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拉萨》 郑钧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情洗清; 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 一直在想站在高高的布达拉宫石阶上会不会就接近天空了,站在那里是不是就会和藏传佛教的神圣接近一点;这样的海拔让我与自然和神灵贴得更近,仿佛抬头就可以和他们说话…… 时隔两年之后,我再一次来到它的面前,和以前不同的是布达拉宫的金顶已经不再对游客开放了(很庆幸,两年前我已经上去过了。同行的朋友们多少有些失望),而且每天也只准进900人(散客要想当天进去参观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需要花费一天的排队买票。布达拉宫售票口每天中午12:00以后开始预售第二天的门票)。因为布达拉宫管理处每天都固定给西藏军区一些门票,所以我们很幸运没有为门票之事犯愁。 10月3日,今天的天空还是一如既往的蓝,这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灰霾的湛蓝,让人一下子神情气爽! 10:00,我们准时来到布达拉宫门前(这也和两年前不一样了,上次来我们车子是直接开到布达拉宫顶上,然后慢慢往下游览,现在所有的车子都不能上去了。因此,我们要从山脚往上行,直线距离有100多米) 这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宫殿,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是佛教圣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向它顶礼膜拜,奉献自己一片虔诚之心。同时,它也带给我们无穷的遐想,我想这就是它最迷人的所在,每一个来拉萨的人都会进去走一遭,但它带给每一个人的感受又极为不同。相传,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为公主造了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拉达宫高9层,堂皇壮丽。后来因战火,天灾等原因破败不堪。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重新修建的。 在导游尼玛(藏语“太阳”的意思)带领下,我们沿阶而上,在平均海拔3650米的拉萨登山,我们觉得很累,直喘粗气!尼玛笑了笑说这是很正常的,要我们慢慢走。经过几道曲折的石铺斜坡路,我们总算是正式进了布达拉宫的大门。进去以后,是一处开阔的平台,后面是白宫的入口。尼玛说这是现在布达拉宫唯一能拍照的地方了,所以同伴们马上拿出照相机一阵狂拍(他们笑称要帮军区把100元钱的门票钱赚回来)。 无论在布达拉宫待多久,你都会有新的感受。因为1300多年的历史印记会带给你千变万化的冲击与震撼,你的感官受着完全不同的刺激。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从五世达赖喇嘛起历代达赖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即“白宫”);一是历达达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即“红宫”)。 参观布达拉宫都是从白宫开始的。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尼玛边走边和我们介绍,我只记得从一间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每个屋子里供奉的塑像在我看来都长得差不多,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布达拉宫里的灯光比较昏暗,我不太喜欢。看到很多藏民一个塑像,一个塑像地拜,还有很多人捧着酥油往酥油灯里添加。听说,这里的酥油灯是永世不灭的。酥油灯的味道有点大,闻多了也头晕。白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美丽的拉萨河宛如一条缎带,从天边飘来。近处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楼宇,丛丛绿树点缀其间,远处还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 进入红宫以后,这里主要是各类佛堂和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最华丽。据说共用了黄金11万余两,珍珠、宝石、珊瑚、玛瑙等更是不计其数。塔前供奉着长夜不灭的酥油灯,空中弥漫着酥油的芳香。灯光与宝石的反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副美妙景色。屋顶雕刻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走过它们时,我也像藏民们一样,双手和十放于胸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给我带来灵气。红宫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好像叫个名字,呵呵呵。有点记不清楚了,当时忘了写在本子上了),殿内正中上方高悬着乾隆皇帝所赐的“涌莲初地”匾额。 游览完整个布达拉宫以后,我们都感到疲惫。但是沿着石阶一步步走下,我们还是都沉浸在布达拉宫优美艺术的美妙遐想中。 当我们的汽车从布达拉宫广场缓缓驶过,再次仰望它,正如人们形容过的那样,布达拉宫是悬浮在这座城市上空的,除了“雄伟”、“庄严”、“壮观”外,我再找不到别的词了。湛蓝的半空中,红白相间的殿宇依山势上升,恍若通往天界的阶梯,或是说它本身就出自天上,人间能得几回见?我想这便是世界屋脊了,其余一切,在其脚下都显得那么渺小,苍白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