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州游记――黄花岗 |
[游记]广州游记――黄花岗 |
2007-07-16 |
广州游记——黄花岗 上周末(9.24)去了趟广州,找了在广发行的文娟。当年经纬帮里,除了大叔、婶子、幽兰、张月和我五个铁杆核心成员(所谓核心只是经常一起吃饭罢了)之外,文娟和文音都只是偶尔跟我们一起腐败。因为同住新区的缘故,文娟跟我似乎更熟一些。 到黄花岗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半。进得大门,里面一群老太在练合唱,小有气势。仔细一听,不大对劲,唱得似乎不是“长江之歌”和“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一类的老年合唱保留曲目。于是问文娟,两个人听了半天才听出来是“上海滩”,不禁一笑。 再往里,是一些老人带着孙辈们玩耍。暮色降临,这里似乎只有我们两个年轻人。 先去找林觉明,因为那篇《与妻书》和齐豫的那首歌。并不难找,七十二个人合葬,福建闽侯人,一起牺牲的似乎还有他的兄弟。 园的正中央是当时国民党在全球的各分部送来的纪念石碑,堆在一起,呈金字塔型,最上面是一个小一点的自由女神像。文娟看了很不舒服,向我抱怨。我跟她解释,那个年代他们在这里摆自由女神像,是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并没有我们现在所想象的崇洋媚外之意。 七十二烈士墓的旁边还有些别的墓,是当时战死的一些将领,他们中很多人都已被淡忘,不谦虚地说,我这样对民国史还算了解的人都不记得这些名字。我记得的是为他们撰写碑文的人:孙文、胡汉民、陈济棠、陈炯明、汪精卫、李济深。 为了中国,他们战死疆场;为了自由民主,他们替领袖人物卖命。可历史并没有记住他们,历史记住了谁呢? 如今他们安静的躺在这里,即便是死了,他们还能为政府带来门票收益,只不过这个政府已不是当年他们所为之奋斗为之卖命的那个政府。 他们用自己的墓守卫着这片绿地,为老人和小孩营造一个休憩的场所;如果不是他们,这里早就被高楼大厦占领。 写碑文的人仿佛值得羡慕?是吗?墓碑上,胡汉民等诸公的名字显然是被挖去,后来又重新刻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不知道这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干的?看着那些碑文上经涂改的名字,我无话可说,我彻底失语了。 这就是中国,那个我们不能不爱,却又如此令人伤心、让人蒙羞的中国。 门口的老太们开始合唱“青藏高原”和“两只蝴蝶”,听来别有韵味。 走出黄花岗,一片灯红酒绿。 吃完晚饭,掏出印有毛泽东头像的纸币付款。 离开广州。 最无情的是历史。 生活还要继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也只是偶尔关心一下历史,我更关心自己。 世事变迁。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wjzxmu.bokee.com/tb.b?diaryId=12707195 2006.9.2717:58作者:wjzxmu |
原始链接:http://wjzxmu.bokee.com/viewdiary.12707195.html |
转自:3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