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聆水的云南之行――第九天,冰雪苍山始消融 |
[游记]聆水的云南之行――第九天,冰雪苍山始消融 |
2008-03-17 baidu.com |
奔波数日,第一次睡到自然醒。半睡半醒间,拥着被子赖床,迷离间有在家堕落的慵懒。 倒是窗外有喇叭的叫喊,曰:“这里是洋人街,曾经。。。。。。”噢,是勤快的旅行团已经开始劳作了呢。 不由再次觉得我们这堆散客散得可以。 拉开窗帘,是一室的阳光。 晨晖透过玻璃窗,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看小施的发,似乎也铺上一层柔柔的金光。 天空是透彻的蓝,偶尔的几丝云彩,也是清清淡淡丝丝缕缕,如柳絮般轻扬。 多少天没有看到这样的天,这样的云,这样的阳光了?此番看来,竟然有恍如隔世的欣喜。 抬手,遮去一抹略带炫目的阳光,连指尖都变得略显透明,一扫前几日阴湿的潮气,仿佛那风雨,那大雪,那阴霾,都未曾存在过。 洗漱,上妆,理包,下楼,怀揣着相机,手捏着地图。 门口,遇到了同样神清气爽的旅伴们,感恩阳光的同时,原本认命了的古城购物游变正式更名为苍山一日游。 精力充沛的家伙们伸展伸展胳膊便徒步登山去了,而我们考虑再三,看看小施一走路就龇牙咧嘴的样子,还是放弃了自讨苦吃的攀爬,拒绝了毫无特色的索道,选择了“骑马”这一新奇又舒适的方式上山――当然,事后证明,骑马和舒适是毫无关系的。 至于我们――懒人老人三人组,以及两位学妹小许和木木,组成了马帮五人组。 走出旅店的后门就看到苍山的山脚,能干的老板娘则早已为我们联系了马夫。 这不是我第一次骑马,却是第一次以马作为交通工具。而接下来4小时的经历也告诉我,“马”这种生物和共青森林公园那些快进棺材只会平地绕圈踱步的老马是完全不同的。 我挑了一匹最高大的黑马,却已经不记得我是怎么从平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挪”到马背上的。但是从小施她们的姿势判断,我的动作也优雅不到哪里去。 再一次痛定思痛,所谓的“飞身上马”的帅气动作,绝对属于“切勿模仿”的范畴。未经专业训练想要充帅的代价很可能是挂在马背上的出糗。 马走得很稳,始终保持着队形,小许最前,我在正中。两个马夫一前一后,从专门的马道上山。 没有逆风而驰的快感,没有策马狂奔的刺激,甚至于马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受我们的控制。它们就好像是被早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人,在来去过无数次的山路上,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偶尔黑马会稍稍偏离直线,啃食路边的树枝野草,被马夫呵斥,再乖乖回到道路正中。 如此没有脾气的马,如此温顺听话的马,似乎只会踱步不会奔跑的马,失望。 上山前偷偷幻想过的,段誉和王语嫣,骑马并肩,在苍山游荡的景象再次破灭。 我忍住。 马道很有山的感觉,没有人为砌好的石阶,只有无数次经人走经马踏留下的天然山道。 颇有: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那样的感觉。 路的两旁即是荒山,山坡上却尽是坟地。 每走一段,身边都会闪过不同的名字,有的早已在风霜的洗礼下模糊,看不出原来的笔画和颜色。错落无章,绵延不绝。坐在马上,即便目不斜视,也无法漠视这周遭的青冢孤坟。 背后有些泛凉,耳畔的风也多了几丝冷意。 马夫说,这里有很多烈士的墓。 那便是可以追溯到近60年前了,或者还会有些百年前的孤坟也说不定。 新旧不一,形态各异,惟一相似的,便都是杂草丛生,萧条破败,想必是很久未有人理会了。 而烈士的墓,却又都差不多,一颗红五星昭告死者的身份,或者也算是死因,至于寄托了何人的哀思与悼念?却大都找不到一个扫墓的后人。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也无非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罢了。反倒没有那烈士陵园里的无名烈士纪念碑那么热闹。“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似的归葬,倒底是喜是悲,又好像说不清了。 近来无限伤心事,与谁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如莺。 不知怎么的想到了纳兰的悼亡词,也就依稀记得几句,背不完整,却至少因此知道了纳兰悼念的卢氏。墓这样东西,除非能够造得像孝陵定陵金字塔帝王谷那般名垂千古引来无数盗墓贼,就只有在荒山野岭荒芜衰败的命运。其纪念价值,有时候还远远不及一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词。 这漫山遍野的孤坟,直至今日,也只是让过往的游人轻轻皱眉,连唏嘘一番,恐也未必了吧。 越往山上,积雪愈是厚实,逐渐已经看不清泥土本身的颜色,尽是白茫茫的一片。 沿途松柏上压着厚厚的积雪,用力一摇,冰雪四散飞溅,令人躲避不及。 可恨那黑马总低头寻觅道路两边的灌木啃咬一番,每每令我抬头便见被积雪压低的松枝扑面而来,数次生生地砸向我身前,狼狈地趴在马上,才堪堪躲过了被树枝“削”到的窘迫,却躲不了被积雪弄得全身湿透,冰冷无比。 我几次企图拉缰绳以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奈何黑马宁可听马夫的呼啸也不理睬我的缰绳,无奈只能接受事实,在忍耐全身上下被颠得骨头散架的同时,还要随时防备劈头盖脑砸来的树枝冰雪。 看《步步惊心》的时候,曾经嘲笑过学不会骑马的女主角,此刻才深刻反省,看人挑担不吃力。心想哪天有钱有闲了,定要觅一马场学习马术以雪此番之耻。 玉带路是山腰,却是我们的终点。有一寺名为“中和寺”,信步参观,惊遇一道士,沉吟但觉颇为奇怪。 道士号称此乃大理古国之皇家寺院。 再次奇怪,大理国教一向为佛教何时以道士为代言人了呢?何况一佛寺缘何供奉了玉皇大帝? 道士游说我们闭眼模一“福”字碑,并以摸到的部位占卜预言,皆为大吉大利,却又皆有少许波折。于是要求我们请香。动辄几十元,高香甚至于百元。 我黑线三条,闪至一边。无视道士的不满与恐吓。我实在无法在一个供奉了玉皇大帝,却又写着佛法无边功德无量的地方烧香。 看小刘她们请香磕头,又被道士拉入内堂“讲解”一番,听闻小刘共“捐献”了百元,只能叹息一声。 立于苍山俯瞰大理,千里风景,尽收眼底,还可以忽略掉很多不和谐的太阳能热水器,只依稀看到古城一片房顶,古朴简约,颇具韵味。以及崇圣寺三塔,黄顶红墙,气势恢弘。 远处则是洱海,今日阳光明媚,冰雪消融,蓝天白云,和风轻舞,洱海也浩瀚优美,波光粼粼,水天之处,连于一线。不禁感叹,若有轻舟一叶,知己两三,淡酒一壶,泛舟水上,待到夕阳西下,看洱海印月,也不枉大理一行。 下山的时候,来时的路更显泥泞,冰雪消融后,有涓涓细流。 想到一句颇为滥俗的话:雪融化后是什么呢?是春天罢。 阳光穿过疏疏密密的松枝,在积雪半消的坡上画下形态各异的光斑。 天空还是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让人觉得,也许就此就能雨过天晴,晴空万里。让人相信,雪融化以后,真的可以是春天。
|
转自:http://hi.baidu.com/%F1%F6%CB%AE%CE%EF%D3%EF/blog/item/893bbc11fc20d914b8127b2e.html3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