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进院落东西两侧厢房称为“东庑”、“西庑”,供奉后世先贤先儒的牌位,他们大多是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的人物,比如我们很熟悉的董仲舒、韩愈、欧阳修、文天祥等。
 说曹操、曹操到,江南人终于忍不住了:大成殿旁的通道也就一百多平米的地界,种上了竹子。竹子在文人雅士眼中也是个高雅的植物,用在这儿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能在庄严肃穆的孔庙的一个小角落里伺弄出这一份雅致,恐怕也只有江南人能做到了。而且整个建筑群里到处是各种各样的门洞,就是不让你一眼望穿,要的就是你的视线迂回。所以不得不佩服人家就是有在对称里做曲折的本事。
 第三进院落就到了明伦堂。伦,就是伦常,是古人总结的人与人之间的五项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明伦堂是高级官员、教谕为生员、贡生上大课、开大会、处理大事的地方;如果生员犯科,须在明伦堂公开讨论,评议是否革去功名。简单说,太学相当于中央党校,明伦堂就是地方党校。不过这里很明显已经比前两进院落要活泼得多了。
 明伦堂前的塑像让人眼前一亮,用那么粗砺的手法表现儒雅的孔圣人,古拙之意盎然!从来没有在传统建筑里见过如此写意的作品,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真是太高明了!我觉得说这件作品放在这里是镇庙之宝都不为过!
慈城孔庙在明伦堂和尊经阁前分别有一尊现代塑像,都有作者详尽的介绍,人家不是没来由的富足了千年的。  最后一进院落是梯云亭和进士第,进士第陈列着慈城自唐宋到明清的500多位进士名单,而梯云亭则是高中前三甲的。
“梯云”寓意学子要像爬楼梯一样的步步奋进,才可能登上青云,成为人中之人。古代许多学子读书就是要考取功名,所以有“先入明伦堂,再登梯云亭”一说。 历史上宁波一度是全国学术文化重心,历代各类人才如群星璀灿、绵延不绝、蔚为大观,故有“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一说(宁波旧称明州,四明则是别称)。 更多精彩请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