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票/供应商票面价优惠价供应商支付方式操作
福泉古城垣,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距今六百多年。初建时为土城。建文三年(1401),平越卫指挥李福又将土城改建为石城,成为重要军事设施。古城垣依山而建,城墙为青条石建筑,工艺讲究,周长4700米,高7米,宽3米。明正统十四年(1449),苗民起义,围攻城池,城内仅靠一口小小的福泉井取水,不能解决城内百姓及牲畜的饮水问题,众多的兵士、百姓,以及战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城池不攻自破。如何解决战争时期城内百姓、兵士、牲畜饮水的问题摆在了平越指挥的面前,到成化年间(1465—1...
福泉古城垣,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距今六百多年。初建时为土城。建文三年(1401),平越卫指挥李福又将土城改建为石城,成为重要军事设施。古城垣依山而建,城墙为青条石建筑,工艺讲究,周长4700米,高7米,宽3米。明正统十四年(1449),苗民起义,围攻城池,城内仅靠一口小小的福泉井取水,不能解决城内百姓及牲畜的饮水问题,众多的兵士、百姓,以及战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城池不攻自破。如何解决战争时期城内百姓、兵士、牲畜饮水的问题摆在了平越指挥的面前,到成化年间(1465—1487),指挥张能在西门外的沙河边建一城墙,从河中引水进城并建一井口,以便战时城内得到供水。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饮水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1603年,贵州总兵平越人安大朝、指挥奚国柱、知府杨可陶在水城外又筑外城墙183米,招募能工巧匠,集思广益,精确设计,最终决定在拦截河流的城墙上建上下两座三孔石拱桥,这样,把河流直接包在城内,即使战争爆发,也能确保城内军民的用水之需。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城垣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但是,福泉的古城垣,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有“里三层,外三层,石墙围水小西门”的水城奇观。它由内城、水城、外城三部分组成一座瓮城;举目眺望,三重城环抱,形成梯级防线;它依山傍水,上下贯通,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设计者匠心独运,建造工艺精湛。因此,福泉古城垣,在军事、建筑、地质、水文等多方面蕴含着多层次的科研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防御的绝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