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化行.唐家观寻幽 |
[游记]安化行.唐家观寻幽 |
2008-05-22 sina.com.cn |
唐家观寻幽 到过古镇唐家观的人都说那里风景好,尤其是那些画画的朋友,对那里简直是赞不绝口。 我多次到安化采访,到过安化的几十个乡镇,可令人遗憾的是却一直没有到唐家观去过。前不久,我策划了一次行动,邀请了省市十多位文学艺术界的名家到那里去写生和采风。可是临行前我自己却因要事缠身去不了了。这些朋友从那采风回来后,都在博上发了文章和大量照片,其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弄得我好后悔的。 好在此后不久机会就来了。 国庆期间,从北京来了几位画家朋友,在一次饭局上,被人一煽动,他们立马决定要到那里去,其迫不及待的样子弄得我只好赶快帮他们联系和安排。 我们安化之行的第一站正是唐家观。 十月九日一早,画家一墨、艺术活动家谢宏之先生以及我和我老婆一行四人从益阳出发,到东坪便是中午时分了。与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安化县的副县长刘志敏先生会合之后,我们匆匆地吃过中饭,中餐之后顾不上休息就急切的往唐家观去了。其实唐家观距县城东坪镇也就二十多里地,坐车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 唐家观也叫唐市,它是立于资江北岸的一座千年古镇,古镇的形制似乎与当年益阳的十五里老街相仿佛,只是窄点短点。街面上铺的大抵是青石板,也许是经历过太多的沧桑,经受了太多太多马蹄践踏的缘故,那些石板已有些坑洼。街道两边是清一色的上百年的木房子,一律歪歪斜斜的尽显残破。尽管代表唐家观历史繁华的明清时期的庙宇祠堂楼台会馆已荡然无存,然而仅从街道两边商铺的建筑规模特别是精雕细刻的窗户门扇房梁栏杆上仍可窥见其往日的堂皇与奢华,老岸边的房子都依山而建,河岸边的房子则全是吊脚楼。老岸边巷子多,曲曲弯弯的小巷大都指向一条条上山的小径;河岸边码头密,所有的码头都有它的名号和故事。 据安化龙塘黄氏族谱记载,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年——926年)唐家观即有市井人家,有几个小码头用于船只和木筏停靠。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27年),朝廷派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划四乡五都,唐家观属三都,隶属长沙郡,从此开始建学馆,划养田土。其时,朝廷开放了对祖居此地的瑶民的禁锢,同时,来自江西等地的汉人逐渐增多,与外地的交往也更加密切,加上本地粮、油、茶、棕、竹、木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商业由此稳步发展。 因为唐家观位于搓、株、渭三条溪流汇入资江的交合处,这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无疑是占尽了地利的先机,由此而形成重要的商埠码头就顺理成章了。 唐家观的鼎盛时期应是清末民初,其时,这里已形成一里多长的商业街,大小门店达一百多家,米铺、肉铺、油盐铺、钱庄、饭庄、绸缎庄、酒肆、茶坊、磨坊、染坊、碳坊及至青楼妓院等等等等应有尽有,街道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封火墙次第交互。街道也分为上街、下街、横接和边街。横街随山势而上,两边店铺拾级相递,依势就形,独具一格。街上人流如织,往来马帮络绎不绝,河面上是船来船往,木排横江…… 也许是职业使然,对于唐家观如今的残破我虽有惋惜之心,然而更多的却是欣赏之慨。说实话,我写生到过的地方不少,见过的老镇有许许多多,其中最有特点最漂亮的,唐家观是其中之一,我以为他比古城凤凰也一点不差,只不过形制上略小一些罢了。 我们一行自西向东在唐家观的老街上走,虽然是正午时分,光照太过强烈并不适合拍照,可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一路上是流连忘返拍了不下几百张图片。其时街上行人稀少,十分宁静。路边的一条小狗也伏在地上睡着了,直到我们经过它的身边,它才警觉地抬起头来。 走着走着,我们把目光停留在张贴于街道两侧的那些小告示上了,那些告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光荣榜”,它昭告的是哪家哪户哪个时代出了哪些才俊,何地何时有过光辉的历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b627401000bi8.html5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