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由西向东走甘肃[3]——鸣沙山莫高窟

[游记]由西向东走甘肃[3]——鸣沙山莫高窟

2010-02-26ctrip.com
早晨的闹钟比昨天提前了十分钟。这并不是说明今天将会跑的比昨天还远,而是为了鸣沙山的日出。说到日出,我至今仍恨的牙根痒痒的便是在柬埔寨的日子。吴哥窟的每一天,我们比青蛙起的还早,总是满怀期待的在各个著名的景点里等待着据说是人类最美日出之一的景象。可是整整三天,老天竟然没有一天让我们如愿,不是瓢泼的大雨,就是漫天际的浓云,或者连高耸的山峰也来与我们作对,把日出永远定格在柬埔寨之旅最为遗憾排行榜的第一位。

因此对于甘肃之行,我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开始跟踪天气情况走势。根据天气预报,我知道敦煌的两天必是晴空万里的。所以,这次对于鸣沙山的日出是志在必得。我们依旧在那个小吃店买了早餐。和昨天不同的是,我多买了三个包子。为了有充足的体力及时爬到山头看日出,我便特意给自己加了餐。在凌晨的黑暗里,我靠在小车的后座一边小口啜着热豆浆,一边啃着包子。听说这鸣沙山也就最高百来米,对我来说大约就是小case里面的小菜,基本应该是不值一提的。而且山不在高海拔,又没有什么恶劣险峻的绝壁需要攀岩,我已经憧憬着站在山巅小憩等待日出的场景了。

很快,车子在景区门口停下来。四下一片漆黑,司机师傅提醒我们租红色的鞋套,被我婉拒了。我可不想像裹脚布一样用鲜红的鞋套把自己和沙山隔离开来。脚下可以护脚踝的登山鞋也不是吃素的,即使满脚的沙子又能耐我何?我颇具豪气的拉着Catty往里走。景区前的大道上两排柳树树影婆娑,在清晨的微风里摇摆,让人微微有些寒意。景区大门紧闭,只有东侧的售票处亮着荧光灯,在黑夜里显得那么扎眼。我们和刚刚交接班的工作人员买了门票,便钻进大门里。此时天色有些朦胧的亮意,眼前的沙山已经清晰可见,黑黢黢的连绵耸立着,由近及远,由低至高,参差不齐,错落随意,像是一排排的巨人挡在我们的身前,也挡在了敦煌城的南面。

从一进大门起,我们脚下的路就成了沙,脚踩上去就像是陷入的棉堆,有些无法使力。大门的西侧有骆驼队。由于是清晨,骆驼不是很多,基本都卧着,或者半睁着眼咀嚼着胃里反刍的食物,或者伸着脖子一动不动的假寐。有人来问我们要不要骑。我们摇了摇头:我们来就是用脚征服山峰的。然而这话音刚落了没多久,便被我们自己吃了下去。起因是我和Catty走了大约几十米不到的距离,当我们仰望沙山时,突然发现它们比我们想象得高了不少。Catty在平地上便已经吃力于沙地的绵软,更不要说征服这高大的山峰了。于是我们折返回去,给她租了一头骆驼,去骆驼行走的远处山峰。我则独自攀登近处的那座山头。天已经一点点亮了起来,我心下焦急:这日出可不能泡汤啊。

心急带动脚步的加快,我努力的从山脚往一段山腰爬去。前面似乎有三个人已经爬到了山腰的凹谷中,我用眼丈量着距离,以我的速度,很快的赶上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心里想着,脚下却无法更快。虽然没有上一步退半步,但每一脚踩出的沙坑就像有着引力的磁场,让举步变得吃力和迟滞。小腿似乎需要更多的力来提起脚,而再踩下去便又陷入这样的循环里。大约这么跑了二十多米,我意识到,如果按这个速度上山,估计一会儿就得吐血而亡。于是,我迅速调整着策略,变成减缓速度,并且每十步休息十秒钟。这样分阶段的攀登让肌肉和体力都能够有一些休息的间隙。即使绝对的速度慢了下来,但是有节奏的攀登,让我不至于体力透支,并很快赶上了前面的登山者。三位大哥一样的人正在山腰上小憩,我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得知这座山正对着月牙泉,只要沿着山脊走上去,便能一览全貌。眼见着东方鱼肚白已经翻起来,我便要起身往上,却突然发现天边布满了云……顿时一早晨的豪情消个精光,难道老天真的这么不给方便?总让我的日出梦变成清晨的凉风?

我望着天际发呆,看着天一点点变亮,然后云层由暗至明,然后一片红霞微微升起。看来太阳一定出来了。我隔着远方的山头猜想。只是这云层……我在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一片云中间变薄,很快要分开。这意味着也许会有小小的一点间隙我能一睹鸣沙日出的风采。此刻我所能做的便是努力向上,再向上。我连告别都没有来得及,就离开山腰,沿着山脊一脚深一脚浅的往上窜。山脊很陡,如果不是沙山,估计稍微脚下一滑人便能骨碌下去。好在沙子让人的脚陷在里面,又增大了摩擦力,让这么险峻的山脊路却变得不那么艰难。登山者只要控制好自己的心理便成。我走了十五六步回头一望,看着那云缓缓的打开。然后再往高处去几步,猛回头,一轮红日俨然从云缝中爬出来,倚在远处的山顶上,光芒四射,让这天际间的晨昏顷刻渲染上灿烂的暖色。接着,这光芒由点快速变成半圆,似乎一个新生的星球要让整个宇宙都知道它的存在,在云层和山头的夹缝中硬生生的挤出来,然后让光辉直通天地。我擎着相机,不断的从取景框内外贪婪的看着这日出。或远,如浓墨水彩中的一抹红;或近,像悬在山头的一盏明灯。真是远近高低皆为风景。

但,好景不长,大约十分钟后,太阳又躲入的云层,鸣沙山的日出便在灰白的天空下结束了。风随着红色日光的消失也变得凉起来。我裹了裹外衣,继续前行的路。一个人在山脊上蹒跚,影子淡淡的洒在脚边。我感觉自己像天际的行者。也许孤独,却有影子紧紧相随;也许不孤独,却只有风能听懂我的呼吸和期盼。我对着山里呐喊,回声在身边越飘越远,前面的路却依旧陌生和荒凉。这一切突然激发了我内心的一种冲动,我不再左顾右盼的看着风景,而是迎着山风一步步的向上走,没有停歇,一直到山头的巴掌大立足之处才喘着粗气抬头张望。此时映入眼帘的已经不是茫茫的沙山了。面前正对着的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山坳,一弯月牙似的泉水正静静的躺在沙山和一小片绿树之间,犹如熟睡的婴儿般依偎在天地的怀抱里。这便是月牙泉!那个传说中沙山里的奇迹,那眼无论风沙张狂也不会干涸的泉水。月牙晓彻乃是敦煌八景之一。曾有旱不枯竭,吹沙不落之称。此刻,我站的山头正对泉南方,月牙竖直的悬在我面前的大地上,隐约能见清波怀着古刹,一种禅宗的静谧油然而生。月牙形状是如此的圆润和连贯,旁边肆虐的沙在边界上似乎嘎然止步,才勾勒出这么一副沙漠里的灵动卷轴。遗憾的是,如今我看见的美景已经有了人工雕砌的痕迹。据说曾经支持着月牙泉不落之水的党河暗流已经渐渐枯竭。为了这座沙山里的宝泉,人们特意在泉的南方修了一个小小的水库,用调过来的水补充泉水。因此在山坳的月牙泉正下方,我看见了另一方绿洲,更大,水域更广,与月牙泉的风景似乎很类似,却无法融入这整个鸣沙山里。这便是现在月牙泉的生命水库,也自然而然的成为月牙泉的一道屏障。

在山头站立良久。一面是泉,其它所见仍是沙山。我举目往远处更高的山头望去,几个小小的人影在山顶一动不动。手机的短消息来了。Catty说,她正在那个山头,要我往那里看去。可是如此远的距离,那里能分辨出你我。只有那个方向,我知道她也在和我对视。于是,伸直了手臂,对着天空,对着那山头,用力的挥了挥,我大声的喊:我在这里!声音很快便被风吹散,但是我相信,她一定能听得见我们之间无可阻隔的呼喊。山腰间小憩的哥三个不久也上到了山顶,面如此风景发出一阵唏嘘与嗟叹。这大抵便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我们会很长时间的埋头苦干,或者努力前行,但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在前方等待。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徘徊不前,也不会因此而折途返回。因为我们的心里有一种期待,期待一种登上山头美景映目的舒畅。哪怕这样的感觉只是短短一瞬,之前所经历的曲折和艰难便也会抛诸脑后去。虽然我们不会在每个山头都看见期待的美景,却一直让这种期待激励着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期待是支撑我们人生旅途的动力,期待的内容成为了我们选择不同人生的指针。当有些人选择了同样的一段道路时,往往在同样的山头会有相似的感慨与感觉。那些感觉相异的人,便会在下一个山头寻找不同的目标,从而分道扬镳。于是那些有缘相遇的,相伴一程的,相守终生的,就变得愈来愈珍贵和值得珍惜了。

和山头的哥几个互相照了相,互道珍重后,我便又独自上路。Catty已经骑着骆驼下往月牙泉去了。我们便是有缘相伴并相守终生的人。即使分离也不过如此短暂,即使不在同样的路途上,也会走向同样的目的。所以,我要赶上我们之间的脚步,在月牙泉边,再让彼此孤独的身影走到一起。我沿着环绕月牙泉的山脊信步向前。沙山起伏,或上,或下,或陡峭,或平缓,自己在这高高低低的沙丘上落下长长的一串脚印,顺着山脊蜿蜒。而很快,它们便被风慢慢的刮去,一粒粒的细沙从脚印边缘滑走,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走过了两个山头再次回望曾经站立之处,似乎那里从来没有人走过一般。这样奇幻的感觉伴随着眼前山坳里不同方向变化的月牙泉在我的面前组成一个小小的宇宙,我成为这个宇宙中唯一的行者,而那弯小小的月牙便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月牙时而藏在绿树萦绕之中,只露出两弯月尖;时而浅浅插在寺庙的门口,如同孩子丢失的月亮玩具;又会拂动着身前的一丛丛芦苇,让月儿悠悠飘在沙子铺成的天空里。我在这惬意的景色转换中走得有些入了迷,错过了一条下去的山脊。眼前是一个二十米左右的陡坡连着一个小小的山坳。此时,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沙山和走路的方式。望着远处山脚下的滑沙道,不禁想自己在这高处也试一试。于是我便站在这山坡的边缘,深吸一口气,然后一个小小的跳跃,向下坐在沙堆上,便期待着加速度的下滑。可是,沙子倒是给我带下来一堆,我这向下的冲力只让我滑下了两米左右便停住了。看似细滑的沙子,竟然有如此的摩擦力,让我这次不成功的滑沙最后演变成划沙——我用双手用力的把沙子往后拨,让身体继续向下蹭着。在我不断的努力下,我终于滑到了山坳里,带下来的却是一大堆的沙子,把我整个裤管,鞋子都占据。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看来滑沙也是一个技术活啊。估计我的动静太大,在我坐在沙地上拍打裤子,倒鞋子里面的沙子时,两辆沙地摩托追着开到了我的身后。一哥们问我,你要不要游览整个沙山啊?我举着鞋子说:不用了,已经从一大早体验到现在了!最后,我冲向最近的滑沙道,坐在橡皮的充气垫里,加速滑到了山底。在山底的凉棚,我抬头望去,那一段山坡上,被我刨出的一道深深的痕迹还留在那里。在它消失之前,便算是我之于鸣沙山的一点留念吧。

在刻着“第一泉”字样的石碑边上找到了Catty。我们携手往泉边走去。相比较那些都是扎眼红色裹脚鞋套的游人,我们多了一份自然与和谐。这一次,是真真切切的站在月牙泉边上。沿着月弯长起来的芦苇都有一人多高,在微风中稍稍的向一个方向倾斜着。芦苇影子倒映在水里,遮起了天上的浮云。芦苇下面,泉水静静的舔着沙地的边缘,如同占据整个水面的月亮倒影,让人在微波动荡间,不知道哪里是水,哪里是月。而月弯前的亭台楼阁,庙宇雕栏淡淡的留在水里,仿佛那久远的月宫,若有若无浮现在这绵延的沙山中,让凡间之人领略着广寒仙境的瑰妙。我们信步而走,或者在月牙边驻足略景观鱼,或者仰俯之间对照天色水色,或者穿廊走阁体会幽幽亭台。走得渴时,一杯清凉可口的杏皮水便可消散所有的汗水,略带酸甜的味道一直从嘴唇弥漫到咽喉,直至全身,更让人体会到月牙泉的清幽。晃到月牙泉的正上方,我看见一位身带志愿者胸牌的mm正在凭栏远眺,便和她攀谈起来。原来,她是山西医科大学的学生,趁着十一的假期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到甘肃这里做了景点的导游兼向导。此时还未到节假日,游客只是三三两两。便是这样独自一人,与垂柳月泉相伴,一天的时间也是转瞬即逝的。套用时下流行的话,她导得不是游,而是寂寞。如此的寂寞更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心驰神往。在鸣沙山月牙泉独享一日的寂寞,那份满足也足够回味很久很久了。

走出月牙泉。我们已经在沙山逡巡了三个小时,我们接下来将要去取出行李,直奔莫高窟。可是偏偏这时刻出了大漏子——相机镜头盖不翼而飞。没有时间再循原路寻找,我们只得奔出大门,找到司机徐师傅,让他带着去敦煌的照相器材市场。但没有想到,如此一座旅行城市,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照相器材店。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心城区,才在一家小店里面买了一块巨贵的滤镜把镜头护住。然后匆忙去驴友们推荐的顺张驴肉黄。这个小店隐没在一条窄窄的寻常路边。等我们穿大街走小巷在阡陌深处找到这个店时,发现他们要十一点四十才开张。而我们需要在正午前退房。最后,我们只得流着口水离开那里,在路边找了家最市井的凉皮铺子稍稍果腹,又匆匆去了酒店旁边的李老二羊肉汤粉灌了一肚子暖暖的羊汤,堪堪在十二点前把大包小包扛上车子,向敦煌的最后一站驶去。

正午的敦煌不见一般城市的匆忙。阳光有些懒洋洋的笼着这片土地,街道有稍许行人和车辆,但不是车水马龙般的热闹。我们顺着来时的路返回,最后一遍看着路口的唯一五星级宾馆阳光沙洲酒店,静静流淌着穿过城中心的党河,刚刚落成焕然一新的商业步行街,还有著名的反弹琵琶像和一侧沙洲夜市的入口,那沙尘中骑着自行车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以及这个戈壁边小城带来的宁静与活力。车子渐渐从城市中心,驶向城市边缘;从芸芸众生的寻常生活,驶向我们继续的独特旅程。城市已经被我们抛在了后面,戈壁在另一侧又显现出来。我们钻进戈壁,向着前方不远的绿洲而去。远处连绵的鸣沙山像是长城在这里的延伸,守着这城市,水土与居民。而在这山崖的某处,又深深埋藏着一种无可比拟,更不可亵渎的文化,从一千五百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终于成为世人为之倾倒的瑰宝。想到这里,即将离去的惆怅便一扫而光。此刻,我们还没有离去,而是去亲眼目睹敦煌艺术宝藏的最耀眼之星——莫高窟。

车行至莫高窟界内,远处的山崖上便有石窟样的洞穴历历在目。我们问徐师傅,那片就是石窟了?他摇摇头,那是石窟的西面,是当年开采石窟工匠们居住所在。即使这样的窑洞式挖掘,在远处亦显得整齐而深邃。更不遑说石窟本身了吧。我身体里的渴望此刻已经开始流转,离石窟越近,就越强烈。车转路止,我们到了莫高窟外,快速奔下座位,没顾得上徐师傅的叮咛,就向里跑去。买了票,过了一条没有水的河,再穿过一条意境古朴的石板路,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下,一眼能看到莫高窟的匾额。这牌坊没有什么,重要的是身后那一排排深深镶嵌在石壁山崖上的洞窟。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之巅,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便将那神秘,充满色彩和历史韵味的壁画,塑像,石刻……藏在这些无半点修饰和朴实无华的洞里。

现在的莫高窟属于国家和地方绝对保护的对象,所有的洞窟都被铁将军把门。据说是当年周总理特批拨款了一百多万给每个窟修了铁门。游者如我们,只有买了门票在导游的带领下可以看八至十个洞窟。每个导游看的洞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早就打算好了,除了听自己的导游讲解,还要尽可能多的蹭别的导游,在有限的时间内走进莫高窟更多的紧锁的门,也更多的去体会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沧桑。于是在午后的暖阳里,我们紧随导游,在洞窟里流连忘返。第324窟、第16,17 洞、第282窟、第55窟、第148窟、第96窟、第237窟、第231窟、第329窟、第335窟都留下了足迹。我们在历史里穿梭,从隋到初唐,中唐,晚唐,至吐蕃,五代,宋;我们在世家与望族间徜徉,从归义军曹家家庙,到李广嫡系子孙的卧佛,再至西夏王族的浮世绘;我们在佛道人三界轮回,从檐角的大小飞天,庭下反弹琵琶仙子,连着释迦牟尼,三生三世佛,还有永久的居士维摩竭,以及敦煌文化的发掘者王道士的本身塑像;我们在绚烂艺术和精巧工艺中流连,从立粉堆金,到覆斗顶人字批顶,礼过巨身坐佛,又要寻找莲花座下的托座金刚。窟外的世界明媚和暖热,窟内的天地昏暗却异彩纷呈。我们在阳光和冷光灯的变换里,寻找着那些被尘世遗忘,被时光沉淀的故事。有仙佛,有世人,有兴盛,有衰亡,有邦国,有自我,有信仰,有现实。我们敬仰前秦始凿莫高的僧人乐僔,让这独特的文化从那时起便开始宣扬;庆幸北朝的佛教信仰,让这片文化的绿洲没有在战乱和民族的冲突里湮灭;赞叹隋唐的强盛,丝绸之路让这里成为各种族文化的交汇点;嗟叹北宋的积弱和莫高文化的衰落,让这片佛教乐土渐渐荒芜失去光华与传承;而后庆幸王圆箓的虔诚与坚守,让这里的宝藏和绚丽千年后重现人间;愤恨着西方的掠夺者,在中国弱小孱弱的时候还在不顾一切的掠夺着本不属于他们的价值,再堂而皇之的陈列在自己的厅堂里。不同的情绪与思绪随着浅浅深深的洞窟与色彩各异的雕像壁画变换着。在这石窟文明的时光隧道里,我们几乎沉醉不醒。

莫高窟很美,每一个洞窟的色彩都比云冈和龙门绚丽千倍万倍。而且,与后二者不同,莫高窟最杰出的艺术是壁画。那绘在屋顶,墙壁,佛像之上的一切不仅仅是图案,更是这千百年来生生世世的无尽生命和坚持。佛也好,人也好,只有这里才能找到自己的莲花座和平凡世界。走过一次导游路线后,我们意犹未尽的在每个导游身后像刚上学的孩子一样渴望她们打开新的窟门,照出新的雕塑和壁画。莫高窟是能够吸纳光线的黑洞,我们毫无例外的被深深的吸入其中,然后发现所有的光彩在这里汇聚成无可比拟的世界。没有人能拒绝,没有人能自拔于这里的深深陷入,只能沉浸在她为我们塑造的空间里,不知寒暑,无论时光。以往我去寺庙,不去参拜,却是去感受那里的禅意,每一处便有一处的独特。如今身在莫高窟,连绵围绕的已经不仅是禅,却是禅的轮回,禅的变幻,而无论是怎样的形态,怎样的色彩,怎样的表达,怎样的渲染。我看到一个如此的莫高窟。她是一朵奇葩,从那种子入土的一刻便在风沙的洗礼中慢慢成长绚开,最终迎风怒放。即使无可抗拒的光阴让花瓣蒙上了灰尘,让花蕊交织在一起,让衬叶失去了光泽,却无法抹去她神来的底蕴和沁人心脾的芬芳。当我们被这芬芳吸引而来,稍稍擦拭着那厚厚的灰迹,不可掩饰的光芒和色彩便透出她的韵味和无穷的魅力。她是一部经卷,从第一个字刻上的那时起,就被赋予了佛在人间的神圣使命。在每一次石壁的敲击,每一笔泥塑的雕琢,每一划色彩的勾勒中,这部经卷将无可名状的内涵与活力从最初的状态完美的保留着,再用一代代人对佛的敬仰与尊崇,让后来者去聆听那永不停息的吟诵。你不必是佛的信徒与追随者,这经卷的一切就真切的在你面前,深深的印证在环绕的佛光中。当我们从飞天的神韵,反弹琵琶的匪夷所思,和三生三世的轮回与记忆中走出时,外面的阳光与窟内的朦胧依旧在眼前交错。整个敦煌便如此在岁月和动乱中涅槃重生。她曾经如此美艳与富有,让世界上所有的眼光里都透着嫉妒与崇拜。她也曾经如此寂寞,在风砂与时光中被褪去光环埋进历史。她如此残落,掠夺者在她的身躯上留下累累伤痕,割裂着她每一寸肌肤。然而此时,她在涅槃中又变得如此雍容和大方,看尽世事百态,无论急雨狂风,都淡然与坦真。这积累了千年的底蕴让我膜拜,在她并不完美的躯体下,向她的不朽和魅力毫无掩饰的致敬!

时间总是一切的杀手,河水可以干枯,日月可以变换,世事常常变迁,但是莫高窟和她所守护的一切将永远蚀刻在人类文明的时间轴上。即使有一天,所有物质的东西都会灰飞烟灭,那传承的精神与佛性也必将流传下去。我们是如此的不舍,在莫高窟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自己的足迹,然后才匆匆钻进徐师傅焦急等待的车里,依依不舍的离开莫高窟,敦煌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沿着归去的路,看着那一抹深色的绿洲将这片神话般存在的石壁渐渐掩在了身后。用最后的机会看着这片土地。边陲,佛窟,戈壁,河流……世界和人类赋予这个小小的城市太多的含义,让她充满了诱惑,又有些不堪重负。于我们这样的匆匆旅者来说,或许浅尝辄止是最好的方式。不要打破她的宁静,不要改变她的方式,不要抹去她的印记。只是小心翼翼,在她的身侧走过,便已经足够一生回味了。

敦煌火车站就在去莫高窟的路和机场路的交界处。我们在这里卸下所有的行李,与徐师傅道了別,便跳上去嘉峪关的火车。我们坐的是一趟绿皮通勤车,行至嘉峪关火车大约需要五个小时。我很兴奋,因为很久没有看见这曾经驰骋中国铁路几十年的绿皮车了。旧的背靠背人造皮椅,双层的加厚钢化玻璃,和吊顶的摇头电风扇都是那么的亲切却有些遥远。我们上串下跳的把行李架好,拿出消遣的食物,发觉车厢很闷热,就用劲打开了紧闭的窗户。一阵凉风飘进来,很惬意。我们正要准备好好享受,匆匆赶来的列车员却执意让我们把刚打开的窗户都关了。她强调着,路上经过的沙漠会把车厢灌满了沙子。如果大家不想坐在沙罐子里面旅行,就最好关上所有的窗。我们很不情愿的又把窗户拉下,猜想着路上的景色,这沙会是什么样的呢?

急行的列车很快就给了我们答案。车子刚刚驶出敦煌,窗外便被一片白茫茫的戈壁和沙滩包围。铁路两边建起的防沙隔离网也被沙子爬上了一半高。它们似乎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进攻者,一波波的向铁路进发,总有一天能突破阻碍占领这本该属于它们的领土。这样的戈壁一望无际,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惨白的沙地让阳光下的温暖也变得有些冷。一块块隆起的沙包或者盘踞的骆驼刺堆,便是进攻者的一个个堡垒,正在协助它们积蓄着力量。行进间,偶尔出现的一小抹绿洲必然伴随着一个村庄,一个小镇,或者几户人家。于是,我们途径一个个小站……不,一个个赫赫有名的小站——瓜洲,疏勒河,玉门镇……瓜洲是甘肃的一个大风口,成片的风力发电机组整齐的耸立在戈壁上,如同织了方阵的士兵,蔚为壮观。在疏勒河,玉门镇,有整片的低矮平顶房舍和大片的棉花地。这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后来听人说,敦煌到嘉峪关一路上环境恶劣,无法大量种植食物,所以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铁路就为这些几乎与世隔绝的绿洲牵起了对外联系的重要桥梁。晚饭过后,黑夜来临。窗外没有一丝灯火,我们的火车犹如在黑暗的混沌里独自前行的勇士,手擒火把,勇往直前。此行是沿着丝绸之路向关内而去的。行至嘉峪关也就意味着我们将从戈壁大漠回到了关内的沃土。但是,这样的黑夜依旧让我们感受到这茫茫戈壁的压力与沉重,甚至让我们有些无法想象此后的旅程会是怎样。

缩在座位上,我们回望窗外。长路已经在我们身后,却仍留下那独有的味道和记忆。而我们还在路上,还要用自己的身心感受着不曾有的体会,也会将关外几粒砂石带入关内,作为这一程无可分割时光的见证。我们还在路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坎坷,什么样的坦途,都继续会用脚来丈量。脚下印出的不仅是牛筋鞋底的纹路,还有我们自己选择的方向和轨迹。

(鸣沙山月牙泉)

(莫高窟)

(鸣沙日出)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8-r1275666-journals.html23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