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开始上山的二姐 图片:  因二姐不会发帖,我现在帮二姐发表齐云山游记,内容如下 : 第一次驴行 “二姐,6月30号有没有时间去齐云山爬山?1号晚上回来.”电话里传来雕刻的声音. “晚上到俱乐部开会” “好吧,去看看.”晚上约了个同事一起去俱乐部,她也很想去.陆续来了一些人,原来是万鹏和月色,因同事请不到假,她只好放弃了,后来证明还好她没去,在青笛的鼓动下,我冲动地报了名. 6月30号很早就到了俱乐部,又看到了几个熟面孔,是大海和淡E旧兰色雨,7点准时出发.这次的领队是梅影和青笛.梅影瘦高个满脸疮桑,很有男人味,青笛,胖胖的性格外向的一个女孩.不熟的只有风迹老妖和1964,大家在车上做了自我介绍.万鹏用方言说了个洗脚城的笑话,更绝的是淡E旧的一个没胡子的男人的故事,在笑声中到了小镇,中午大家在这里A饭.午饭用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的行程. 饭后开车来到山脚,大家下车整理行装,吃午饭时就在下小雨.此时天更阴沉了,远处的山被一片乌云笼罩着。从这里到向导家大约需要40分钟,一开始我就拉下了,想赶上大家,加快了步伐,这时我觉得喘不过气,心想:还没进山呢,以后怎么办?雕刻告诉我把背包的胸筘解开,放慢步子,调整好呼吸.好在有他的建议,对我以后的行程有很大的帮助.到了向导家大家休整几分钟,好客的主人拿出了自己做的红红的杨梅酒招待大家,可惜我不会喝,不然定要大喝一碗,不过泡的茶也很好喝,在梅领队的督促下大家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开始了后面艰难的行程 从向导家出来,路就没那么好走了,一路上都是崎岖不平的上山的路,这时开始下雨了,我这时浑身湿透,下点雨感到更凉爽,雕刻要我拿出雨衣穿上,他说出了汗再让雨淋容易感冒,在以后的行程中,这件雨衣对保持我的体力,使我顺利登顶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路很滑,雨也更大了,有人开始停下了,我和雕刻始终保持匀速前进,到了第一个休息点,大家集中了一下,休息了十分钟,先导说这只是个开头,好在我这个人没什么距离观念,要知道后面的路程还有这么远这么艰难,可能都没勇气走了。 又出发了,进入了竹林区,这时雨下得更大了,鞋里开始湿了,雕刻看见队伍稀稀拉拉,担心后面的人,把我交给1964,叫他跟着我,雕刻跑去照顾后面的人了。外面起了很大的雾 ,一路上无心观看风景,只能注意脚下的路。1964连雨具都没有,淋着雨前进。鞋里的水随着步伐吱嘎吱嘎作响,脸上有水流进嘴里咸咸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雨更小了点,能走的小路变成了小溪流,为了不被滑倒,我小心地踩者有草的地方,还要避开讨厌的牛粪,一路上牛粪始终伴随左右,似呼在告诉我们这是它们的世界,我们才是外来者。终于走出了林区,前面是一片草甸区,一望无际,天下着小雨,风似乎更大了,只感觉到更冷。大家停下来做第二次休整,吃了点干粮补充体力,也好等后面的人赶上来。这个时候万鹏也不忘给大家秀一把,他把淋湿的衣服脱了下来,赤膊穿件雨衣,风从撕开的口子里往里灌,还摆了几个造型。后面的人陆续赶上来了,我看见月色好象状态不好。只几分钟大家不住叫冷,只有不停地走才能驱赶寒冷。 前面的人开始走了,我也紧随其后,越往上风越冷,风呼啸着打着卷儿地吹着,雾越发的浓重了,能见度只有十米,我全身已湿透,微微打着颤,再也没有什么路了,只有满是泥泞的牛踩过的痕迹,脚下蹒跚机械地迈着步,已感觉不出肩上背包的沉重了,距离越拉越大 忽然发现前后左右没有一个人影,犹豫了那么一会,还是选择继续前进,走不多远前面传来了声音,是青笛万鹏他们,后面又走来一人,是大海。青笛要求大家等后面的人,大家冷得不行,都走了,只剩下青笛。 越往上走山越陡,到处是泥石流冲过的痕迹,我小心地踩者草地向上爬,身边只剩下大海了,前后看不见人影,万鹏,1964,淡E旧和先导跑前面去了,不知道往哪走,发现一顶帽子用石头压着,是我的帽子!是1964留下的,我要取回帽子,大海说要留给后面的人。沿着路标望前走,前面是悬崖,大海嘴里报怨着自己为什么受苦,抱怨着这鬼天气,还要受这样的生死考验。小心翼翼地贴着悬崖走,不敢看下面,我恐高,只注意脚下的路. 终于走出悬崖了,谢天谢地. 继续寻找着路标,风,几次把我吹倒,只感到全身冰冷,手指僵硬,左膝疼痛.前面传来了万鹏的声音,是他们!精神为之一震. “还有多远啊?”我问向导. “不远了,快到了.”向导鼓励着我.天渐渐黑了,前面是石阶,我跌跌撞撞向上攀爬,已经看不见路了, “庙在哪啊?” “就在前面.”闻着一股烟味,一栋小平房晃然就在眼前,这哪象庙啊?(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