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虎丘之行 |
[游记]虎丘之行 |
2007-07-18 sina.com.cn |
今天是五一黄金周的第3天了,对很多办公室一族也就是大假的最后一天了,平时很少出去到处走走转转,这个假期还是比较长,所以再怎么也要豁出去,熟悉一下周边的美景,否则太可惜了。于是,早上9点多就和朋友出发去虎丘了。 早晨的阳光不是很晒人,但是依旧能感觉到热的气息。一路上公车上的人真多,只看到上车的,没什么下车的人。好不容易到了转车地方,终于挤上了转旅游专线车,说先前挤,那现在就只有放脚的地方了,本来没有多远的路程却熬了好久才到达目的地。 虎丘景区外面好多导游,一下车就有很多围上来主动问你要导游吗,我们可是最低的工薪阶层,怎么消费得起,所以一一回拒。然后,很顺利的进入了景区。 由于不熟悉路线,我们毫无目的地乱转,心想只要看完所有的景点就好,没管顺序。里面的美景可真多,以前去的其他景点没有一个有这么漂亮的,小桥,流水,古宅,盆景。。。 因为虎丘本来就是山丘,所以有一点小山(也许只算馒头),山上流下来的水经过岩石处清澈见底,很多人站在旁边留影,此时才想到今天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东西---相机没带,真是遗憾。走在主干道上一会儿又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马车,马车在主人的驾驶下不快不慢的移动,如果累了,游人可以在上面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真有回归以前社会的感觉,虎丘又多了一道特别的风景。 令我觉得奇怪的是,里面有很大一片茶园,种满了茶树,在园丁的辛勤劳动下,井然有序的站立着,像一排排站军姿的士兵,威严而充满生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不知道走了多久,只看到前面有个地方好多人聚集在那里,走近一看,原来是赫赫有名的剑池虎丘,旁边有个很深的坑,听说是考古学家在挖掘吴王阖闾之墓,挖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虎丘宝塔倾斜了,后来每年塔都以一定的角度向下倾斜,于是停止了挖掘工作,让塔自己倒塌。 (注:阖闾是春秋晚期(前5世纪)吴国国君。公元前514年在伍子胥和的辅佐下,用计刺杀了吴王僚,夺回了王位,其后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成为一方霸主。《吕氏春秋·简选》称他“东征至于庳庐,西代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战国策·秦策》指明“阖庐为霸”。阖闾死后,葬于苏州市虎丘剑池。此墓营建时,征调十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载方成。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专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陵墓上方剑池为清泉一泓,深可二丈,峭壁如削,景色幽深。相传秦始皇和东吴孙权都曾派人来此凿石求剑,但无所获,惟凿处成为深池,故称剑池。一说剑池为冶炼宝剑淬火之处。 “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颜体素有“蚕头燕尾”之称,造诣极深。当年他写这四个大字之后,经过很多年“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到了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扑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或许大家会问“凭什么说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漂亮那么好呢?”其实我们细细看“虎丘”虎的一撇和“剑池”剑的一撇,就可看出二字的差距,“剑池”剑的一撇给人感觉非常流畅,而“虎丘”虎的一撇则有明显的斑斑剥剥描下来的感觉。 称为“假虎丘真剑池”还有另一种意思,这也暗示着阖闾墓的秘密,因为剑池的东西两壁悬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后山则是人工用土垒建而成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吴王阖闾的墓。) 这地方说大步大,说小不小,走了一个多小时,腿脚就不听使唤了,只有停下来歇歇脚。坐在石凳上,享受夏日里仅有的凉意,和朋友谈天说地,观望周围的绿树成荫,不是还有鸟鸣,这的确实一幅很美的风景画,我沉浸在美妙的画中,不想走出来了。这么美的景色当然要尽收眼底了,停下来只能看到近处了,还是到处游走比较好,虽然脚辛苦点儿,受点儿罪也是值得的。来到塔底,终于看到真面目了,外面的砖瓦经过风雨洗礼已经变得很陈旧了,很多人排队等候上去仔细观望,我们就不用和他们挤了,看看外面已经足够,何必非得去蹂躏它那腐朽的身躯呢。 后面继续没有去过的地方,小武当,塔园。。。直到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虎丘风景区。走出来的时候肚子已咕咕地响个不停,找了家饭馆随便解决温饱问题。旅游景点的东西就是不一样,什么东西都贵得出奇,一份炒三鲜少得可怜,像猫食,说是三鲜,其实就是蘑菇,黑木耳,还有青菜,真是服了这些人。 吃完饭,想在景区附近走走,于是,两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喧嚣的大街上,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走了很久,脚又开始诉苦了。他穿的皮鞋,这种感觉更明显,走几步又在那里叫苦连天,我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我只好软拖硬磨,好不容易把他拖到了超市,很好歇脚的地方,他才安静了下来,顺便在里面买了点儿吃的凑合一下。 出了超市,来到旁边阴凉的石头上歇息,聊天,不知不觉过了6点半,时间就这样匆匆溜掉了,只留下黑色的夜空,让我们慢慢回味。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f9e38601000a9t2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