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安游记之秦始皇陵 |
[游记]西安游记之秦始皇陵 |
2007-07-18 sina.com.cn |
俯首秦砖汉瓦,回眸铁戈峥嵘,高唱秦腔大曲,轻抚西华烟云,多少兴亡事,多少痴情梦,都付笑谈中。西安那座积淀千年的古城,请让我轻轻地靠近,去追忆那锋火的岁月,去体会名利的角逐,去感受那王者的霸气,去轻叹红颜的湮灭。 秦始皇,中华第一帝,文韬武晦,雄才大略,扫六合,并八荒,北击匈奴,南扩疆土,天下一统,乾宇澄清,统一度量,修筑万里城墙,每一件事都足以流芳百世,令人血脉贲张。深闱大殿,年轻的始皇玉佩金冠,虎视天下,一位位将军拾阶而上,奉旨发军,剪灭六国,尽融金戈,铸神兵,大显天威。假若始皇犹在,刘邦、项羽,竖子小儿,安敢偷窥神器,越纲反常。 始皇立不世之功,其陵寝必定亘古旷世,闻所未闻,从西安出发,向东约60里,达秦始皇陵,游者如云,大秦旌旗,迎风猎猎。始皇陵占地56平方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坐西向东,王者霸气,尽显其中。如今开发展示的只是冰山一隅,其以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享于世,更因水银为江河,封土为山川,暗道弓弩密布而增添了几多神秘。现在展出的兵马俑,铜车马等10多万件文物只是其有限的一小部分。而因为技术的原因,致使在100年内都无法完全开挖始皇陵的全址。其一、无力构建长宽各500米的穹顶大厅,这是世界建筑界的难题。其二、100万吨水银如何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不可低估。其三、文物的保护,原兵马俑皆彩俑,如今斑驳流漓,皆因保护不力,外界侵蚀所致,如若全力发掘,积全国之力尚不知可否保全一二。此三者为我们,为世人留下无数的悬疑和猜想。秦皇九泉之下也未曾想到在他逝后的二千年后,仍留下一个世界的难题。但也正基于此难题,才有今日西安鼎盛的旅游业,世界游人趋之若鹜。 在滚滚人潮中,观略秦陵大典,在轻歌曼舞中,领略大秦文化,在战鼓笙箫中,感受大秦军威,百官锦袍,彩旌飘扬,长戈短剑,气势喧昂。踏过苍松翠柏,随着如织人流,进入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风雨千年,他们都沉静于地下,直到上世纪70年代,终被一位叫老杨的农民在开挖旱井时发现,于是就有了传颂于西京的横批为“感谢老杨”的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秦始皇。”一号坑发掘修复最为完善,数千兵马俑持戈而立,音容相貌,栩栩如生,各不相一,战车战马昂然挺立,静静守护千古一帝,静谧中透露着庄严,使我想到在《寻秦记》中那赤胆忠心的项少龙,他们的原型也许就是曾为始皇立下不朽战功的大秦将士,王翦、蒙恬,兵锋一指,所向披糜。二、三号坑中除了普通的兵马俑外,尚有石质铠甲坑,文官俑坑等,其残手断臂,或伫立,或躺卧,或身首异处,试想每一个人物、车马、厢房、吏舍都需小镢一一开挖、组合、修复、直至回复原貌,无不惊叹于工程的锁碎与浩大。 逝者如斯夫,回首当年狼烟战火,感叹始皇雄心壮志,千年大秦,终是南柯一梦,在历史洪流中,淘尽多少英雄,千古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5d6317010009443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