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莫高窟游记

[游记](原创)莫高窟游记

2008-06-10    163.com

我去过三次敦煌莫高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第一次。

那是我初中毕业前,学校组织去的。

早上六点钟,由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带领,我们班四十几个人,挤在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上出发了。一路上同学们很兴奋,对敦煌有一种神秘感。车在望不到边的油路上行驶着。路的左边是祁连山脉,因为没有水,所以没有植被,裸露的山岩显得十分单调。路的右侧是荒漠草原。同学们在车上欢歌笑语,享受着清晨凉爽的空气。太阳出来时,霞光映红了大地,我们顿时睡意全无,尽情欣赏着大自然赋予的美景。正当大家一起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忽然,谁喊了一声:看!黄羊!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草滩远处,一群黄羊正抬头朝我们张望,似乎在欢迎我们这些游客。

9点钟左右,车到了甜水井道班,司机停下车给水箱加水。我们下了车,到道班的院子里,养路工们都已经出去修路了,宿舍的窗台上一溜摆了些花盆,种的都是罗布麻,粉红色的花朵开的正旺,每一朵小花都像一个小降落伞,十分绚丽,这种植物是罗布泊一带的特产,在安西和敦煌一带的盐碱滩上很多,根可入药,是治疗高血压的良药。因为地名叫甜水井,我们好奇地尝了井水,水并不甜,即咸又涩。

大约十点半左右,车由正西拐向正南,行驶了十几公里,连绵的祁连山在这里被一条小河隔断,河的东面是石山,即三危山,西边是鸣沙山,山体全是由细黄沙堆成的,很高。在水流的冲刷下,鸣沙山东麓形成了几十米高的断崖,在断崖上古人修建了大大小小如蜂巢般的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佛龛碑》记载,乐尊禅师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在经过敦煌时路过这里,当时正好在黄昏时分,鸣沙山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金黄的景象,十分迷人。 其实鸣沙山的沙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具有较强的反光和折射特性,所以景色非常美。他由此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并在此修建了第一个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南区近千米长的崖面上,洞窟鳞次栉比,密若蜂房,中部尤为集中,上下多达5列,已编号洞窟492个,存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位列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壁画、雕塑无数,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碧辉煌。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描绘了当时的农耕、守猎、军事、纺织、以及交通、音乐、舞蹈等活动。壁画中有着大量人物形象,保留了我国各主族人民古代的服饰。所画的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还有雕塑绘画艺术,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前来莫高窟朝拜、游览、搞艺术研究的人络绎不绝,七十年代公路条件的改善,八十年代飞机场的建成,以及前几年火车的开通,最近敦格铁路(敦煌至格尔木)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敦煌的知名度,国内外游客纷涌而至,前来观赏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名不虚传,许多外国游客看后都惊叹不已,早在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属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下车后,我们每人买了张门票,当时只有三角钱。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洞窟。在1981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莫高窟的游客数量比现在少的多。我们首先参观的是藏经洞,洞内很暗壁画需要手电筒才能看见,据说在古代和尚们为了使经书免于战火,而将经书掘洞藏匿。上世纪初,有个姓王的道士,在清理洞窟积沙时,无意中用烟枪敲击墙壁,发现声音不对,好像是空的,就挖开了一个洞,一下子将封存了一千多年的文化宝藏给发掘了出来,藏经洞由此闻名,洞内藏有大批经书经卷。为了得到好处,王道士把几千经书卖给了英国人斯坦因,只得到区区几十块马蹄银,导致这些无价的珍宝流失国外,造成了千古遗憾。在一些洞里墙面和天顶上都被烟熏黑,壁画已经看不清了,这是过去三百俄罗斯白军,被苏联红军追击、逃亡至此。他们在洞内住宿,做饭的炊烟将洞窟熏成了这样。在有些洞窟,一些珍贵的壁画被美国人华尔纳用透明胶布成块粘下带走。更让人气愤的是洞窟墙面的壁画上,有许多地方被人刻上了‘×××到此一游的字样’有康熙年间的、也有民国时期的各个年代的都有,有的人字写得相当漂亮,但是对古迹的破坏性是很大的。

接下来,我们又逐一看了许多洞窟。由于刚刚开放,许多保护措施还没实施,洞窟的壁画直接就可以看到,没有挡上现在的那种玻璃墙,那时我们看的洞窟也比较多(现在为了保护文物很多已经不开放了)。导游非常热情,虽然我们那时是中学生,但她还是讲的很认真,莫高窟的洞壁内内容丰富多彩,有反应古代社会生活的,也有反映佛教文化的,还有反应各种神话传说的。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一个骑猎的人在追击一只野鹿,身后有老虎追来,他就回手给了老虎一箭。另一壁画是使传说中的一位神仙,站在海里高大无比,他一手托月、一手举日,海水仅没过他的脚腕,还有诸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守株待兔、割肉求鸽、舍身救虎以及很多从未听过的故事,其上都有表现。在卧佛石窟、释迦牟尼的卧像有20几米长,东面的壁画上画着唐僧、孙悟空、等人,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及神仙在哀悼释迦牟尼。西墙上画的则是一些魔鬼及坏人在敲锣打鼓、庆贺释迦牟尼的去世。南面墙上画着一些仙女,她们表情各异,正在迎送佛主西去, 她们的服装设计独特新颖,看起来十分美,据说很多表现唐代故事的影视片都以此做为服装设计的依据。壁画中也有画千佛的,在洞窟四壁一个接一个上下左右画满了一幅幅小佛,给人一种佛主无处不在的感觉。最引人注意的是飞天图,在天顶上和四壁上都画着一个个美丽绰约的仙女,她们在空中轻盈的飞着,身后拖着长长的飘带,是许多画家和艺术家喜爱临慕的珍品,早期画的飞天,飘带在仙女的后上方,显得人比较笨重,好像是往下坠落,也许古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后期的壁画中,画的都是仙女在上,飘带在后下方,看起来轻盈飘摇,给人一种直上云霄的感觉。另外飞天中还不乏美人怀抱琵琶正在弹奏的情景。最让人称绝的是反弹琵琶的飞天,其创意堪称一绝,成为现在许多城市雕塑绘画艺术的素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莫高窟的许多壁画都有几层,即剥去一层,下面还有。那是因为前人画的壁画又被后人涂灰再画形成的,每一层的壁画内容都不一样。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他每临摹完一层,就铲掉一层,再临摹下一层。这样,他在莫高窟呆了三年,铲掉了不少壁画。在当时他只是出于善意,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对文物找成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否则,一代国画大师绝不会这样做的。

转自:http://blog.163.com/kys2901448%40126/blog/static/37539956200831611151728235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