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和平村女人街要拆了(二) |
[游记]和平村女人街要拆了(二) |
2008-05-22 sina.com.cn |
虽然没有武汉汉正街的规模庞大,虽然没有北京王府井的历史悠久,虽然没有上海外滩的灯火辉煌,但是昆明和平村的女人街则别有风味,它所经历的变迁足以写进昆明的历史,并留下厚重的一笔。不管拆迁以后它是否会经历脱胎换骨般的嬗变,是否会没有从前那样繁华,但是,多年以后,当人们回忆往事时,都不会忘记这条人气极旺,甚至曾是昆明最有特点的街道之一。在尘封的记忆中,我们最难忘记的一定有和平村,以及它走过的风雨20余载。 提起和平村的演变过程,很多年轻人都显得茫然,在他们的记忆中,那就是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那就是昆明城中美女云集的处所,然而当记者真正走近了和平村的老人们,和他们一起回忆这条小街的沧桑巨变后,才发现了它在昆明街道中举足重轻的地位。 80年代中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现在的和平路只是一条泥泞的小路,不足5米宽。它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就随历史的变迁而变得久远。现年73岁的刘奶奶祖辈都生活在和平村里,她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回忆了当年的这条街道。“80年代,现在的女人街只是我们村中的一条便道,每到下雨的时候,它就会像所有的乡间小道一样泥泞不堪。”说着,她开始变得沉默,记忆也随着她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已经消失的年代。刘奶奶告诉记者,现在的和平南路和和平北路,原来是一个菜市场,每天清早就会听见窗户外的脚步声,接着便传来了吆喝声和叫卖声,和平村的一天也就在半明的夜色中开始了。 80年代后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和平村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到了1987年,政府对和平村做了第一次统一规划,最后两家占道的住户被安排到了背街的一面,重新盖起了房子。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和平村的泥泞小路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行人从这里经过再不会有泥溅一身的情况。而和平村也从当初的早市变成了统一管理的菜市场。特别是和平南路和和平北路上搭起了铁棚子,许多当初挑菜卖的农民也在这里找到了固定的经营摊位。当初的早市变成了一个整日经营的市场。 80年代中期,黄女士家刚刚搬到和平村昆明市百货公司宿舍。她清楚地记得,由于菜市场的建成,她家门前的和平北路一直到和平南路,每天都热闹非凡。菜市场也从过去的菜农聚集地变成了销售种类繁多的市场。在她家门前的铁棚下,不只有人卖菜,还有人租个摊位卖起了豆腐、糖果、土杂和各种干菜。“白天的热闹过去,和平村内并没有安静下来,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会有人烧起火,摆起摊子卖烧烤。滚滚的浓烟和烧烤的香味弥漫在和平村上空。年轻人总会从各处来到这里,来一碗官渡小吃的米线,吃几串大烟囱的烧烤方才离去。连我们有时都会光顾一下夜市,吃完东西再回家休息。”黄女士翻开了有关80年代的记忆,显得意犹未尽。 90年代初期 如果说80年代中晚期,和平南路和和平北路是和平村最大的“角”,那么到了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和平路逐渐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构筑了女人街的雏形。由于和平村白天菜市场的繁荣和夜市烧烤摊的异军突起,吸引了众多商贩的眼球,他们开始到这里发展,带着稀奇的货物,带着便宜的商品进驻和平村。同时,一些久居的老和平村人和一些电影公司的家属似乎探到了和平村的无限商机,成为了和平村与食品无关的第一代生意人。 家住云南电影公司的杨大妈是和平村里第一代生意人。最初的时候,现在的和平路只有买菜和吃烧烤的人经过,直到80年代中期还是默默无闻。“偶尔有些小商贩会用小车拖着货物到这里销售,也会因无人问津而离开。”在杨大妈的记忆中,他们生意起步非常艰辛。刚开始时,她从批发市场进了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主要是过往买菜的人购买。后来人多了,和平路也逐渐兴旺了起来,小商贩逐渐站稳了脚跟,不再像从前一样拉着小车到处走。许多人摆起了地摊,每天像上班一样早早地到这里抢占摊位。虽然条件简陋,但也不乏市民光顾,自己的书摊也红火过一段时间。她第一次在这里看见了当时最新潮的一次性打火机,许多从广州和沿海城市进来的新潮物品也经常在这里最先出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a258d010006ai.html5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