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去埃及记 |
[游记]去埃及记 |
2007-07-16 baidu.com |
九 尼罗河上的大坝 古希腊的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与黄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一样,尼罗河是埃及人的母亲河,具有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先天优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绝大多数埃及人依靠土地为生,成为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员。 埃及的富饶得益于亘古长流的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每年夏天,雨季来临,集中的雨量使流经衣索比亚高原的尼罗河上游青尼罗河开始涨水,当洪峰到达尼罗河时,洪水冲出河床,湮没两岸的土地。一直到洪峰过后的10月份,尼罗河河水开始减退,露出了富含矿物质的黑土,那是洪水留下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渗进了土壤,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在这个泛滥的季节,古埃及人一边悠闲地等待潮湿肥沃的洪水浸泡干涸龟裂的农田,一边认真地准备耕种所需的种子和农业工具。 尼罗河每年的洪水泛滥影响着古埃及人们的生活,多年的洪水泛滥促使农民们摸索出了对付洪水的经验,国王也会派出官员对农民进行指导,他们记下每年泛滥的水位线,然后把房子建在最高水位线的地方。当历经几个月的洪水泛滥期来临时,他们一点也不会慌张,依然会坐着纸莎草船来往于邻居和朋友之间,愉快地生活着。 可能某年的泛滥会超出那个最高水位,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但古埃及人会依然盼望着泛滥的来临,出土的纸莎草文书记录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期待着洪水泛滥,我们发现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尼罗河承载了许多功能。一方面,尼罗河是古埃及人的精神之河,尼罗河的西岸是日落之地,古埃及人死后都向往着葬在西岸的沙漠里,以获取重生;另一方面,尼罗河是古埃及人的物质之河,古埃及的国家财富与赋税,人们生活必须的亚麻布、牛奶、面包和啤酒都是尼罗河赋予的。所以古埃及人把尼罗河视为神,为它编神话、颂诗歌。每到祭祀之日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会以神圣的心情,严格按照程序为尼罗河举行隆重的祭礼。 ................................................................................
.................................................................................. 尼罗河是一条狭长的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在埃及的日子里,我们似乎没有离开过尼罗河,几乎是与它日日相伴。能够看见世界上产生最古老文明的河流,是大家的迫切愿望,大家像小孩期待礼物一样地期待着尼罗河的出现。 一进入开罗地边界,它就出现了,再去西岸的吉萨高原看金字塔,又看见了它,每天来回见面几次。但见它河水清澈碧绿,两岸水草丰盛,葱葱笼笼,呈原生态势;它缓缓地流淌,柔柔地从开罗中间穿过,不温不火地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当我们躺在南去阿斯旺的列车上时,几乎是听着尼罗河的水声,枕着尼罗河的河水入眠的。当然,极度的疲劳和喧闹的车声是不可能让我们听见水声的,但在清晨的阳光中发现尼罗河就在车窗外,列车的轨道沿着尼罗河的河岸线平行延伸,河水几乎触手可及。 按照埃及的农业传统,10月的尼罗河,应该是有着泛滥过后湿润的泥土气息和农民开始播种的的繁忙景象。可是,那种洪水泛滥后的景象,估计今天的人们再也看不见了。 1960年,为了治理尼罗河的泛滥和充分利用水能发电,埃及政府接受前苏联的帮助、排除万难、组织力量在尼罗河如埃及的开端,也就是埃及最南部的城市――阿斯旺修建了水电站,名为阿斯旺大坝。结果,尼罗河的河水不再泛滥。 修建好的阿斯旺大坝闻名于世,此去阿斯旺,就是为了印证它的闻名,同时也是为了从阿斯旺码头登上带领我们开始五天四晚“尼罗河之旅”的“Beau soleil”号(求爱者号)豪华客船。 阿斯旺地处尼罗河的开端,景象当然不同于开罗。丰富的蓄水量令阿斯旺市拥有了一片巨大的水域。因此阿斯旺的船多,豪华客轮,快艇,帆船等等,特别是那些各式各样的帆船点缀着蓝天下的尼罗河,是阿斯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居住在阿斯旺的男孩们似乎都会玩帆船,用帆船送我们上游轮的就是黑皮肤的努比亚人。他驾驶着白色帆船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地行驶。烈日炎炎下,坐在帆船上任清风徐来,看尼罗河两岸的古迹建筑,听白又明讲古埃及的故事,此番光景,难道不令人心醉。 .................................................................................................................................................
.................................................................................... 我们先登上大坝,极目远眺。阿斯旺大坝的南面因为蓄满了水,水面极为宽阔,天水一线,横无际涯。炎热的风从浩淼河面上掠过来时,已经滤掉了炎热,令人顿生凉爽,这是为修建阿斯旺大坝而令尼罗河改道后拥有的一片水域,其浩浩荡荡的景象真让人以为是站在中国的洞庭湖边,也是阿斯旺的美丽有别于埃及其他地区的原因。 阿斯旺大坝修建了12年,工程颇为浩大壮观,横跨两岸的大坝长度为3800米,高度达到了111米,厚度有98米。游客们就是站在这个98米宽的大坝上观赏大坝南北两面水域的落差,南面烟波浩淼,北面则水瘦山寒,触目所及,尽是些裸露的石头和发电的巨大机组。就是这个机组发电时所产生的电能不光是本国人民的福祉,甚至方便了埃及的邻国――苏丹。 大坝修好后,又在大坝的西面建了一座非常高大的纪念碑。伟大的埃及,真不愧为文明古国,连纪念碑都建得那么富有艺术性,简单而优美的两面墙呈半弧式造型,相互独立而又紧紧相连,每面墙上都刻有壁画,每幅壁画都记载着大坝的建造、埃及人的尼罗河、埃及人与前苏联人民的友谊。 .........................................................................................................................................................
..................................................................................... 看着那个高大的纪念碑,看着北岸密密麻麻的发电机组,我却想起了中学地理老师的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斯旺大坝是个失败的工程,大坝修好后,水量虽然得到了调节,水能转换成电能,可是,从此尼罗河的河水不再泛滥,也没有了因为泛滥所带来的黑土滋养两岸的田地和庄稼,给埃及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是老师当年的原话,我不知为何此时突然想起,正好白又明先生就在我身边,我告诉了他。白又明郑重地看着我,非常有礼貌地说:“请问你的地理老师现在还健在吗?” “我想应该还在,多年未有联系了”我不知他何意。 “如果健在,请帮忙转告我对她的谢意,谢谢她尽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我更加惊诧地看着他,他又接着说: “不过,我想我应该纠正你的老师的说法。不应该说是失败的工程,应该是说阿斯旺大坝的修建,给埃及造成两个负面的影响。” “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不解。 “不一样的,哲学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利与弊共存,阿斯旺的利就是发电造福于民,但是弊也存在。”白又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你刚才说的农业方面的,我们埃及政府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大坝附近又修建了一个旋转装置,目地就是为了把尼罗河的淤泥弄到庄稼那里去。”怎么旋转呢?能有效果吗?我很想问清楚,白又明又在说第二个影响,而且这个淤泥旋转的问题包含许多技术的因素,不是白又明瞬间能说得清楚的。 “第二个影响又引出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大坝的修建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的上升不利于埃及古文物的保存,待会儿我们去看神庙,你就会知道古埃及许多数千年的古迹能屹立到今天,得益于干燥的气候;另一个就是当年修建阿斯旺大坝的时候,尼罗河的改道引起许多地段的水位上涨,水位上涨就会淹掉尼罗河两岸重要的古迹。” “我明白,中国修建三峡工程也淹掉了许多历史古迹,其中有唐代诗人李白诗中出现过的城市呢。” “是的,你要知道,古埃及人把许多神庙都修在尼罗河两岸,淹掉了多可惜,于是埃及政府想办法取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支持――” “哦,我知道了,你们把神庙搬迁了对不对?”我打断他的话,想起了我翻阅过的资料。 “对的,埃及政府一共搬迁了两座神庙,分别是花了10年时间的Isis神庙和花了18年时间的阿布"辛拜勒神庙。我待会儿会带你们去看看搬迁后的Isis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就看不成了,因为太远,行程没有安排,请原谅。”白又明说完,笑了。 那一刻,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埃及人保护历史古迹的意识和精神令我非常感动,令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是的,是那种对历史的爱和尊重,是那种坚持和毅力让埃及政府邀请了许多外国专家,制定方案,指导实施搬迁神庙。那是一个多么浩大纷繁的工程啊!可是埃及人竟然出色地完成了。 .........................................................................................................................
................................................................................... 他们组织工匠把宏大的神庙建筑切割成若干小块,逐件编号,小心地搬迁到新址,按照原来的图纸不作丝毫改动,重新安装,历尽多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令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目睹神庙当年的风采。 Isis神庙是古埃及人专门供奉“埃及之母”伊茜斯的神庙,Isis神庙就是用这种方法整体从菲腊岛搬迁到AJLIKA岛的,当我们乘坐快艇登上AJLIKA岛的码头,迈入Isis神庙的前厅时,如果事先不说,是不可能看出那是一座花了10年时间搬迁过来的神庙。 那高耸的庙门的气势,那几千年前建筑的格局,那原始天然的石料,那雕刻着水莲花和美神Hathor的“美神庭院”,以及那整面整面的墙都是法老和诸神的精美的雕刻,就连踩在脚下的石头地面都是搬迁过来的。那些古老的物件曾经化整为零,现在又由零归为整,它们在蓝色的天空下静静的放着金色的光芒,你无法用语言形容它的美丽。 ............................................................................................................................................
.............................................................................. 站在“美神庭院”,透过神庙交错的门可以看见纯净的蓝天,可以看见50米开外的菲腊岛,那是Isis神庙的旧址。现在,菲腊岛已经躺在了蓝色的水波中,我们应该庆幸的是埃及人用他们的爱和对历史的尊重让神庙复活了,让历史复活了。 ................... 该作者更多文章见新浪博客请点击: 新浪博客《北京哑铃》http://blog.sina.com.cn/u/4c47e063010007ft#sort_0 山河里客栈《北京哑铃》http://hi.baidu.com/changheli/blog/category/B1B1BEA9D1C6C1E5 |
转自:http://hi.baidu.com/changheli/blog/item/54d45ceef73fa8fbb2fb95f3.html5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