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显应宫,显应宫旅游,显应宫自助游,显应宫游记攻略-旅游景点详细. |
[游记]显应宫,显应宫旅游,显应宫自助游,显应宫游记攻略-旅游景点详细. |
2007-07-31 |
福建长乐漳港镇仙岐村有一座显应宫(又称大王宫),于清光绪年间因海啸而沙埋于地下。这座沙山下埋藏的宫庙,直至1992年福州修建长乐国际机场才偶然出土。当时由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与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发掘,发表了《长乐漳港大王宫遗址清理简报》。显应宫地宫 特指出土遗址部分 共有5座神台,供奉着大王及夫人、临水夫人、马将军、天妃和巡海大臣(神)5组、计有50多尊彩泥塑像。其中位于前殿左侧神台上的,是根据民间传说定名为“巡海大臣(神)”的一组彩塑,共有10尊,与前殿右侧的天妃彩塑组群置于完全对等地位,颇为引人注目。 长乐漳港显应宫。是在1992年6月22日村民挖沙填地时,偶然在距地面3米多深处,发现的一座古建筑物。其中有一方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记碑,记载村民郑治明、柯孚芳等募缘修耷的经过,证实这是创建于宋代绍兴八年(1138年)的显应宫,俗称大王宫,因为偏殿祀有妈祖神像,也称天后宫。从《长乐县志》查阅,曾被列为县内15都的名胜古迹。 全国知名的古建筑文物保护专家专程到遗址现场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显应宫距今854年,是我国出土文物中罕见的发现,它不仅具有科学、历史、文化学术的价值,对于沙滩的重大变化,沿海线变迁、地理位置变动和郑和下西洋航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于是,捐资修建古宫成为海内外人们共同的心愿。漳港镇显应宫管理委员会因此此成立,制定规划,划出1.06公顷土地,组织施工。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遗址按原先的高度,作为地下宫,原有神像、柱础、神龛等按旧定位保护,以供学者研究和游客观赏。地面上总平面布局以中轴线左右对称,采用传统的庭院殿堂形式。有照壁、牌坊、山门、将军殿、天妃殿、大王殿,天井左右分列钟鼓楼,后院两边角楼相峙,两翼配殿附龙,回廊绕院。主次分明,格局有序,气魄宏伟,红墙飞檐,碧瓦石柱,宫庙连栋,自成一格。 沿着阁楼式的通道口,顺石阶而下,到地下古宫。当时从地下出土的有50余尊大小不一的神像,还有各种陶瓷器具、古铜钱及清代嘉庆年间御颁愿愈应匾额等20多件文物。 从村中柯姓族谱中记载文字,我们得知这一出土的古宫是社境神祗的所在。古宫筑构为3殿布局,后殿在明代弘治三年(1490年)长乐知县潘府改作凤岐书院,明嘉靖广理寺正卿郑庆、工部传郎郑建兄弟,便是在这里攻读走上了仕途的。出土的古宫,只有两殿。前殿面向大门,左右侧开小门,为传统的神庙筑构。殿左供奉妈祖,殿右供奉巡海大帝。后殿正厅供奉的是当地守境大王,左偏殿供奉保生大帝,右偏殿供奉临水夫人。这种众神祗合在一庙的模式,是长乐许多村庄惯用的。 宋元明三代,显应宫香火非常鼎盛,从这块清代道光二十一年重修记碑,可得印证。但是古宫为何被毁呢?大致在清光绪年间,长乐沿海遭罕见的大风暴袭击,屋顶瓦檐都被掀毁,飞沙走石将这座规模很大的显应宫,埋入地下。随后海啸又吞噬了所有的村户屋舍,漳港顿时荡为平地,面目全非。 |
原始链接:http://www.ontour.cn/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32001030 |
转自:3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