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白水涧道,轮台古城 |
[游记]白水涧道,轮台古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以此建造格局很易判断轮台城为军城而不为民城,其作用连同白水城及盐湖、柴窝堡湖北岸(新疆化肥厂)烽燧构成中原通西域天山北麓的重要军事控制线。 白水涧道出天山峡谷后向北通至轮台,途经博格达山和喀拉乌成山夹峙的柴窝堡盆地,以今天国道的距离为110公里,唐代在此段设3个烽燧驿站。 白水涧道是唐西州通庭州再向西延伸的多条丝路要道中最为便捷的一条,相比于他地道等,它道路坦途、水草补给充足的优势。由于扼守丝路要地,唐朝在此设立了静塞军(《新唐书.地理四》卷40),把守丝路的安全和畅通,维护西域安定(因唐轮台城的地理位置被史学家质疑,故静塞军驻地也有不同观点)。 边塞诗人岑参曾在静塞军中谋职(“轮台万里路,无事历三年”),充当伊西、北庭节度幅使(仅次于西域都护兼节度使的封常清),因此,他的诗歌中多有描述到轮台城,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轮台东门送君去,山回路转不见君”,“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等。岑参诗歌中关于轮台的描述为我找寻当年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从古城西侧,我跨过乌鲁木齐河,站立在萧瑟的初冬寒风中,眺望近在咫尺的古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04e1901000bui.html3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