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苏镇江游记—西津古渡—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江苏镇江游记—西津古渡—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31    17u.com

一路走过的地方,都是先略知一二的,有时难免有不过如此之感,看景不如听景之说,也是有道理的。
看西津古渡,却是骤然落进一个毫无心理准备的大惊讶里。
在镇江,游金山寺,座东朝西的寺院,依山错落的建构,还有与一个许仙白娘子的浪漫故事有关的法海的传说,与以往见的寺庙禅院有不同,却不足以让人兴奋。兴味踟蹰之余,被告知还有一个古渡口,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走走看看,听来像是凑数的景点。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走进去,不想见到的是那样一种原汁原味的古朴,还有强烈反差而来的惊叹。
仿佛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所在。走进小街,两边都是卖古董物件的店铺,除了我们一行,街上没有别的行人,铺主们也不招徕生意,你只管随便看。小街宽不过三两米,铺的砖石一律古旧的颜色,依坡而建,起伏有致。一道道拱门,翻出一幅幅韵味悠长的景致,有在绿荫丛中飞翘的檐角,有拾级而上的石板路,有从青砖房脊上盘绕而下的一蓬青藤,每一幅都是极美的画面。一对身着婚纱的新人在小巷里拍婚纱照。长发飘飘穿着背心牛仔短裤的小导游在摆POS。我们的美女靓哥们忙着留影纪念。摄影师却急火火地等着大家快照够了,能拍下几幅耐得寻味的照片。他们更知道这里有一种氛围是不应该被打扰的,如果这画面里需要有人,也该是那位坐在白兰树的香气里,身边卧着一只懒懒的狗,慢悠悠地扎着纸活的老妇。这是让人的想象回到过去时光的景象。
迎面一座塔,叫韶关塔。没有人告诉我它的来历。一座两层小楼,门楣上刻“救生会”三字,我猜想也许是抗战时救治伤员的地方。一道拱门上书“飞阁流丹”,是指身后的亭角吧,又一道拱门上书“共渡慈航”,大约就足以说明这里曾经是长江边的一个舟来船往的兴盛的渡口吧。我想象着那一蹬蹬石阶曾经通往江岸,搬运货物的,买卖什物的,迎送亲人的,来往于岸边与码头,后来江水褪远了,运河干涸了,留下这渡口,成为历史的遗迹。
街两边的房子一概青砖灰瓦,门窗斑驳,一派岁月风尘的模样。屋子的门都朝街开着或虚掩着,内里大多昏暗杂乱,一两位年迈的老人呆坐着。是他们忘记了时间,还是时间将他们遗忘?这一切,像极了老电影里什么年代的一幕场景,几百年没变过似的。向右拐下的一条街,窄窄的街巷搭满了横竖的竹竿,据说是要全面维修,建宋代风情园。这么说,这里,从宋代开始就是一个古渡了。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会热闹起来,四面八方的游人到这里来,走进古渡的安静里,找寻历史上的某个瞬间。这里的人们一成不变的生活会不会被改变?这里世外仙居一般的安谧会不会被破坏?
其实,这里根本也不是世外仙居,这里热闹过,岂止是热闹,惨烈悲壮硝烟战火都有过。且不说古渡在历史上曾经目睹过多少生离死别,远去的帆影不再回还,它早已见惯不惊。英国军队入侵,镇江似乎曾进行过悲壮的抵抗,这里的炮台铭记着那段辛酸历史。我能够想象英国人趾高气扬地从这里踏上中国的土地,并惊叹于这里韵味十足的异域风情。如今,英国的领事馆依然高高地雄居在最高的坡顶,与小街上的房屋相比,那座红白灰相间的欧式建筑是那样傲然,不可一世的味道,尽管现在它已成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记录,但能让人想象当年它和它主人的飞扬跋扈。因为那种对比实在是反差太大了。
出小街,在英领事馆旁边是镇江历史博物馆。我们没有进去看。不用看我们也略知它历史的一幕一幕。那一刻,忽然明白,这个千年古渡所包含的,岂止是我们所见的沉寂与安谧,那沉寂与安谧的背后,是曾经的历史风云,岁月沧桑,因为太久长,太沉重,反而难以言说,不形诸于外,要留待从古街走过的人去慢慢体味。
西津古渡,不是个好玩的地方。但是个让人感觉不一般的地方。

因为没有导游讲解,我写下的完全是眼中与内心的感受。写完却总觉意犹未尽,隔着一层面纱一样,神秘感挥之不去。于是,到网上搜了一下,才知道走过的西津古渡,并不止是我感觉上的一个大惊讶,而是我对于历史如此无知的的一个大惊愕。
它建于六朝时期,曾是历史上重要的漕运咽喉、九省通衢和商埠,有“江南第一渡”、“中国古渡博物馆”之称。共有文保单位12处,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所在,曾先后获“全国首批重点保护历史街区”、“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奖”。
而被我猜想为救治伤员的处所的“救生会”,竟然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中国救捞文物,是我国海上“人命救助”的源头,让中国救捞史毫无疑问地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宋代。秦汉及唐宋时,这里江阔浪险,每年都有上百艘民船被大风刮得沉江。唐代诗人孟浩然曾经在《扬子津望京口》中写道:‘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所以从宋代开始,古渡就设立了义渡和救生会,专门从事打捞遇险的船只和人员。
而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刘裕率八千“北府兵”浩浩荡荡走过,李白、孟浩然、王安石吟唱着诗句走过,马可·波罗穿着中世纪的欧洲服饰走过,赛珍珠夹着《大地》的手稿走过,许仙牵着白娘子的纤纤玉手走过……古街石板上深深的车辙,记载着曾经的繁华和忙碌。“清晓津亭迭鼓催,自古江山最佳处”。是欧阳修眼中的古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是唐朝诗人张祜夜宿西津古渡小山楼,登楼眺望长江写下的诗句。
原来,这里的古旧,是历史沉淀下的颜色,这里的动人,是文化涂抹出的气质。我为我的无知而汗颜,也为内心里对它的那种感应而欣慰。我想,有些东西真的是不需要了解、不需要铺垫,就可以懂得、就可以走入内心的。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43646.html5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