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慈寺中一味禅茶 |
[游记]大慈寺中一味禅茶 |
2008-05-22 sina.com.cn |
古老的大慈寺 成都有很多茶馆,但是在大慈寺里喝茶,应该能有最地道的感悟。从很多描绘成都的书籍上,都可以看到对大慈寺品茶场面的描写。 大慈寺兴盛于唐代,因唐肃宗亲题“涑建大圣慈寺”而得名。唐代天宝年间,跟杨贵妃演绎过旷世绝恋的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到成都,看到闹市中有僧人在向苦难的百姓施粥,一时间被成都僧人的慈悲和怜悯感动,儿子肃宗就亲题匾额送到成都。大慈寺因帝王的关照而大规模修建,甚至在全国灭佛的运动中得以保留。 城市需要这样的古迹来铭刻它的历史,传承人类的情感。 坐落在繁华都市中心的大慈寺却有难得的清静,背靠春熙路却与时尚背道而驰,像一口泉眼滋润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宗教和民俗。悠远而高超的沏茶技艺,心怀古意的文人墨客,和煦温暖的阳光,寺里缭绕氤氲的檀香和木质房屋的沉香弥散开来,来一碗盖碗茶或者一道精致的素菜,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意境和风情。 大慈寺门口 成都文人流沙河 这里也是随时洋溢着世俗欢乐气息的佛教圣地,正如这个城市人们的性格,懂得享受世俗的快乐。曾经,成都散打评书大王李伯清常在这里的茶馆发表市井人家的高谈阔论,全国各地的文人艺术家也常到这里寻求一份古意,一片清静,一份灵感。或许,与你擦身而过的就是一位本地的文学泰斗,他们也是平凡人,这里有一种信仰,芸芸众生都可以去寻找。 一直以来,这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这样一个场景:远远可以望见朱红色的立柱,走进那曲折的回廊和寂静的院落,流动的光影如岁月的潮汐让人感怀。午后的阳光温暖的飘洒,这阳光是穿透岁月的尘埃和数百年历史风霜的光亮,陈旧的,灰扑扑的如张爱玲笔下所描绘的一般,却温暖、实在得像一只烤红薯。四合院内桂花飘香,桌椅静候茶客的到来。坐定,品一杯盖碗禅茶,直到傍晚的暮色爬上四合院的屋角。 今天,这样的“奢侈”终于成为现实,那种在静谧中谈佛论道,远离城市喧嚣和浮躁的聊天,到有了一点感动的意味,最难得的是和一个有着这种超脱尘世信仰的人一起,更显得契合情境了。 缺少阳光的城市,在连绵一周的阴雨之后,终于阳光明媚,心情也好了很多。同学说,他更希望下点下雨,而我则更喜欢阳光,虽然我们身在屋檐下,阳光和小雨都不过是视线和意境的点缀罢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8c84d010005n9.html4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