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庾岭:过梅关

[游记]大庾岭:过梅关

2008-05-22    sina.com.cn

11月6日
星期二 晴

早上还在大余,晚上却已经在翁源的家里了,不能不感慨交通变化之迅速。

因为大余县文化局的车辆安排“临时有变”,雷馆长临时找县总工会求助,借来一辆白色桑塔纳。开车的是司机小刘,听说我们到梅关后还要去南雄,赶紧跟领导汇报情况,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出发。

梅关就是大庾岭上的关隘。叫梅关,是因为梅花多的缘故。梅关所在的山岭,也叫梅岭。小学课本里陈毅的《梅岭三章》,指的就是这里。梅关有大梅关和小梅关之分。秦朝开通的是小梅关,唐朝张九龄开通的是大梅关,小梅关的山路较缓而长,大梅关的山路较陡而近。从唐朝到晚清,大梅关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线路。《南安府志》里记载的历代诗人歌咏梅岭和梅关的诗歌,有几百首。

从大余县城向南约10公里,就到了梅关北麓的梅山村。梅山村是个杂姓村落,目前人口400余,100多户。据村民钟声扬(生于1951年)说,村内姓氏有十几个,其中以黄、张、钟、蓝等姓的人口较多;蓝姓人是畲族,其他姓氏以客家人为主。

旧时的“乱世铺”驿站,就在梅山村内,当然现在是踪迹全无了。梅山村的老房子也已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两三层的红砖楼,它们都是用外出打工的人寄回的钱建造的。不过,因为新房都建在旧房的基地上,所以村落结构并没有大的变化,仍是长长的条形——中间一条南北走向、宽约5米的卵石路,长度有500-600米,路两边是建筑。拿今天的话说,这叫“马路经济”,只不过过往的不是汽车和乘客,而是挑担的挑夫。

梅山村:只有卵石路还是原来的样

路两边的建筑,在以前曾经都是“板门店”,数量据说有100多家,大部分是饭店(兼旅店)和杂货店。它们服务的对象,就是数量庞大的挑夫。家住梅山村62号的张英权老人(生于1931年)说:直到1950年代,挑夫的数量仍有不少,他们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农民;上半年因为农忙,挑担的人数就比较少,下半年农活少了,挑担的人就多了;挑运的货物,由北向南的有米、油、竹子、土纸、钨砂等,由南向北的有食盐、广货等。梅山村里的村民,除了开店的之外,也是做挑夫的占多数,完全靠种田的非常少。

张英权老人的祖籍在南康县。至少从太公这一代开始,张家就在梅山村开饭店(兼旅店)了。民国时期,店的位置就在他现在的住宅上,规模不大,只有三间客房,但是能住下一二十人,因为每间房都是“大通铺”。开饭店所需要的大米、蔬菜、猪肉、板鸭等粮副食品,自己能种植或养殖一小部分,大部分要到大余县城内采购。

大余至韶关的公路经小梅关,是在1934年开通的,从那以后挑担业就开始衰落了。但是汽车取代肩挑的过程是相当长的,所以直到1950年代仍有不少人从事挑担业。

仅存的几栋老宅之一

从梅山村往南约1公里,就到了梅岭山脚。跨过一座名为“广大桥”的石拱桥,就进入梅关山道了。雷馆长说,1991年博物馆申请到一笔经费,把梅关山道的北段重修了一遍,之后就将梅关和这段路交给新成立的旅游局管理。“我们出钱修,他们来收门票”,雷馆长很是不忿。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6712d01000dlb.html3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