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5 21:38:04 安化地域古称“梅山”土著民族多为瑶族。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惇开梅山置县迄今已900多年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县境各地陆续挖掘不少古人类遗址其中最古的有小淹青桑村红霍溪遗址。从古人类遗址证明在原始社会末期距今约15000年前县境已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其文化与当时中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联系。在春秋前南方蛮族与中原华夏族在各自发展当未融合其隶属关系不可考。 古代地理著作《尚书禹贡》按自然区域把天下理想地划为九州以“荆及衡阳惟荆州”今安化自在荆州之域。 春秋时期湘境之群蛮与鄂境之荆楚常相战。至春秋中期楚国势力扩张至今湘北战国吴起相楚悼王始并蛮、越取得洞庭、苍梧之地此时湘境大部分并入楚国疆域今安化当属之。 秦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并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化属长沙郡。 西汉初置益阳县一说秦置属长沙郡。高祖五年前202改长沙郡为国东汉光武时期改为郡。今安化属荆州长沙郡益阳县。 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借荆州长沙郡一度为刘所据今安化地当属之。三国时期今安化属吴长沙郡益阳县。太平二年257吴分长沙郡为湘东、衡阳二郡今安化属吴衡阳郡益阳县。 西晋因旧制今安化属荆州衡阳郡益阳县。西晋怀帝元年307析荆、广二州地置湘州今安化属湘州衡阳郡益阳县。 南北朝仍沿用晋制安化隶属关系无变。 隋初废郡为州长沙郡改为潭州隶属荆州今安化隶荆州潭州益阳县。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今安化属长沙郡益阳县仍隶荆州。 唐代州郡并称一地二名长沙郡即潭州史称潭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潭州长沙郡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今安化属江南西道潭州长沙郡益阳县。 晚唐时藩镇割据梅山土著民族起而攻州县反统治。光启年间梅山“为蛮所据”不听朝命不服州统、不为县辖“不与中国通”。今安化县境史称“梅山蛮地”经五代至北宋中期无变。 宋熙宁五年朝廷遣章惇开梅山置县六年敕名安化取归安德化之义隶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县治初设伊溪东启安坪今东华启安坪建炎四年1130毁于战火县治迁伊溪西即今梅城镇。 元世祖分华夏为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大德初年又分全国为22道道下置若干路。今安化属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