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肃会宁支教日记(二六九)(辉煌再现) |
[游记]甘肃会宁支教日记(二六九)(辉煌再现) |
2008-07-22 rdedu.net |
甘肃会宁支教日记(二六九)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辉煌再现 看到《如东教育网》的一则消息:今年如东县高考再创辉煌,实现了江苏新高考开门红,全县6012人参考,本一上线1675人,上线率27.9%,高出全市8.3个百分点;本二上线3125人,上线率51.98%,高出全市10.52个百分点,本一、本二上线率均为全省第一。生均总分314.7,高出全市14.6分,语文、数学、外语总均分及各学科均分均居全省第一。全县各高中均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县四套班子领导今天上午专程到教育局祝贺如东高考再创新辉煌均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可喜可贺! 不容易,确实不容易!2008年高考,人们不禁为如东捏一把汗。新高考实施第一年,如东能否能延续辉煌?诸多不利的因素考验着如东的教育!今天,终于迎来又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实际上,不管怎么改,如东人就坚信一个字——“揪”(qiǔ)!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普通话里只有一个“揪”(jiū)字,意谓“抓住”,却没有一个“揪”(qiǔ)字。“揪”字为方言,南通地区的北三县很流行。日常用语中使用颇为频繁,有着各方面的含义。这几年,来南通考察高考的接连不断。接待中心从启东海门转至海安,又从海安转至如东。据说,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把南通基础教育概括为一个“揪”字,或许“揪”字是南通教育“怎么做的”一种高度概括,它确实凝聚着南通教育的精神,我们无需回避。只是来访者短时间内的观察、听汇报并没有真正领悟“揪”的内涵,感悟到“揪”的真谛所在。这方面,去如东学习的会宁同行可能对“揪”字理解深刻一些! 可以讲出很多南通人“揪”的故事。海安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就“揪”出名堂来,随后南三县跟上来,而现在如东“揪”出了更加辉煌的业绩。谈到高考,总是要联想到栟茶中学。南通市及各县市的“揪”法不尽相同,但却蕴含着大致相同的“揪”的理念与“揪”的精神。 “真”揪。“揪”的第一要义在于“真”,真心实意地干,脚踏实地干,不是停留口头上,不是做做形式,满足表面文件,不是局限于几个盆景,摆摆样子,而是全身心投入、全员投入、全地区投入。“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这话绝不仅仅是说给学生听的,更重要的是如东学校校长及广大教职员工的行动准则。一个高中教师每个月使用多少支圆珠笔心?在解题、编题、批改作业上花费多少精力?每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以上,大多数中学班主任早晨5点多钟起床,与学生一同做操;中午12点半钟到教室,照看学生午休;学生晚自习时个别谈话辅导,11点钟以后才能回家,做家务像打仗一样匆忙。这里多数人没有“八小时工作”的概念,周日最为迫切的恐怕是舒舒服服睡个好觉。有些人根本没有星期日。这“揪”的滋味只有“真”揪的人才能够明白。 “真”揪,就是真心诚意,不想,也没有时间搞“第二职业”,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所感召,并非只是生计所迫;肩负家长与社会的重托,并非只是行政部门的驱赶。“在能力极限边缘上工作”,这是如东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舍此,别无他路。“他者”无需对“揪”教育妄加指责。 “活”揪。“活”、“揪活”为如东人“揪”教育的理想境界。“揪”与“活”并非是一对矛盾。“揪”得不好,有可能“死揪”直到“揪死”,但不“揪”,则永远“活”不起来。不少人、不少学校都有一个从揪“死”到揪“活”的过程,这一点也不奇怪。今天,不少人已经悟到:教师不揪,学生不“活”;课上不揪,课外不“活”;基础不揪牢,知识“活”不了。我们有自己的教科研组织、学科基地,有富有成效的“基地”研讨与“课题”交流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揪在刀口子上,从“题海战术”解放出来,而不再是外人评说的所谓的“死揪蛮干”。 “活”,少不了一定的心灵空间,必须给学生必要的自由支配的时空,保证必要的睡眠、休息与活动时间。但是,“活”是建立在学科基本概念、原理、甚至一定的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体系网络中才会变得富有意义,对学生来讲,真正“活”起来。缺少这一前提,学生将永远是一个学科门外汉,不可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必然拒绝学习。这同样是可悲的。学问只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学习者才能玩出兴趣,沉浸其中。
|
转自:http://flzx.rdedu.net/blog/user1/fengkj/archives/2008/12647.html3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