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醉翁亭,悠悠林下风 |
[游记]醉翁亭,悠悠林下风 |
2008-08-14cncn.com |
醉翁亭,悠悠林下风 欧阳修的一篇美文,让“醉翁亭”名垂千古。由此看来,由文化名人打造的品牌效应,远比诸如北京王致和臭豆腐或当今美女帅哥打造的超女超男要在世上流传得久远些。 能走进醉翁亭,完全是因为在南京没能买到飞往长春的机票,又没有买到火车卧铺票。在网上一查,徐州有始发东北的火车很容易买到卧铺,于是,我决定奔向徐州。出发之前沿地图的铁路线一看,发现我要经过滁州,就这样,醉翁亭进入了我的视线——到滁州看醉翁亭去。 从南京到滁州不到一个小时,跨过了长江,也跨过了省界。从滁州车站到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虽只有十几里地,却好像跨过了一千年。想当年,身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或骑马或坐轿,也是在这条路上向城西南走的,只是今天沿途几乎全是楼房,全是板油路了。 从古城滁州坐出租车,十几分钟就进了琅琊山区,这可是当年那位太守坐轿走一两个时辰的路程啊。 一千年的时光过去了,滁州早已不是那个滁州,亭子也早已不是那个亭子,但那篇古文却吟咏到了今天,并且还要永远吟咏下去——这就是名士名篇的魅力所在。 进入山门,只见春风早已把山中的树木吹绿,把山花吹红。行走在宽敞的山间公路上,心中想象着当年醉翁“山行六七里”时,一定是走在崎岖的小道上,一定是人烟稀少,心情也一定融入了春山之中。 遥想在那大宋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在开封朝中做官,是那种皇帝亲信的、为皇帝撰写圣旨诰命的差事。当时正值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改革的“庆历新政”时期,怀有远大治国报负的欧阳修自然也参与了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改革的浪潮触动了一些即得利益的保守派,所以只进行了两年,便在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性情梗直的欧阳修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上疏为他们分辩,于是,惹得保守势力极为不满,上书皇上把他赶出了朝廷,贬为滁州知州。 俗语说“官场失意文场得意”,“天下不幸诗人幸”。正是在庆历五年这一年,遭贬的范仲淹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欧阳修写出了《醉翁亭记》。后来,这两篇美文都被收入《古文观止》中,成为后人学习古文的范文。 曾记得读初中时,同学们比着背诵古文课文,这两篇文章是我当时背得最熟的了。如今,当我有幸走进琅琊山,走近醉翁亭时,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 琅琊山其实并不高大,但在有情人眼里,它就是一座可以寄情的名山。“日出而林菲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只有亲近它,才能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 环顾四周,只见林木依然繁盛,隐隐有一种古风尚存。当我步入醉翁亭,进入醒园,参观欧阳修纪念馆后,不禁扪心而问,这古风究竟是什么? 粗犷地描述醉翁亭的来历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在朝中参与了“庆历新政”的改革失败,欧阳修被赶出朝廷,贬官滁州。到任后,他发现州城西南一处山地风光不错,于是进山游玩起来,从而在山中一座庙里认识了一个叫智仙的和尚。智仙和尚也是一个极愿意凑趣的人,常陪欧阳修游山玩水,还在酿泉边上修了一座草亭,以便他们在此观景休息和吃酒。只是这位太守不胜酒力,喝不了多少就会醉。一次,智仙和尚请欧阳修为草亭取名,欧阳修便为它取名“醉翁亭”使之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另三处是苏州沧浪亭、长沙爱晚亭、北京陶然亭)。不过,这醉翁又一语点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看来,酒还不是欧阳修“醉”的主要原因,山水之乐才是他醉的真正原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情山水历来是失意官僚或不得志文人的通病,古今莫不如此,只是这种林下风的风格各有不同罢了。有人看破红尘,一生隐居深山不出,是为“隐士”,这样的人极少;有人托身山水,只是权宜之计,有机会还会出山为官,这样的人极多;有的人虽丢官或贬官,虽也写出一些山水风光的文章诗歌,但却始终不忘世事,借山水抒发怀才不遇或济世胸怀,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范仲淹就是其一。不过,在我看来,这人活得也太累了,“进亦忧,退亦忧”(当官,贬官都心怀忧虑),没有轻松的时候,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坐在小亭里我思绪万千,望着亭里那篇《醉翁亭记》的大碑,默念着熟悉的古文字句,感受着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心情,忽然想起苏东坡《赤壁赋》中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禁感叹起人生之短暂,天下美景不能看遍的缺憾。其实,古今社会就像是一个人生的大舞台,这舞台只有极少数人能在上面演出轰轰烈烈的大剧,多数人是无法登台演出的。于是就有人总结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两种观念。在我理解,“独善其身”不光是道德方面的修养,而且也在于身心的修养。置身林下,寄情山水,正是身心修养的重要内容。 正在这时,亭子里突然涌进一群小学生,吵吵嚷嚷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这是一个小学校组织学生游山来了。有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来到亭子里用手摸着柱子好奇地左右看着,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能背诵《醉翁亭记》吗?没想到这孩一点也不怯场,站在我跟前,背着手,摇着头熟练地字正腔圆地背诵起来。顿时,一阵美妙的童音穿越古今,响彻山间。这时,又有一个小女孩凑了过来,随着男孩子一同背了起来,就像是一首男女声二重唱。于是我想,童年,恐怕只有童年人才能这样吧。 其实,真正能领略山水风韵的,那也是要抱着一颗童心的。世间的事情是复杂的,那是那些具有复杂之心的政治家操心的事情,不必要每个人都把自己搞复杂了。纵观历史,有多少人本来退出了官场,可仍不甘寂寞,时不时出来对时政指手划脚,结果空惹一肚子气不说,还要对世一事无补,有的还因此丢了性命。 所以我建议,那些退居二线或已经退下来的官员们,不如到醉翁亭看一看,去领略尚存的一点林下风。 点数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林下风致,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其中有一则东晋谢安的轶事最为后人称道。相传他退居二线时,对朝中之事一概不问,整日里花草鱼虫、诗酒笙歌,甚至挟妓。当国家安全遇到严重威胁时,他却携妓入山游玩。时人叹曰“谢安不出,如苍生何”。不料,他的侄子却在他之后脱颖而出,出奇制胜,挽救了国家。所以,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说道“东山妓即是苍生”。 从醉翁亭前行几百米有一处“醒园”,虽是后人附会之作,但却能起到“醒”的作用。据说当年欧阳修在亭中喝醉了酒后,来到这里睡上一下就会醒酒。走进里面,我看到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妇,很富态的样子,猜想这准是一个退了休的老干部和他的老伴。我和他们唠了几句,才知道他们已退休多年。前几年身体好,经常远行,中国的名山大川走了不少。这几年因为身体原因,就只能在近处走了。 问到他以前的工作和退休后是否还担什么职务,这位老先生笑笑说,“在政协上干过,但我一直奉行‘帮忙别添乱’的原则。现在形势不一样了,自己的想法多跟不上形势,说多了人家采纳不好,不采纳也不好,这又何苦呢?” 走出醒园再向前行,山路有些窄了,但离树木却近了。一阵清风吹来,让人身上凉爽了许多。不禁想起苏东坡的句子“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4977/1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