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同游记(三)桃坪羌寨 |
[游记]同游记(三)桃坪羌寨 |
2007-07-16 86816.com |
九寨沟的4天行程里,最后一天是到牟尼沟,出发前做过功课了,牟尼沟是未成型的九寨沟,所以鼓动了全车的团友要求改动形成.曾经看过理县羌族的介绍,所以强烈要求到天仙MM的故乡去看看,不是为了美女,而是为了这个全国最小的一个民族.羌族总人口只有20万,在阿坝的就有18万,羌族有一个奇特的乐器,大家还可以猜猜是什么,这个我在后面回告诉大家的,在一句唐诗里面就有.这种乐器全世界会使用的人不超过10个,因为羌族的传统是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所以现在几乎是失传了.有人说,再过10年,这些老人死后,乐器就真的失传了. 本帖包含图片[收藏图片]: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桃坪在理县东40公里处,距汶川县17公里,成都市约180公里。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寨内的巨大碉楼,雄浑挺拔,屹立于比肩走袂的村寨中,高高低低,从数米到数十米,建筑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为料,有的仅用土木。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簿,不吊线,信手砌成,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考察。 走进羌寨,两座碉堡上的四个大字:"桃坪羌寨",字本身也就soso, 可让我们讶异不已的是那飞舞的署名,居然是"徐志摩"!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哈哈,估计真的可能性不大吧~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的民族特点,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所有建筑均以石块垒砌而成, 这片保存完好的泥石杰作位于高山山腰,靠近溪流,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皆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次上累,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风格独特。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 这些坚韧古朴的建筑不绘图、不吊墨、不划线,全用眼力砌石垒木,把整个山寨一气呵成连成一体,没有单门独户的房子。世界上大多数古堡都是传统的设东南西北城门或出口的建筑程式,而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织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 本帖包含图片[收藏图片]: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这个就是寨子的中心点了,就这么点,你相信吗?难怪这个羌寨是易守难攻了 走入寨中,只见大多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步入民居,只见房间宽阔、梁柱纵横。屋内一般有二至三层,上层或中层作为住房,下层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每间房屋房顶四角或一角常常垒有一"小塔",供奉一块卵状白色石头,为羌人供奉的白石神。堡内完整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奇观,从5000多米高的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傈空调一样凋节室内温度,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本帖包含图片[收藏图片]: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这是寨子中一小段暴露在地面上的水渠. 寨内的地底下,挖掘了众多的引水暗渠,上盖石板和土,一定距离间,留有活动石板,揭开即可取水。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内编织成流经每栋碉楼的水网,为战时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桃坪神奇的路网、水网、房顶,组成了羌寨内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这也是桃坪羌寨建筑的奇特之处。 本帖包含图片[收藏图片]: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桃坪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每家的门上都有一个小洞,这个小洞是做什么用的呢,呵呵,还是要考考大家了.谜底我会同样在翻页的时候公布哦!
560)this.width=560">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穿着羌族的衣服穿行在寨子里面,真有点时光倒流的感觉 仿佛置身一个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工作的压力.所有的一切就只有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By: 天使之翼 |
转自:http://angelpowe.blog.86816.com/archives/2007/19680.html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