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看西津古渡,等于没有来镇江老陈游记老陈游记 |
[游记]不看西津古渡,等于没有来镇江老陈游记老陈游记 |
2007-07-31 bokee.com |
不看西津古渡,等于没有来镇江 出金山寺我和妻仍乘2路,去西津渡。到伯先公园站下,往前走突然开阔,一片现代气派的建筑,原来是镇江博物馆(25元)。博物馆背靠云台山,半山上有一溜红色西式楼房,看上去是历史建筑,那就是昔日的英国领事馆旧址。正要找人打听西津古渡,老伴走得快,眼尖,喊着,快来快来,西津渡在这里呢!我忙向前跑去才看见,博物馆的右侧转弯是向上的麻石阶梯,最上面是拱形圆门,门额题写着“西津渡”三字。 据资料,西津渡古街是目前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来此曾由衷赞叹“西津渡”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我们兴奋地走上去,从门洞望过去,空空的,似乎里面什么也没有。谁知站到拱门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出现往下倾斜的麻石路,路右边是青灰色的围墙,路的左边是青灰色的建筑,隔出了一间间铺面,店主出售的是工艺品和古玩。开着的店铺仅只几家,其余都还关门闭户。这段路大约有几十米,随着出现了英国领事馆旧址,铁栏门关着,外面墙上有标志牌。从空缺处望上去,领事馆在半山上,墙壁由青砖夹红砖砌成的三层楼房,华贵而气派。现在已经属于镇江博物馆。1927年北伐军兵临镇江,镇江人民一举收回英租界,大快人心。现在英国领事馆旧址成了中国人民这段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 西津渡全长千米,分为两段。前一段是西津渡,即我们走进拱门后的这段路,好像已经整旧如旧了,店铺虽关着,看得出正打算不久开张,大多是字画文物店铺。店铺房屋的风格相似,全是古老的民族式样,飞檐雕花,青灰色调,古朴典雅。这段路由东向西建有四道券门,门额上可以看到不同的题刻,我记得的有“共渡慈航”和“飞阁流丹”。尤其奇特的是,又过了一道拱门后,这段路的中部出现了一座过街石塔,名曰昭关石塔。石塔建在半空的平台上,平台靠四根石头柱子支撑着。 我们从平台下走过去,看到一座香炉,三层,足有三四米高。香炉面对着的就是西津渡古街有名的观音洞。大门紧锁的观音洞,门两边的对联为已故茗山法师题写:上联是兴无缘慈随类化身紫竹林中观自在;下联是运同体悲寻声救苦普陀岩上见如来。观音洞里据说有一座白石观音立像。观音洞始建于宋,到了清咸丰九年(1859年)才重新修葺。类似这样的古迹在西津渡古街并不鲜见。比如灰黑色围墙里,有一处飞檐伸出,亭子露出一角,不见介绍,不知是什么寺庙。另一处大门虽锁,可是从门缝可以看到里面的红柱回廊,颇有规模。我们走过“西津渡碑林”(启功题写)建筑时,见门开着便进去瞧瞧,里面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正在修整,你们看看可以,注意安全。我们跑到后面的山坡上,见到的石碑都罩着玻璃,数量不少,集中在一道弯曲的长廊里。后面是山,正竖起脚手架,问问,有人回答说是修上山的路。看来镇江是在下决心修整西津渡,要打出西津古渡这块旅游品牌。 走完最后一道券门,地势陡然下倾,面前是西津渡街的第二段,叫做小码头街。街道狭窄,民居古老颓败。与前面一段路的文物景观是两种景象。不过这里更能看到西津古街的面貌,各类店铺齐全,民俗民情,人气更旺。我们看到道路正在铺设管道,工人忙碌不已,使得原本狭窄的道路更加难行。我们还是挤了过去,一直走到了全路的终点。出口处横着的就是镇江的沿江马路——长江路,而长江远在数百米外。历史上,西津渡口曾经是经济繁荣交通便捷之地,北宋王安石曾经从西津渡乘船北去,江对面是扬州(瓜州),即景生情,写下著名的绝句《泊船瓜州》,曰:“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镇江游西津渡古街,是我们此行的重大收获,我甚至认为,不看西津古渡等于没有来镇江。现在担心的就是镇江市政府对这条古街的修整,千万不要人为损坏了西津渡的原汁原味。说这话是因为我们访问了几位老人,他们都不愿离开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可是政府的意思是希望他们能迁走。我们看到已经有人迁出,原居房被拆掉,正在改建成仿古建筑。据说,明年这里要建成旅游一条街。至于是否会收门票,当地居民的说法不一。 走上去就是西津古渡街,拱门下坐的并非守门人。 昔日英国领事馆旧址 过街石塔 这里的街时而向上时而下倾,高低起伏,颇有变化。 街两边都是一色的青灰色老建筑,走到这里彷佛回到了遥远的年代。 店铺好像都没有开,大约等重新修整后统一开街。 陈仁江 修改于2007年3月 |
转自:http://chenrenjiang.bokee.com/viewdiary.15477502.html4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