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京都自助游记

[游记]京都自助游记

2008-05-22    live.com

2007/1/12

——纪念我的第一次自助游,以及blog点击超过10000

从东京到京都有六种方法。最快最贵的是飞机,从羽田机场到大阪的伊丹机场需要20100日元左右,从伊丹机场再坐电车京都,全程大概2小时,单程费用25000日元左右。其次是新干线のぞみ号或者ひかり号,从东京直达京都,全程2个半小时,单程费用13500日元左右。据说还有一种叫“青春18”的电车票,只要2300日元就可以在一天之内日本境内随意乘坐普通或者快速列车,虽然便宜,可是需要不断换乘,果然只有青春18的人才有那么多时间能耗在上面。没时间的穷人,比如我,就会选择夜行巴士,晚上9点多在新宿发车,次日7点左右到达京都,单程价格4000-5000日元,往返不到10000日元。夜行巴士车里有的会带卫生间,车里感觉很一般,和国内的豪华巴士没法比,不过因为是夜行的,如果单身旅行的话,会根据性别安排邻座,这就是所谓的“女士安心Seat”,很贴心的考虑,近藤老师还专门提醒过我这一点。另外有车的话也可以自己开车去京都,至于汽油费,还没换到驾照,不太关心。最省钱的办法是步行,沿途化缘,投宿寺庙或者民家,容易遇到妖魔鬼怪,需要道行高深作基础,没有雇到一个叫孙悟空的保镖的话,凡人就不推荐了。

几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京都车站作为旅行的起点。京都车站东西走向,宽广得像机场候机大厅,我见过的东京都内的车站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的,据说曾拿到建筑大奖,名不虚传。不过车站前边的京都塔就没有东京铁塔时髦了,下面是个旅馆。晚上灯亮起来的时候,在京都车站里眺望一下,也倒是不错。京都的地铁不像东京的电车和地铁那么发达,只有东西和南北两条地铁线,在乌丸御池站交汇,我住的旅馆就在乌丸御池站1分钟距离内,地铁倒是很方便。京都地铁人不多,京都人大概想象不到埼京线或者湘南新宿线挤到密不透风的情景吧。在市内的大多数时候,和北京一样,还是公共汽车系统发达。公共汽车有市巴士,京都巴士,还有洛巴士,单一票价220日元。公共汽车在市内四通八达,比地铁要方便很多。在地铁站或者案内所,还可以买到京都观光1日乘车券(1200日元),京都观光2日乘车券(2000日元),在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乘坐市内的地铁和公共汽车(部分线路除外),市巴士还有专用的1日乘车券(500日元),1日之内在市内可以见到市巴士就上,可以到达几乎所有的观光景点,省钱自在。在京都坐公共汽车,又让我想起在北京挤公车的日子,不过车里只有司机,下车的时候交钱或者划卡,少了北京车里售票员的“下车的把票打一下啊”的招呼声,冷清。另外,买到通用的乘车券以后,可以在地铁改札口或者案内所领到一张观光交通地图。本来我以为自己带着地图没必要再去拿一张,但还是战胜不了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去领了一张,结果发现极其实用,接下来几天的市内交通就靠这张地图了,换乘路线和观光景点写得很清楚,地图上甚至有几张参拜优惠券和设施利用割引券,不过我只记得用过一张,在高台寺省了100日元。还有好几张没用,下次谁要去从我这里拿吧。

京都不大,著名的景点大概集中在西边的岚山和嵯峨野,中间的御苑和二条城,还有东边的东山祗园和银阁,贺茂川和高野川在下鸭神社下面汇成鸭川,从北到南穿过京都,另外醍醐山也有一些名所。京都是平安时代的都城,那时候受中华文化影响很深,地名也很有味道,比如“嵯峨”,“醍醐”,而且几乎没有用到假名,虽然不会读,不过都能看懂,对中国人来说很方便,因为都是汉字。和东京横七竖八没有规律的街都不同,京都是仿造长安建起来的,街道东西南北垂直纵横,来到日本1年多,终于可以不看地图也不会迷路了,又想起在北京的时候用东西南北给人指路,一阵怀念。京都中间部分从北到南的东西向街道分别从“一条”叫到“十条”,晴明神社在一条戻り橋附近,二条城在二条附近,京都车站在靠南的八条附近。这种地名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到北京的东四十条?有一阵子,我真有回到国内的熟悉感觉。

虽然我早在一个月以前就买好了导游手册,在出发前研究了一天京都地图,但是还是当天才决定当天的具体行程,还好城市不大,交通方便,所以心里有数。刚到京都是上午7点半,吃完早饭之后,因为旅馆下午3点以后才可以checkin,所以只好把行李存在乌丸御池的车站里。可以放下一个小旅行箱大小的车站储物柜,一天的费用是400日元。第一天要赶回来checkin,时间比较分散,而且一夜奔波有点累,所以决定先去西北边的金阁寺,那边打算要去的地方不算很多,大概半天就够了。第二天可以有完整的一天在外面闲逛,所以留给最集中的东山祗园。最后一天回东京的车是晚上23点出发,所以其实还是有一整天,原本是没有什么具体安排的,一定要去的是车站附近的三十三间堂。

在从二条城前面找公共汽车去金阁寺的路上,因为不熟悉公车站,拐进了小路,却进到一个叫神泉苑的地方。本想赶时间,不过一想,既然能路过,便是有缘,还是进去参拜一下吧。神泉苑祭祀圣观音善女龙王,幽静无人,椿开得热闹,法华桥红得鲜艳。虽然是个不大的地方,但毕竟是我在京都遇到的第一个寺社,而且景色甚好。本以为是个社区的寺庙之类,后来一查才知道,神泉苑曾是天皇宴请群臣的处所,传说中镰仓时代源义经遇到静御前的地方。无心路过而已,竟然出自经典。幸甚至哉。

托神泉苑的福,一路无事到了金阁寺。金阁寺本名叫北山鹿苑寺,是京都的象征之一,北山文化的代表,据说是足利义满将军修建的。到达金阁寺的时候下着雨,本来因为没有晴天有点扫兴,后来发现,洗净凡尘之后,金阁更加辉煌,路边的青苔也更加欲滴,比起寻常日子,更有别样情趣。金阁寺不大,参拜料是400日元,进门不久就能看到著名的金阁在镜湖池边上。虽然是昭和年间重建,但壮观魅力依然不减。所谓金壁辉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绕过金阁之后沿着小道,沿途有银河泉,巌下水,鲤鱼石,白蛇之冢,不久就出了山门。实在是很小的一个去处。

金阁附近同样是世界遗产的地方还有以石庭著称的龙安寺。龙安寺参拜料是500日元,山门不大,进入庭院是严禁土足需要脱鞋的。著名的石庭其实不大,大概长十余米宽不到十米的一个铺满白碎石的见方石池,被称为「虎の子渡しの庭」。中间点缀着15颗各异的石头,据说在同一个地方望过去,是不能完全数完15颗石头的。面对石庭静坐,可以很容易参透自身的意义,这种石庭方式建造的枯山水,别的寺院也是有的,大概因为这15颗石头的布局,所以「虎の子渡しの庭」尤其有名。龙安寺另外的名物是一口叫「吾唯知足」的井,四个字的「口」正好是井眼,也很是有意境。

出得龙安寺,雨停了。中午一点多,离checkin的时间还有一些,我在犹豫要不要去岚山天龙寺,这也是以庭院闻名的寺院,甚至可以顺路去一下大觉寺,体验一下写经的意境。可是时间是最大的障碍,我需要在下午三点左右回到乌丸御池的旅店。这个时候,山门外写着「御室仁和室前行5分钟」的路牌提示我,不如就去仁和寺吧,就当是打发checkin之前的时间。有时候天意就是天意,这个原本打算忽略掉的去处,却给了我一个惊喜。仁和寺是世界遗产,因为宇多天皇的出家,多位皇族主持,仁和寺也被称作「御室御所」,御室樱远近闻名,这里据说也是日本皇族寺院门迹的由来。仁和寺仁王门虽然陈旧,但却很雄伟。仁王门的左侧,就是著名的御室御所。门前的迎客松沿着白色的石庭铺开,恰到好处。庭院同样是严禁土足的,但是和龙安寺冰凉的地板相比,因为雨后天晴的太阳,上千年的木地板也被晒得暖洋洋。这里与其说是寺院,不如说是皇家庭院,回廊游转,树青苔翠,光柱穿梭,实在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如此良辰美景,却不得不匆匆错过。坐在殿前,晒着雨后难得的太阳,欣赏千年不变的庭院,错过,大概也是天意吧。御室御所外,本来以为已经结束仁和寺之行,往北一望(如果是北方没错的话),云雾缭绕的山下还有另外一座红色的山门,那就去吧。著名的御室樱林蓄势待发,金堂庄严肃穆,德川家光出资修建的五重塔,已经斑驳残旧。观音堂早春的花,衬在古旧的佛堂前,一眼千年。就这样忘了时间,直到下午三点才出仁王门。出门的时候,下午的阳光正好照在仁王正面,庄严震撼。仁和寺之行,以此结束,实在精彩。

回到乌丸御池的京都ガーデンホテル,已经快下午4点了。旅馆在市中心,IBM京都旁边,和二条城只有一站之隔。房间虽然小,有点旧,不过对于观光客倒是足够了。一个下午就用来休息,耳朵在熟悉电视里的关西话,很快天黑。我花银子当然不是只为了住店的,所以,出门。这次没带地图,走到哪里算哪里吧。出门左拐,有一个灯光昏黄幽静古旧的京风宅院,其实是有名的卖和布手帕的RAAK本店。附近还有著名的洋风建筑新风馆,1926年的电话交换局改装成现在的大百货公司。新风馆的东边,是旧日本银行改造的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馆和中京邮便局,不过因为是晚上,走过路过只能错过了。在路过1818年的佟家旅馆,发现一条热闹的通道,叫寺町。自从来到京都以后,一路上除了观光客以外就很少看见当地人,甚至以为这里是个空城。原来当地的繁华街道是从寺町,新京极,一直到河原町一带。小到土特产店,大到高岛屋,沿途几个神社和寺庙,香火正旺,中途的大雨都浇不冷这里的热闹。这条商店街,有点像东京浅草的商店街,沿路有透明的棚子,大概下町的商店街都是一种风格吧。卖的东西,准确地说,和我知道的东京便宜的地方比,还是有一点贵。虽然什么都没买,走到累了的我还是钻到路边的拉面店,店里有一个自言自语的疯老头,不过并不妨碍店里客人的谈笑风生,也不妨碍我消费一碗便宜的拉面。我从新京极走到四条河原町,然后往北经过河原町回到地铁京都市役所前站。其实当时不知道,从四条河原町继续往东走5分钟,穿过四条大桥,就到了著名的花街祗园。还好,第二天把足够的时间留给了祗园。

第二天老天变化莫测,早上起床,天上正在飘雪。这倒不意外,因为天气预报说的就是雪转多云,楼下RAAK本店的屋顶已经开始积雪。等我收拾好装备,发现雪停了,2007年的第一场初雪,只下了那么短时间,终归有点失望。出得门来,先去了离旅馆最近的二条城。出了二条城地铁口,迎面就是二条城的角楼,正式名字叫南东隅橹,而且飘着比早上更大的雪,我开始有点兴奋。从东大手门进入,穿过唐门,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夹着风越来越大的雪,进到二の丸御殿,这里是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寓所和办公殿。土足禁止入,而且谢绝拍照。游客大多是欧美人,还有一些台湾人,以及来进行古代史教育的日本一家子。自动导游的解说我不太明白,从远侍,式台,大广间,到黑书院,白书院,还有大奥们住的寓所,我光着脚,在没有灯光的走廊上移动,外面夹着雪的风敲在障子上。几百年前穿着华丽的大奥们,下雪的时候在做什么?会不会像我一样冷?眼前的暗黑在回到远侍的时候就结束了。雪越下越大,站在室外一小会儿,就沾了半身雪。因为风雪,大多数人不会再往二の丸庭院方向走了,其实那么大的雪,荒凉的庭院也没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可是,既然来了,就不想轻易错过。穿过什么都看不到的二の丸庭院和本丸橹门,就到了半岛似的本丸御殿。手脚冰凉的我一直再跟往回走的念头做斗争,机械性地路过本丸庭院,天守阁迹,发现一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诺大的二条城本丸御殿,只有我一个人冒雪前行,顿感凄凉。无奈也只能继续走,来到清流园前,路边的和服美女说,去喝杯热茶吧。我想,暖暖身体也好,就又掏了银子。进到清流园,在和式的茶亭坐定,会说几句中文的阿姨端来和果子和抹茶,就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雪中的庭院的确是不可描述的绝景,可惜抹茶没有让我感到温暖,一个人独自静坐了半个小时之后,雪小了,告别了园门前的和服美女,我得在冻僵以前赶回去。在出城门以前,休憩所的甘酒救了我一命,饮下片刻,温暖全身,旋即昂首迈出城门。

在旅馆吃完午饭,天已经放晴,甚至开始有阳光。风雪耽误了时间,但对接下来的计划还算没有太大影响。下一个去处是银阁寺。名虽如此,其实只是为了和金阁对应,并不像遍身黄金的金阁一样铺满白银,只是一般的木质阁楼。银阁寺比金阁寺要小很多,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目的地方,甚至寺前的著名的哲学之道,也因为冬天萧瑟显得平淡无奇。倒是银阁前的银沙滩,因为积了雪,衬上白了顶的银阁,变得更有趣。

过场似的走完银阁寺,终于来到的京都的名所——清水寺。坐巴士在清水道下车,碰巧是静谧的清水坂,小道两旁都是普通民居,偶有拉着游客的人力车经过,绝无喧哗。到了清水坂和五条坂会合的地方,风格忽转,民居变成了果子老铺和工艺品商店,游客也熙熙攘攘。好不容易挤到清水寺的仁王门前,借了一个45分钟内免费的中文语音导游PDA(超过45分钟,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需要付300日元),拿到这个PDA的时候,我只留了姓名和手机号,没有任何抵押,难得他们对人信任到有点不可思议。穿过红色的仁王门,避开慈心院随求堂许愿的长队,径直来到著名的清水寺本堂。这里算是我在京都见到观光客最多的一个地方,甚至求签的地方都排着长队。站在传说中清水的舞台上,我还求不来足够的决心往下跳,依然不过普罗世界一粒沙而已。清水本堂旁,有一个叫地主神社的地方,据说是著名的祈求缘分的神社,在女子间甚有人气。可是我在看到奥ノ院的时候,觉得还有机会往回再走一遍,等回来再参拜。可是我终归没能再往回走,单行道,缘分可遇不可求,大概也是天意,除了扼腕,又能怎样。站在东山上的奥ノ院回望本堂,远远可以看见八条附近的京都塔,整个京都南城在雪后斜阳下若隐若现,壮丽非凡。过了奥ノ院和音羽の滝,其实清水寺也就没什么可以看的了。往回走到仁王门,天气完全放晴,一天之内从风雪交加到碧空如洗,林夕说,无常才是真灿烂。

转自:http://mail2cxy.spaces.live.com/Blog/cns%21A90C34E2DE1299F2%211502.entry2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