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后藏见闻 |
后藏见闻 |
2011-08-15lvping.com |
时间:2天 路线: 拉萨——羊卓雍错——米若拉冰川——江孜——帕拉庄园——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萨。这个行程非常轻松,因为我们第一次上来,对情况不熟悉,特地还取消了区珠峰大本营的行程,现在看来,是个错误。如果是第一次来西藏,而时间又不太够,建议再增加一天,行程上可以增加珠峰大本营和纳木错。 拉萨靠东的地区称为前藏,包括林芝、昌都、山南等地,这里是整个西藏文明的发源地,海拔较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拉萨以西的地区则统称为后藏,包括日喀则、阿里以及那曲藏北高原等。后藏的气候相对要恶劣许多,也不够富庶。我们心目中的西藏,其实应该是后藏地区,后藏以前是班禅大师管辖的。 后藏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 出了拉萨,车子继续沿着川藏线穿行,两边的藏族民居和之前在去林芝的路上看到的明显不同,色彩明显黯淡了许多,水边、路边玛尼堆河风马旗的数量也少了很多。 汽车在一个岔路口告别川藏公路,翻山向羊卓雍错出发,羊卓雍错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拉萨市西南70多公里,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 汽车离开拉萨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离开川藏公路,进入一条省道开始爬山,云雾渐渐爬上车道,司机担心在这样的天气,我们从山顶看不到羊湖,儿子念起了六字真言,我也在心里默念,可能是够虔诚吧,山的那一面虽然有云,但是没有雾.一块美玉静静地卧在山脚下,湖水倒映着山的影子,随着位置的不同变换着色调.这---是我见过的最惊艳的湖.宛如一位圣女,艳丽,温婉,娴静……让人不由自主要摒住呼吸,不要打扰了它的幽静。 山上很冷,我已经穿上了棉衣,哆哆嗦嗦地上车,顺着山路一路向下,车窗外的羊湖也在不断展现着一幅幅新的面孔,终于到了湖边,岸边早有人堆好了一个个玛尼堆,湖水清澈见底,不敢亵渎了神湖,我们只是用手沾了沾湖水,希望籍此来清洗我们的灵魂并带走好运气。 我们的路程基本是要环湖半圈的,在湖的尽头,有一个藏族村落,村子里的牛羊才将我们从神的世界又唤回了人间。 转过村庄,路边又开始出现油菜花田,近处的一抹金黄和湖水,远山呼应,谁说人的活动不可以成为美景的一部分? 依依不舍地离开羊湖,我们又开始爬山,外面的空气越来越凉,虽然穿着棉衣,还是感到窗外寒意袭人,但又不想放弃窗外的美景,就把窗户摇上来,再摇下去,外面的草越来越少,河流变成了涓涓细流,从很远很远的山上流下来。 “雪山!”在西藏,我们已经看了几次雪山,可这是头一次,雪山离我们这么近,白色的山顶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近得似乎我出去跑两步,就可以到它的脚下。 可是司机不为所动,继续前进,半个小时后,车子在一个山谷中停下来,这里经幡飘动,一定又是一个山口到了,下了车,哇!诺大的卡若拉冰川真的就在眼前, 他象一个尊者,高高在上,冰清玉洁,一副王者气派, 让你不禁希望匍匐于他的脚下,享受他的庇护。 听介绍说,几年前,冰川还可以延伸到公路边,可惜这几年退缩得很厉害,我看着山上冰川退缩的痕迹默默感慨,希望我们现在的努力能够保护他,希望我们的后代还可以看到他。 卡若拉冰川是电影《红河谷》的外景地,我仿佛看到宁静骑着白色牦牛站在冰川前冲我笑。 离开冰川,继续下山,我们开始进入江孜县境内,日喀则地区真不愧是“西藏粮仓”,这里成片的天地,油菜花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印衬着远山和河谷。 一路上,我们充分体验了高原天气的多边,几分钟前还是艳阳高照,几分钟后,一片黑云压来,倾盆大雨倾斜下来,雨刮器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法让我们看清路面,正在担心怎么办,天居然就晴了,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天似乎更蓝,云彩似乎更白…… 江孜县成立有一个宗山广场,宗山是上世纪初西藏人民抵抗英国侵略的地方,上海的援藏干部建议在原江孜县城旧址前修建了一个纪念碑,藏式的建筑盘踞在小小的山头上, 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藏人要把房子建得这么高,是为了瞭望吗?是不是因为这里是尼泊尔进入西藏的门户,所以人们的警惕性特别高,那么,为什么又没有修建象林芝那样的古堡?是因为这里有小的山头,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吗? 离开宗山广场不远,一个岔路口的指示牌上标记着"帕拉庄园"这个景点不在旅行社的范围内,询问了导游,告诉我们是西藏的"刘文彩庄园",因为时间还早,急于了解西藏历史的我们决定前往。 帕拉庄园是西藏保存最完整的奴隶主庄园,在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之前,帕拉家族在江孜、白朗、康马、山南、拉萨等地拥有37座庄园,12个农场,占有3000多名农奴。在1959年,最后的一任庄主跟着十四世达赖叛逃出境,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在瑞士留过学,后来他辗转到了瑞士并于1982年在瑞士病逝。 整个院子很大,一层和二层的大半都是农奴们劳动的地方,这里有酿酒作坊、织毯作坊、马厩、车棚(庄主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曾经进口了一部轿车),有给庄主做饭的巨大的厨房,感觉《拉萨往事》的主人一家生活镜头绝大部分是在这里拍摄的,主人的会客室金碧辉煌,现在陈列了很多最后一任庄主叛逃后留下的东西,印象深刻的是有贵族天葬时使用的面具,有高僧头盖骨做成的盛酒的器皿以及到现在还被我们看作是奢侈品的劳力士、欧米伽手表。 主人院的对面是一个奴隶院,这里的情景和对面简直是天上地下,一个小小的院落里住了超过10家人,每家的面积绝不超过15个平方,四面是土墙,房间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土台,上面放着一些烂棉花一样的东西,可能是被子吧。房子的中间,是一些简单的炊具,这是完完全全的家徒四壁。 现在这里是一个西藏历史与现实的教育基地,每一个小格子(实在不能称为房间)里面挂着图片和说明,里面有当时的农奴现在的照片,他们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房子,房子的面积都在500平方米以上,真的不知道他们在这间小屋里是如何生存的,真的就是靠了信仰的力量吗? 帕拉庄园到日喀则也就是1个小时的路程,日喀则城市很脏,到处尘土飞扬,正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习主席刚刚来过,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搞的。日喀则的住宿条件也比拉萨差很多,我们住的那家久木,那美据说是日喀则最好的酒店之一,而且开业才刚刚三年,可是椅子背上绒布的毛毛都磨没了,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保养的。日喀则市区内有一家陕西面馆,人超多,实在没有耐心等位就在对面的另一家吃了,虽然何正宗的陕西饭不能比,可想想这是海拔3950的边疆地区,也就接受了。 第二天上午,参观了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该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强巴佛(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镇寺之宝是举大的强巴佛像,佛像共用黄铜231400斤,黄金6700两,仅镶嵌佛像两眉,就用了大小钻石珍珠等1400多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 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据说大小是根据班禅大师所作的贡献决定的,因为十世班禅大师的功绩最大,所以他的灵塔也最大,五世到九世的班禅合用一座灵塔,这座灵塔是十世班禅大师主持修建的,建好之后大师亲自从北京回到日喀则主持开光仪式,开光仪式不久十世班禅大师也相继圆寂了。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还不算完工,人们还在继续修造。所有灵塔的塔身都饰有珍珠和玉石。每座灵塔都燃点数量不等的大小酥油灯,终年不熄。据说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 导游说,一般,上午朝拜的人比较多,下午游客比较多,这里并不像后来我们参观的大昭寺,游客和信众分开走。信众很多,很快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走在信众中间,带着同样虔诚的心,学着按照他们的方式敬佛。他们有的拿着小袋子(固体酥油),有的拿着暖水瓶(溶化的酥油),口中念着经文,为佛前的每一盏灯上添上酥油。他们用各种方式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插的到处都是,作为给寺院的布施,某些经堂的角落里,还堆着袋子,里面可见的都是青稞粉,再有些大殿的出口处,有喇嘛在念经,还有一个大殿,高僧将“圣水”从瓶中倒在人们的手掌上,人们将水抹在额头上,我猜那是在祈福,我也求了。 我去过塔尔寺和拉卜楞寺,原以为庙都是一样的,可是在扎寺,我知道我错了,西藏人好转山,好转水,连他们的寺庙也都是转着的,我从一个大殿进去,就顺着人流,顺时针旋转,硬是从四楼转到了一楼,就没有再见到过阳光,中间都是殿,大大小小的佛像,佛龛中满是牛皮经卷,虽然很多佛像都有名称,但是我认识的就是十世和十一世班禅大师的照片,但是,见到佛祖就拜总不会错的。 离开扎寺,我们沿着川藏公路返回西藏,一路上,雅鲁藏布江如影随形,工人们正在修建拉日铁路,也许下次来,我们就可以坐着火车去日喀则了。风光很美,比起林芝的富饶,多了一份苍凉,强烈的日光赋予山体丰富的层次,让人印象深刻。遥远的阿里,应该更美吧!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00-r1330647-journals.html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