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都匀"斗蓬山"游记 |
[游记]都匀"斗蓬山"游记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都匀“斗蓬山”游记 朋友,你到过都匀斗蓬山吗? 从市区出发,往北驱车30余公里,一路上几次弃车而走在泥泞之中。汽车在乱石铺就的马路上艰难地跳跃着。时而颠之入峰、时而跌之入谷;清风徐徐流入车内、百鸟争鸣山谷婉转;川流击石如雷霆万钧、鱼游浅底似琉璃之中。颠簸之中,一条小溪狭窄的砾石滩成为马路的终点站。 拉开车门,一股扑面而来的凉风夹着淡淡的山草花香直浸肺腑,小溪、古桥、木屋、河柳,勾勒出一幅世外桃园的素描。满目萃绿的林中夹插几枝或红或粉的山花与盘旋山际间层层梯田金黄的菜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里没有明显的山貌地界。山峰连绵、沟壑纵横、藤缠树挽、山路盘旋,只能用“山系”这个博大的词来框划难以确定的山名“斗蓬山”。 在由山民充当的“导游”带领下,踏上了进山的小路。一条沿山溪而自然形成的“路”真是难走。高低不平自然不说,在被山水长期冲刷而磨得浑圆的鹅卵石礅上跳跃前进,不能不说是一件难所其为的事。眼尖、脚准、重心要平衡。要在流水撩得眼花之中迅速地找到下脚的位置,还要迅速地测量好跨距并协调动作,并且在运动中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差之一厘,不是摇摇摆摆,就是滑脚落水。 山路虽不十分陡峭,但已被牛踏马踢、雨淋水冲,变得狭挤细窄。有几步,仅仅只能容得下前脚掌。小路被密密的绿树簇拥着,树丛中不时涌出一团团裹着木质腐朽腥味的潮气,使人不堪呼入。哗哗作响的小溪就在不远的树丛中,只听泉水叮咚,难见透剔芳容。透过稀疏的树叶眺望,几枝鲜红的山花在遥远的山崖上摇晃,就像一团火焰。 翻过山坳,就进入原始的阔叶林带。刚从树蕾中舒展开的嫩叶,已经把阳光密密地遮住,星星斑斑的阳光在潮湿的、暗淡的林丛中形成一道道光柱,十分醒目。这里已经没有了路,只能顺着山势在树林间穿梭,绕过这棵树,再绕过那棵树。走在厚厚的枯叶上软软的,脚下不时响起踩断枯技的咔咔声,非常清脆。林中的树长得太密,树干不是很粗,大多数的树径都在10厘米左右,树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不是很多。可是这些树都长得很直很高,大都在15、6米,除树冠有一撮绿叶外,树干上几乎没有枝叶。手臂粗的树在这片林中没有生存的空间,只好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慢慢地腐烂。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要有沟壑就有山泉。细细的涓流在枯叶腐技下静静地淌着,不时露出一点点峥嵘,水冰凉冰凉的,清澈如玉。山民向导说因为树丛中的水里溶解了许多腐败物质的毒素,是不能喝的。越往山脚走,潺潺的涓流慢慢地就汇集成了小溪跳跃在断壁、山石之间,水珠在星点的阳光照耀中不时闪出耀眼的光点。当林中传来阵阵流水湍急的轰鸣声,已经离山脚不远了。 一条不宽的小河弯弯曲曲地围着山转,河床中硕大的山石在细砂中兀立,五光十色的砂石随着水波的起伏、阳光的折射显露出五彩斑澜。两条用各种山花野草编织的绿色绸带紧紧地裹住小河,好象生怕河水溢出;小河两旁粗壮的大树都尽量把枝条伸向对岸,像久别的恋人一样,渴望将爱情紧紧地挽入怀中。耀眼的阳光把嫩叶照得晶莹剔透,山花在碧绿的水边更加娇红容美;花瓣里、嫩叶中纤细的纹路就象妙龄少女披上了一层薄薄的柔纱,大自然的美景奔放了无限的暇想。 一条不知什么年代、什么人砌铺、又不知什么时间、什么原因遗去的山道弯延地、缓缓地盘旋而上。山道早已被茂密的树丛撕裂、阻断,残缺不堪。山道旁先人种植的古树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粗大的树杆被碧绿的苔癣缠裹得紧紧的,严密地保护着神迷的过去。山腰间一片片明显由人工开辟的空地被山道串了起来,空地间树木挺直且拥挤,建筑遗址已不见踪影,地面上尺余厚的枯叶腐枝埋藏着故事和历史;几小块故人种下的竹子仍顽强地与野树抗争着,拼命地保护着脚下洒落着故人汗水的土地;几道依稀可辩的碎石断墙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岁月的流逝。
|
转自:http://whogtu.blog.163.com/blog/static/1883026520061028833479572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