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虎丘游记 |
[游记]虎丘游记 |
2007-07-18 sina.com.cn |
今天的风和日丽使我突然产生感慨:人生苦短,生活如此美妙.我要抓紧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虎丘号称吴中第一胜景,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虽然年初已经光顾一次,但是正值初春,不能错过游园的最佳时节,本部的银杏不经意间已经叶落三次,都没用心的欣赏片刻,毕业之后,可能悔之晚矣.我想苏州的园林应该四时都有不同的风光,四季都要尝试尝试.虎丘的斜塔就像延安宝塔,长久以来在我心中有精神的号召力,所以选择在这个烂漫的下午,去虎丘朝圣. 年初阴雨连绵的时候,游览的并不仔细,十之三四的景点被我故意遗漏,譬如初进山门迎面的拥翠山庄,上次好像紧闭院门,我还旁敲侧击来着,人就零星几个,门票依旧,景点适当减缩,景区也要开源节流嘛,对于我这种持卡进门的人来说,随便招待招待就算仁至义尽了,游览的时候我也没有理直气壮的资本,灰灰溜溜的连导游的讲解都都不去蹭听.我很喜欢那个"拥翠山庄",就像一个道观,宁静致远,而且站在月台可以眺望城区,不像灵岩寺顶台那么张扬,挺含蓄的,住在这里可以不食人间烟火. 尔后就是什么"千人台",两次也么弄清叫个什么具体名字,偶然听说此地与杀人事件有关,又和弥勒佛有干系,可能"佛"和"屠刀"关系比较暧昧吧,古人就喜欢玩弄意象背驰的游戏,还觉得很另类."千人石",附近竖立几座石塔,又像皇宫里的烛台,很有日本风格,我发现樱花树下这种东西颇多,和上次相似,与我一同进门的就有二百多日本人,他们在我周围嘈杂,也不知道胡噙什么,爷爷还以为自己到了京都或是名古屋了呢,我作了一下对比,和中亚、西南欧的人种,发现日本人最寒碜不过,尤其有个披个袍子的‘女巫’,还对导游颐指气使的,要不是大庭广众的影响形象,真他妈想踹丫的!剑池里青水漂花瓣,我想凇沪松会战的时候是不是不时流血漂橹,中国人真是厚道。 虎丘比较醒目的景点除了斜塔以外就是那座大雄宝殿,导游万讲不烦的阐述所谓“五十三参,参参见佛”,我是一眼也没瞥见,心中无佛,看到的只是一尊塑像罢了,没有五湖四海、七洲四洋的‘善男信女’,“佛”也回捉襟见肘的!宝殿旁边的那个厅堂倒是很惬意,第一次拜访的时候就在那里踱来踱去的好一阵子,触景生情,还回味了李商隐君的《夜雨寄北》,今天一想,我跟谁共剪西窗烛啊,怎么联想到这首诗,看见导游讲的来劲,应该给她朗咏杜牧的《泊秦淮》才对。 古代,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是属于达官显贵的,在旅游制度方面现在还是比较公平的,但在心境方面估计还要熬上几个猴年马月,金灿灿的油菜地,在我们看来可能是田园风光,但在很多人眼中却是人间炼狱,我忽然想起那个发现“兵马俑”的陕西老农,一个考古时代的开启者,却从没舍得花上几十元钱去参观参观他的发现,直到《东方时空》采访到他的时候,才给他实现了半生的心愿。 这一次根本就没走到塔底,在西侧的竹林消遣片刻之后就道水边晒太阳,在远处遥望虎丘塔,还是有那种精神的号召,吸引我在它周围忽远忽近的徘徊,踟躇来踟躇去,还是放弃靠近它吧,因为我很清楚那七级的浮屠只不过是座砖塔,甚至是一堆腐朽的废弃物,砖塔很多,为什么虎丘砖塔如此著名,难不成就是因为它是斜的?这又使我联想到了《病梅馆记》……。风和日丽,人生苦短,我真是不适合风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38a95b010008f43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