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论稻城100万游客的目标 |
[游记]论稻城100万游客的目标 |
2008-05-22 live.com |
12月10日 100 谨以此文献给我心目的天堂--稻城 引子: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播报说四川省稻城县要以亚丁景区为核心打造稻城生态旅游,计划每年吸引游客上百万并拟建一座机场,全县经济将以旅游业为支柱。甘孜日报也报道了稻城旅游规划是2010年游客数量达到100万。 正文: 如果哪一天稻城的游客真的达到了1百万,就是现在的33倍,那么两个黄金周期间,稻城每天的客流量将是47000多人,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对一个景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要容纳这么多人,要么建高楼大厦,要么扩大城市面积,一般来说,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于是,您可以想像,33倍于现在面积的县城是多么壮观的高原人造景观啊!但是不知道到时候,傍河、色拉的美景您还看不看得到? 稻城现在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烧,当然这只是“处理”了其中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散落或者集中暴露在香草天空之下。大桥北面便有一个很大的垃圾堆放场,老远就能闻到味道。如果您还不知道在哪里?那么就看看哪里的乌鸦最多。在转山的途中,除了道路旁边的垃圾筒以外,您时不时会看到灌丛里,林子下有不可降解的垃圾存在,仿佛在嫉妒亚丁的美色。矿泉水瓶、饮料瓶、易拉罐瓶、方便面袋、火腿肠衣是这些垃圾的主要组成成分。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稻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我更加痛心垃圾随游客而来,却没有随游客而走。是啊,美景装在相机里带走了,垃圾却丢在路上永远的留下来了。除了money,这就是游客最大的“回报”了。一想到1百万游客,我的心都不寒而栗,33倍甚至更多(因为那时候大众游客的比重将更大,恕我冒昧,他们中的多数的环保意识确实没有达到自觉的地步)的垃圾将不可避免的淹没亚丁的野花、绿水。 1百万人的能源怎么解决?现在日瓦水电站已经动工了,据说除了满足现在的需要以外,多数向外输送。当游客到达1百万的时候,能源的需求量何止是现在的33倍,再修建几座水电站?显然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修建大坝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扩大了吗? 1百万来了,道路得升级吧,修建更多更宽的道路?也许不是我们要操心的,应该在规划之中了。如果您对高原上的公路没有印象的话,请您先看看这样的场景:高山草甸的土壤只有30厘米的厚度,下面是不长植物且容易造成滑坡的石砾,公路经过之地,就好像魔鬼的利剑滑过仙女的面庞,刻出一道道“之”字形的伤痕,令人惊悚而悲愤。 1百万人的吃喝怎么解决?稻城主要的农业形式是畜牧业,少量河谷地带种植农作物,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和土豆,少量种植有大蒜和油菜等经济作物。稻城是一个典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1万多县城居民的生活物资来源主要靠外运,来自云南的丽江。所有这里物价奇高,被当地人戏称为“低收入、高消费的样板”。假设1百万人来到了稻城,相应的配套物资能不能及时跟上?根据我国当前的规划现状很难做到,那么这1百万人就要同稻城的1万居民争夺食物,按照资源向出价高者流动的经济规律,首先物价会被抬高,其次居民生活物资匮乏。结果将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地的经济总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下降了,就好像行走在沙漠中的百万富翁,有钱也买不到享受。 来稻城的少部分游客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尝试当地的特产:高原野生鱼。从雅江开始至稻城的公路两旁,现有鱼庄数十家,多数都有当地鱼出售。除此以外,一部分饭店、饭馆也兼营野生鱼类。外来人口对当地野生鱼类造成的影响多大?请看这样的描述:稻城藏族把鱼视为水中的神灵,加上佛教放生理念的教化,藏族百姓是不吃鱼的,也不允许别人捕鱼。20年前,这里大小河流里鱼类成群,伸手可及。现在,只在少数河段可以看见鱼翔浅底的场景。今年5月,稻城还发生毒死 2000多斤野生高原鱼的恶性事件,波及河段数公里。试想,1百万人来到稻城,高原野生鱼还有逃生之处吗?
|
转自:http://leaffalling.spaces.live.com/Blog/cns%21339DFBB6E92F49A3%21111.entry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