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埃及游日记之十三---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及夏宮 |
[游记]埃及游日记之十三---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及夏宮 |
2007-08-30 live.com |
埃及游日记之十三---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及夏宮 接着很快来到位于滨海大道西端海边的法罗斯岛(Pharos)上(从地图上看是半島)的亚历山大古灯塔遗址。亚历山大灯塔是公认的“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被称为法罗斯灯塔。欧洲一直用Pharos一词来表示灯塔和航标,可见这座灯塔是多么有名。加上金字塔,“七大奇迹”埃及就占了两个。(“世界七大奇迹”是:金字塔,亚历山大城的灯塔,哈里卡尔纳斯陵墓,埃弗雷斯的阿尔忒弥斯神庙,罗得岛上的巨像,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神庙中菲狄亚斯的朱庇特像) ,很可惜往昔曾为“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并照亮港口的灯塔,遭到伊斯兰军团的破坏,又加上13世纪的地震造成崩落,已经全无踪影。现在遗址上是1480年当时苏丹卡特巴为防土耳其侵略自海上入侵,建起用其名字命名的卡特巴城堡。
卡特巴城堡。
关于这座灯塔,历史上有过记录。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谢赫(公元1132年-公元1207年)于公元1165年访问亚历山大,写成了《艾列夫巴》一书,较为详尽地描述了灯塔。1909年,德国工程师特里希根据各种文献绘制了灯塔的复原图。这两份材料是现今了解灯塔的主要依据。 灯塔的塔身是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的。下层塔身底部呈方形,塔身随着上升逐渐收缩,高约71米,底部每一边长为高度的一半,上面四个角各安置一尊海神波赛敦的儿子口吹海螺号角的铸像,以此来表示风向方位。中层呈八角形,高约34米,相当于下层高度的一半。上层呈圆柱形,高约9米,上层塔身之上是一圆形塔顶,其中一个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冒着火焰。塔顶之上铸着一尊高约7米的海神波赛敦青铜立像。 3层塔身共高114米,加上塔顶和塔顶之上的青铜立像,高度约135米。据说,在距离它60千米外的海面上就能看到它的巨大躯体。而由凹面金属镜反射出来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便夜航船只在航行到距它56千米的地点就能够找到开往亚历山大港的航向。
灯塔的复原图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关于灯塔的某些有实质的东西出现,以至于人们怀疑,2000多年前的亚历山大人果真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巨塔吗?甚至有人认为,历史典籍中所描绘的高耸人云的法罗斯灯塔也许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据考证,公元前235年的地中海大地震以及随之发生的海啸,将亚历山大城的无数建筑转眼间夷为平地,并使5万居民丧生,但法罗斯灯塔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不料在1301、1302年先后两次的强烈地震将灯塔的部震坍。随后1375年又一次更加猛烈的地震,终于将残存的塔基倾覆于地中海海底。千百年傲视地中海狂风巨浪,为古代航海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法罗斯灯塔从此销声匿迹。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亚历山大城战火纷红,法罗斯灯塔的光芒在弥漫的硝烟中逐渐被人遗忘。特别是1472年,统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为了抵御外来人侵,干脆在灯塔的原址修造了一座军事要塞,命名为马穆鲁克要塞。 1994年,在法罗斯灯塔旧址附近修筑防波堤时,意外地发现古代石料船之类的东西。令世人瞩目的海底考古开始了。 考察队在法罗斯灯塔旧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仅从海底发现的狮身人面像就达十二座之多。其中托勒密王朝二世时期制作的狮身人面像的头部重达5吨,其身体和雕像的底座也在附近被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底座长3.5米,侧面刻有托勒密王朝二世的称号。另外在海底还发现一组巨型雕像,总数达2000具以上。它们体积巨大,高度多在13米以上,单体重达数十吨。 经过长时间水下搜索,考察队终于找到了法罗斯灯塔塔身。经测量,灯塔边长大约36米。在灯塔的每个侧面,都有大量的精美巨型雕像作为装饰。不难想像,当初法罗斯灯塔是何等地壮观。由于没有留下图纸,塔的形状到底如何?一时间,谁也说不清楚。 令人困惑的是,打捞中不仅在海底发现了早于托勒密二世年代更加久远的文物,同时还打捞出来古埃及的方尖塔。它是太阳神的象征,也是法老时代的遗物。该方尖塔的头部是花岗岩制成,高1.44米,尖端为金字塔状,在塔的下面还用象形文字刻有赛帝一世的名号和它统治的第十九王朝守护神的形象。据推测,此文物应有3000多年的历史。此外,他们还发现在不少文物上都刻有大量的象形文字和法老时代的符号。 失落已久的法罗斯灯塔终于重见天日,长期以来人们对灯塔是否存在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了。但为什么在法罗斯灯塔周围发现的大批雕像和石材里,有很多是公元前3000年前古埃及时代的遗物?灯塔本身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建造的呢? 有人认为,灯塔本身是出自于3000多年前法老时代的古埃及人之手。也有人认为,灯塔是托勒密王朝所建,这些古埃及时代的雕像和石材只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从古埃及神庙征调来的。 法罗斯灯塔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建造的,至今尚无定论。 城堡现是个博物馆,我们也没时间进去,只在外面拍拍照,沿海边走走,有意思的是这里大约是情人约会地,不时有一对对的穆斯林情侣走过,他们或在海边手牵着手地漫步,或相互依偎窃窃私语。其浪漫场景与自由开化地区所见居然相似——这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妇女守着极为严格的清规戒律,她们通常被父亲或丈夫限制在家里,不能随便出门的,怎么能在大街上抛头露面并与一个男人卿卿我我呢。但她们也是人呀。看来我以前对穆斯林的认识是偏颇的,至少埃及的穆斯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萨哈小姐将我们带到海边的一个埃及风格的海鲜餐馆午餐。 就餐的人不多。我们来到二楼,临窗而坐,既可眺望海景,又能拍摄沿街的人物情景,只是端上来的"海鲜西餐"大失所望,海鲜仅是一条像青占鱼的小烤鱼,味道並不鲜美。 离开餐馆,我们车沿着海岸线往东部行进。亚历山大海岸线很长,并且修葺地很整齐。海水碧蓝,沙滩上布满了遮阳伞和沙滩椅,模式跟西方以及我们东方的没什么两样。 据资料说亚历山大的海滩曾是欧洲人度假的热门地点,目前仍保留着埃及第一海水浴场的地位。 沿海岸线驱车向东近半个小时,来到了一个近似世外桃源的地方——目前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来亚历山大所下榻的“行宫”——夏宫。夏宫实际上叫蒙塔扎宫,它座落在亚力山大市东部,占地155.4公顷,密林环绕,是一个带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园林建筑。 1952年前,它一直是王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行宫是座土耳其-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是王室避暑地。四周都是园林(皇宫被大花园所包围),景色绝佳。据说夏宫内陈设无比奢华,多个房间与卧室亦保持着原貌。 在这里可以远眺 Montazah湾,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王宫虽不对公众开放,但我们清晰可见,它外观上频频有一个大写字母F出现。 据说一个报喜人告诉埃及苏丹福阿德,字母F将给他的家庭带来好运,从此他和他的儿子法鲁克给他们的子孙命名都以F开头。但是,1951年法鲁克与娜瑞曼结婚,却没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们的儿子诞生,他为他取名阿赫迈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好像是冥冥中自有天意,6个月后法鲁克被革命军废黜。 我们到达蒙塔扎皇宫花园时正是下午,天空里阳光明媚。天热我们沒有走到海边去,只在花园里走走,这里游人很少,据导游萨哈小姐说,这里是情人们游玩的地方,可能不是周末,来此玩的人不多,我们摄下夏宮也算到此一遊,远处蓝色海浪不时拍击着礁石,激起阵阵雪白浪花,应该是个景色极佳的景点,就是同我们游的埃及其他景点风格不同,它更像是欧州的景点。
蒙塔扎宫 在去夏宮路上看到亚历山大图书馆——现代化的艺术结晶 亚历山大图书馆曾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它最早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当时,亚历山大大帝在攻占了亚欧非三大洲的不少地方后,希望建立一个世界大国,因此派出了许多人去遥远的地域了解情况。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建立世界大国的梦想随之破灭,可人们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热情却未因此衰减。 公元前295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法拉雷乌斯从雅典来到亚历山大城,向继任埃及国王的托勒密一世建议:在亚历山大城修建图书馆和博学园(又称智慧宫)。托勒密一世立即表示赞同,并拨巨款在亚历山大王宫内按希腊雅典莱格尤姆研究院模式修建图书馆和博物园,委任法拉雷乌斯为首任图书馆馆长。 由于亚历山大城的特殊地理位置,藏书丰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迅速成为当时的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的知识宝库与传播站。到托勒密二世时,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中心,兼图书馆、科学院、博物馆、翻译中心、印刷出版社于一身,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就是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首次印刷出版的。此外,图书馆还翻译出版了《摩西五经》以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悲剧大师福克勒斯、天文学家托勒密等学界泰斗的著作。 亚历山大图书馆奠定了该城成为当时世界文化和科研中心的地位,托勒密王朝也因此而英才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对世界科技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和语言学家。 令人遗憾的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先后毁于两场大火。 关于第一场大火流传得比较普遍: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恺撒在法萨罗战役中获胜后追击庞培进入埃及,进而帮助当时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争夺王位,并在与其兄弟作战时放火焚烧敌军的舰队和港口。这场大火蔓延到亚历山大城里,致使图书馆遭殃,全部珍藏过半被毁。3世纪末,残存部分又毁于叶奥利安统治埃及时期的内战。 由于牵涉到伊斯兰宗教的原因,关于第二次毁灭的传播就隐晦得多。传说中的第二场“大火”就发生在公元642年。当时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将领阿慕尔进军并占领了亚历山大。有学者曾斗胆进言希望保存那些“火口余生”的珍贵典籍,阿慕尔不得不为如何处置这批书籍而请示。得到的答复很明确:如果与我们传授的教义内容一致,那它们就无存在的必要;如果与教义不一致,那就更该毁掉。于是逃过第一场大火的典籍这次未能幸免而又遭劫难,被运到当地一处公共浴室当作燃料烧,据说整个过程持续了约6个月。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被毁,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亚历山大大学早在1974年就提出重建图书馆问题,并希望尽可能在原址原样恢复。可是考古研究几乎没什么发现,这个结果使后来的重建工作基本是在没有多少历史资料可鉴的情况下进行的。 终于,重建图书馆的工程在1995年5月15日动工了,它完工于1996年12月31日,共耗资5900万美元。它包括一个直径达160米的如古罗马圆形剧场那样倾斜的建筑,600根桩柱有间隔、排列有序地耸立着,支撑着图书馆园型墙体和钢架玻璃的屋顶。它就是图书馆的阅览大厅,可同时接纳2000名读者。第二阶段是图书馆及其它建筑,包括内外装修和设备按装。它动工于1996年12月27日,共耗资1.17亿美元。 现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总共包括主图书馆、青年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天文馆、手迹陈列馆、古籍珍本博物馆、国际资料研究学院、修缮保养工厂、会议中心等。此外它还留有一些空场所,可根据举办展览、上演戏剧或其它需要随时提供各种服务。 2002年10月,复活了的亚力山大图书馆正式对外开发,它那向地中海倾斜的外部圆形建筑据称是既怀念古时的圆形港口,又使人联想到宇宙的模样。钢架玻璃的屋顶和柱顶的四棱透镜使透入的光线弥散,且随日光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图书馆的墙体由许多块2米宽1米高的巨石建成,6300平方米的石头墙上刻满了阿拉伯文字、图案、符号,此外还有音乐和数学符号,以及世界各种文化的文字符号。目前,它已成为亚历山大城的一个新景观。可惜我们没有去参观。
图书馆的阅览大厅
|
转自:http://xiamingyi.spaces.live.com/blog/cns!c31cfce46c05ddc0!769.entry13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