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图游记,D2之三,大理苍山上的感通寺 |
[游记]云南图游记,D2之三,大理苍山上的感通寺 |
2008-03-17 blogcn.com |
从感通索道下来,停车场右转数百米,便是大名鼎鼎的感通寺了。 走到在寺门口,刚拍了两站门联,数码相机便没电了。 何以通,何以通,有何以通,一通了彻去来今 事实上,不算大的感通寺,得以留名青史,不仅仅因为种种神奇的传说,和当年的辉煌,更因为一个状元和一个和尚。 500多年前被贬的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在寺里班山楼校注《六书》,并转注千字音韵,后来,剑川好友李元阳把班山楼题名为写韵楼。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担当感到身体不适,卧床十九天后写下几句偈语:“天也破,地也破,认作担当便错过,舌头断了谁敢坐?”写毕,掷笔而逝,年八十一岁。入龛火化后建塔于寂照庵下的松林中,这就是至今尚存的担当和尚舍利塔。 此时的感通寺内,蕙兰盛开,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酸木瓜把枝头压得低低的,时不时,有果实从高大的老桉树上落下。 不用理会不干活的数码相机,也不管写错了字的对联,此刻,我只用心悠游那辉煌的大理岁月。 云南旅游社区-云南图游记,D2之三:大理苍山上的感通寺 |
转自:http://kmmytech.blogcn.com/diary,12678397.shtml4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