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成都大慈寺 |
[游记]成都大慈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推开东风路上大慈寺重重的“山门”有一种特别沉重的感觉。大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林”,相传始建于隋唐,有记载为玄宗赐名“敕建大圣慈寺”。它之所以成为成都著名古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名僧玄奘法师曾在这里受戒。唐代扩建后,规模宏大壮观,当时寺内有96个院子,楼、阁、殿、塔、厅、堂、房、廊共8524间,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的艺术宝库。宋苏轼誉为“精妙冠世”。宋李之纯《大圣慈寺画记》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寺内的楼、阁、殿、塔及各种神像、佛像、画像构成了一座“精妙冠世”的艺术宝库。 大圣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雄伟壮观。寺内殿宇宏丽,院庭幽深,古木参天。 相传唐代名僧玄奘曾在大慈寺受戒、讲经。玄奘圆寂后,他的顶骨舍利被运回成都。1966年前,舍利一直供放在大慈寺内,是国家一级文物。1966年后,舍利转至文殊院。大慈寺开放之日,这珍贵的舍利将作为镇寺之宝,重回寺内。 山门红色斑驳的墙体显示年久失修的痕迹,正中上方“古大圣慈寺”5个字在揭开之前的一个时期众说纷纭,因该匾额“文革”时期用水泥将其覆盖于墙体之内。现在揭开的匾额是近代人所书,落款为“光绪六年佛成道日”,表明雕撰时间,落款为“楚靳黄云鹄书”,表明书写人。这是因为唐时有御书匾额的故事,故清代由文人重书。关于唐时“大圣慈寺”匾额有三种说法:一为唐玄宗所书,一为肃宗所书,一为僖宗入蜀所书。大慈寺后毁于兵燹,唐时匾额遗失不复寻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7c213d010005dn4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