐渐收缩,那高度大约20米,墙下面壁站立着一些人显得那样细小,我们伫立在台阶上,神情严肃,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知迈向哪里?这就是著名的哭墙,这就是人类的宗教历史不可分割的耶路撒冷---圣殿---哭墙

[IMG]UploadFiles/2006-8/812514455.jpg[/IMG]

*

公元前13世纪至基督纪元之间,〈旧约〉的叙事部分对耶路撒冷有着生动的记录。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将其定为以色列首都,她便是宗教信仰的中心。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也称圣殿山)上,用雪松、橄榄木、金及青铜兴建了一座华丽的供奉“十诫”法柜和诺亚方舟的圣殿,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其后以色列人经历了诸多失败,在古代民族历史中几乎独一无二。从近东地区强大帝国亚述人、巴比伦人开始,以色列人亲眼目睹自己最神圣的圣殿被毁。此后波斯人替代了巴比伦的统治,犹太人两度重修圣殿。公元前300多年,亚历山大大帝的继任者占领了耶路撒冷,后来是罗马人

公元70年,犹太民族举行了的起义,罗马人进行了大肆的屠城,耶路撒冷及其重建的神庙被焚毁,犹太人的其他许多地方被夷平。公元135年,犹太民族又一次起义失败,而后罗马皇帝哈德良便采取行动,为一劳永逸地根除犹太人在帝国的这块土地上的权利,他更改了城镇的名字。耶路撒冷更名为埃利亚卡皮托纳,变成供奉给朱庇特的城市,为蓄意侮辱犹太人,朱迪亚省被更名为巴勒斯坦,出于希腊语的非利士人一词。

多次的磨难,他们始终想念上帝已与他们立约,只要忠于对他的信仰,服从〈出埃及记〉、〈利未记〉与〈申命记〉中详尽说明的上帝的律法,耶和华必降临弥赛亚拯救他们。虽然几建的圣殿不复存在,犹太人常聚集在圣殿遗址哭泣,他们在圣殿西边的一段残留的墙基上用原来圣殿的石头垒起一堵52米长、19米高的大墙,称为“西墙”。此后千百年来,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每当回到圣城,必然来到墙前手握经书,低声哭泣,默默祈祷。这是圣殿留下的唯一遗迹,因而是犹太教最神圣的祈祷地方。每当追忆历史上圣殿被毁情景,他们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场,哭墙因此而得名。

[IMG]UploadFiles/2006-8/812926937.jpg[/IMG]

*

哭墙的分隔成男女两各区域 ,为的是抗拒性别干扰,专心祈祷

[IMG]UploadFiles/2006-8/812148940.jpg[/IMG]

*

哭墙的砖体大小规格不尽相同,他的底部是犹太圣殿的墙基,圣殿被彻底损毁后,各时代的犹太教徒,一点点堆砌修补,使用了耶路撒冷老城里不同的砖块,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哭墙,从下向上砖块的体积逐渐缩小。

以色列复国后,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极端犹太组织更是一直叫嚣要推倒穆斯林的圣所---两大清真寺,每年这些极端分子都要把一块据说是从犹太圣殿中保存下来的巨石运到哭墙附近,举行象征性的重建圣殿仪式。

[IMG]UploadFiles/2006-8/828498786.jpg[/IMG]

*

哭墙------ 西墙的历史,文字说明

[IMG]UploadFiles/2006-8/828348589.jpg[/IMG]

*

今天将要举行怎样的仪式

[IMG]UploadFiles/2006-8/828791778.jpg[/IMG]

*

我们走下阶梯,前往西墙脚下

[IMG]UploadFiles/2006-8/812335268.jpg[/IMG]

* 女人的哭墙-----感性、倾泄着痛苦

[IMG]UploadFiles/2006-8/812149654.jpg[/IMG]

*

我来到哭墙下的女人世界,只见她们面对着高大的墙壁,或前或后,多数人手捧《圣经》,有的静静地祈祷,有的点着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额头贴在墙壁,有的紧闭双眼。。。。。。

[IMG]UploadFiles/2006-8/828585249.jpg[/IMG]

*

她们时而点着头并摇摆着身体,这是犹太教的规矩:读到圣人的名字便要这样表示恭敬,犹太教有613条戒律,多有教徒都要严格遵守,戒律细致到生活的各个细节,我这样拍照自觉很是干扰她们,很是不恭敬的感觉,因此手脚很是迅速

[IMG]UploadFiles/2006-8/812113235.jpg[/IMG]

*

如此虔诚

[IMG]UploadFiles/2006-8/812378555.jpg[/IMG]

*

我轻步靠近西墙,夹杂在苦难民族的中间,我感受到一种痛楚,此时任何一丝响动都是一种惊扰,我摘下了帽子与她们一起面壁沉思,我是如此敬重犹太民族

[IMG]UploadFiles/2006-8/812119717.jpg[/IMG]

*

墙壁的缝隙塞满了各种颜色各种材质折叠的纸条,那是一个个心愿,想起了曹先生的提醒:“写一个心愿你可以有所收获”,我未看到祈祷的人们有这样的行动,怕这只是旅游者的发明。我不愿用任何欲望去玷污西墙的纯洁与神圣,我无法理直气壮地向上帝去索取。我只想轻声的呼唤:上帝,我终于来了,这呼唤写落在纸条上,存放在人类与上帝最接近的圣殿墙壁上。。

[IMG]UploadFiles/2006-8/812386245.jpg[/IMG]

*

墙壁缝隙已经被密密麻麻的纸条填堵,很难再找到缝隙

[IMG]UploadFiles/2006-8/812513027.jpg[/IMG]

*

围栏下摆列着一些座椅,是为了游客,还是为了那些需要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对话的人们?

[IMG]UploadFiles/2006-8/812237188.jpg[/IMG]

*

哭墙下不同的悲伤与缅怀

[IMG]UploadFiles/2006-8/812879462.jpg[/IMG]

*

伙伴们专心的书写自己的愿望

[IMG]UploadFiles/2006-8/828324543.jpg[/IMG]

*

西落的阳光中,我看到距墙壁20米远处一个高挑的女人,绛红色的大衣包裹着她年轻的身躯,那张痛苦的脸,那摇摆的身躯,我难以想象她快乐时的模样。

[IMG]UploadFiles/2006-8/828388429.jpg[/IMG]

*

这时,我真的听到了哭声,那来自座椅前站立的一个中年女子,距离墙壁3米左右的她,头裹着围巾如同哈萨克的妇女,身穿长呢大衣,手捧着圣经,我与她相距5米。看着她痛苦的表情,我想到了那一幕幕的苦难,我想到了中华的苦难,灾难如此深重的犹太民族啊,你放声痛哭吧

[IMG]UploadFiles/2006-8/828133862.jpg[/IMG]

*

墙壁凹凸的石壁上,成双成对的鸽子探头张望着人群,它们如此自由自在,那是这个民族向往的生活常态。

[IMG]UploadFiles/2006-8/812215284.jpg[/IMG]

*

墙壁夹缝里细小植物昂扬着探出身,多麽顽强的生命,如同犹太民族

[IMG]UploadFiles/2006-8/812930000.jpg[/IMG]

*

缅怀仪式完成,人们倒退着离开哭墙

[IMG]UploadFiles/2006-8/828546069.jpg[/IMG]

*

男人的哭墙隐忍、凝重

男人女人之间是一道2米高的围栏,透过编织的缝隙可以看到对方,隔着围栏我张望着犹太的男人,那个区域是女人的两倍,墙壁下伫立的是一片黑色的身影,白发苍苍到幼稚的少年,几个台子上摆放着圣经,提供给祈祷的人们。姐夫在那里抓拍着哭墙下的男人世界,这里是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对耶和华倾诉感情的地方

[IMG]UploadFiles/2006-8/812390543.jpg[/IMG]

*

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里的精神领袖

[IMG]UploadFiles/2006-8/828910389.jpg[/IMG]

*

幼稚的孩子,民族未来的栋梁

[IMG]UploadFiles/2006-8/828176557.jpg[/IMG]

*

正统的犹太教徒,正规的着装,手捧着圣经旧约

[IMG]UploadFiles/2006-8/828586897.jpg[/IMG]

*

这里免费提供圣经,只见各种版本,必定是各种文字

*

男人们对待缅怀苦难的历史,倾心尽力,在这里停留甚至一天的光景,因此它们可以坐在这里

[IMG]UploadFiles/2006-8/828774818.jpg[/IMG]

*

这样的老人必定带领出虔诚的下一代

[IMG]UploadFiles/2006-8/812320835.jpg[/IMG]

*

哭墙下的各种人们,他们如此苦读,如此付出时间,全为了精神建设

[IMG]UploadFiles/2006-8/828204888.jpg[/IMG]

*

以色列士兵,他们这样培养着民族的责任

[IMG]UploadFiles/2006-8/828108868.jpg[/IMG]

*

游客

[IMG]UploadFiles/2006-8/828856487.jpg[/IMG]

*

他们不远万里来这里头上带着小帽表达着自己的恭敬,按照犹太宗教的礼仪,头皮对着上苍是对上帝耶和华的不敬

[IMG]UploadFiles/2006-8/812362789.jpg[/IMG]

*

如此隐忍的男人,叫人如何不感动,心情凝重,无法浮躁与轻飘

[IMG]UploadFiles/2006-8/812471609.jpg[/IMG]

*

哭墙下我看到的是一个民族顽强、执著的精神信仰,因此无论怎样的折磨与苦难,千百年来的精神不变,这样的民族始终有着一个共同的魂魄。

[IMG]UploadFiles/2006-8/812990987.jpg[/IMG]

哭墙-----你更象一个历经创伤的老人,始终屹立不倒地张开双臂,用你的顽强安抚着倒在你怀抱里因为受尽苦难而痛哭的孩子们。

* 国家安全的未来,锻造民族的护卫者

夕阳下的哭墙发出金黄色的光芒,与广场上的阴影形成巨大的反差,久经沧桑她更加肃穆而庄严

[IMG]UploadFiles/2006-8/812898249.jpg[/IMG]

*

悬挂的希伯来文字我们无法识别,一幅宣传画解读这个活动的意义

[IMG]UploadFiles/2006-8/812712965.jpg[/IMG]

*

一个勇敢而机警的士兵,一个无畏的战士,他是他们的榜样

[IMG]UploadFiles/2006-8/812805964.jpg[/IMG]

*

一本圣经,一杆枪,精神与武力的全副武装,延续着一个坚强的民族

[IMG]UploadFiles/2006-8/812922199.jpg[/IMG]

[IMG]UploadFiles/2006-8/812824641.jpg[/IMG]

*

广场上聚集着上百名的披挂着新军装的青年男女,看他们的模样大约是学生兵,如今再次细端详这些尚存一丝稚气的笑容,无法想象他们到了战场将会是怎样的凝重

[IMG]UploadFiles/2006-8/812338042.jpg[/IMG]

*

我也曾经是个士兵,我受到过训练,我懂得军人的义务

[IMG]UploadFiles/2006-8/812508221.jpg[/IMG]

*

士兵们列队,他们面对着桌子上的枪支与圣经,或许这是他们的新兵入伍仪式。虽然他们的面庞依然稚嫩,虽然他们还有些羞涩,但是在这特殊的场地,面对世代的民族惨痛,我看到了这个民族是怎样塑造坚强的意志。这样活生生的精神体验,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培养出怎样英勇的战士

[IMG]UploadFiles/2006-8/812435107.jpg[/IMG]

*

一定会看到更多这样坚毅的军人气质的面孔

[IMG]UploadFiles/2006-8/828910156.jpg[/IMG]

*

告别哭墙

进入哭墙的检查站,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如同机场登机前的检查

[IMG]UploadFiles/2006-8/812797656.jpg[/IMG]

*

看着三面高大的围墙上有高强的灯光设备,有播音的喇叭,想象着到了晚上,夜空中一束束光亮独独照射着古老悲伤的墙壁上,面对着她我的痛楚也会急剧增加。

[IMG]UploadFiles/2006-8/812436205.jpg[/IMG]

*

我和先知

[IMG]UploadFiles/2006-8/828845350.jpg[/IMG]

*

告别西墙,夕阳垂落,西墙的背后就是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和阿萨克清真寺

[IMG]UploadFiles/2006-8/812923710.jpg[/IMG]

[IMG]UploadFiles/2006-8/812652622.jpg[/IMG]  

公元638年,欧默尔哈里发从拜占庭手中夺取耶路撒冷,他的继任者在圣殿山建起了岩石圆顶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从此,穆斯林定居耶城。

岩石圆顶清真寺内有一块镇寺之宝:寺的中央一块淡蓝色的巨石高出地面1.2米,以银、铜镶嵌,岩石上有一个大凹坑,相传是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处“登霄”留下的马蹄印。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继摩西、耶稣等先知后,真主派往人间的最后一位使者。他在创教九年后(公元619年)的一个晚上,在天使陪同下骑一匹面如美女的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然后踏石登天,聆听真主的天启。1994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这个圆顶覆盖上了24公斤纯金箔,从此她彻底名扬天下。

岩顶清真寺是圣经的信徒争夺的地方,传说这里埋藏着大卫所罗门的宝藏,从十字军东征开始,收复圣地的同时基督教派内部便各自怀着探寻宝藏梦想。

岩顶清真寺也是巴以双方随时爆发暴力冲突的地方。以色列曾经穿过两大清真寺的底部开通圣殿山地下隧道(连接了哭墙和苦路)。以色列复国后,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极端犹太组织更是一直叫嚣要推倒穆斯林的圣所---两大清真寺,每年这些极端分子都要把一块据说是从犹太圣殿中保存下来的巨石运到哭墙附近,举行象征性的重建圣殿仪式。

1988年11月,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并宣布耶路撒冷市为其首都。

2000年,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巴以美三方首脑戴维营会谈中考虑接受美国提出关于耶城主权分享的建议,考虑放弃对位于东耶路撒冷老城的“圣殿山”(巴方称“尊贵禁地”)的主权,以便同巴勒斯坦方面达成一项全面和平协议。9月28日,时任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党魁的沙龙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的伊斯兰第三大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以示捍卫主权的坚强决心,从此清真寺对游客关闭了的参观的大门

告别哭墙,又是一个黄昏,圣殿山--耶路撒冷---你承载着世界几十亿的精神单位,你何堪如此重负

[IMG]UploadFiles/2006-8/812489420.jpg[/IMG]

耶路撒冷就是这样被各种宗教反复的撕扯,耶路撒冷就是这样被精神统治的野心占据

[rm=500,70]http://neuro.ohbi.net/music/ra/saint-saens/saint_saens_samson_et_dalila.ram[/rm]

[背景音乐] 法国作曲家圣桑 歌剧《参孙与达利拉》序曲:,此曲描述2000多年前巴勒斯坦都城加沙,希伯来人被迫沦落为腓力斯人的奴隶,他们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悲哀,“自从上帝离去,灾难便落到我们的头上。。。”

下载地址:http://neuro.ohbi.net/music/ra/s ... amson_et_dalila.ram

原始链接:http://www.sztvu.net/oblog/user1/kjbb/archives/2006/1657.html
转自:http://www.sztvu.net/oblog/user1/kjbb/archives/2006/1657.html32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