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一游泉州府文庙 |
[游记]五一游泉州府文庙 |
2008-05-22 sina.com.cn |
五月一日,我应朋友之约前往泉州游玩。泉州是历史文化古城且名人辈出,来到古城泉州的涂门街你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有代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泉州府文庙、代表西方伊斯兰文化的清净寺、有道教和佛教都十分推崇的关帝圣君、有代表佛教文化的千年古刹开元寺…………等等,各种中外古今的文化在这里溶汇,可以说在福建省内找不到第二座这样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了。 此次五一文化之旅重点游玩了泉州府文庙及泉州开元寺,府文庙虽然占地不大,但庙里所展示的文物却极具观赏价值,尤其是反映古代科举制的教育馆及介绍唐朝至清朝三十八先贤的名人馆真是让文人墨客们耳目一新,与其说是纪念古代文人的庙宇不如说是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博物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馆内所展示的人物雕像几乎是按一比一的比例雕塑的,形象逼真的程度足以让人咋舌,相信只有亲眼目睹才知其中的奥妙。 相关链接;泉州府文庙介绍 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府文庙位于市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段,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七年(982)建为州学,后又迁他处,大观三年(1109)迁回,南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筑有东庑和西庑,全长112米,宽10米。两庑前正中为大成门三开间,二进深,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联成一体,宽60米,深10米。门外为露埕宽66米,深60米,可容数千人,左右为礼门、义路。西面临中山街建有泮宫门。庙东有明伦堂七开间,宽36.8米,五进深21.4米,前有宽深36米的露庭,东西两书斋,庭前有方池宽29米,长43.8米,中有4米宽的石桥,围以石护栏。外为育英门,再往东原存有尊经阁和名宦、乡贤祠等建筑。 “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设在大成殿内,正中有孔子塑像,两旁有四配十二哲画像。主要文物有传世祭孔乐器、舞器、礼器等。其中六件青铜豆铸有“乾隆十一年台湾知府蒋元枢捐造,贡生蒋鸿皋监制”和铸有“同治六年五月铸,州同御即造,训导郑秉经郊行李树监铸”及“台湾北路淡水同知严金清谨制”的铭文编钟。是研究泉州文庙与台湾文庙的历史渊源关系的实物资料。 “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设在文庙西庑,陈列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文化名人三十八位。这些人物从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出泉州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海外交通、国家统一等领域为社会以至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展品使用现代彩色腊像工艺制作,配以精制各时代服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621040100081x.html5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