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如何建立认识日本的方式 |
[游记]如何建立认识日本的方式 |
2008-06-27 sina.com.cn |
十九世纪有个德国人叫诗历曼〈H.Schliemann〉,他是1887年成功地发掘了希腊特洛伊木马之战遗址的人,是个富豪,曾经周游世界,到过清朝的中国和当时的日本,写下了一本游记,很有内容。在他的眼光里,中国是相当落后的,而日本十分发达。很多时候,他都把中国当作日本的一个比较来写。不仅如此,他还把欧洲生活当中的一些常识也当作描写日本的一个比较。 比如:他说“到了日本,我才发现像欧洲那样在寝室里摆满了豪华家具摆设的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人如果都能跪坐的话,既不要桌子也不要椅子,甚至连床也不要,如果我们能够适应这个智慧,那生活就会变得相当美好!” 而且,他还说:“欧洲的家长应该学习日本人的生活智慧,这样就能从为了子女的结婚而必须准备的财物负担当中解放出来,至少看看日本人的智慧,他们应该得到鼓励。” 这位德国客简直是为日本人的生活智慧高唱了一首赞歌。进而,他还写道:“日本人全家都使用筷子吃饭,其速度也罢,挟菜的角度也罢,其动作的优雅决非是欧洲的刀叉可以攀比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描写仍然可以看出,对一个陌生文化的理解基本上是缘起于一次“比较”以后才能成立的。对一个十九世纪的德国人的日本来说,一个比较是他的欧洲,还有一个就是他的中国,他可以采用复数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找到许多参照的系数,或者从中提炼出结果,或者干脆就是平铺直叙,把所有能够比较的内容一起展示出来。 与此相比,对我来说,宁愿选择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建立于自己直接感受之上的比较,用心体验的那一种,就像阿毛博客一直写身边发生的杂活事儿和面对具体事情的所想所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九世纪的日本对于欧洲来说,近乎于一个“充满了谜团的东方小国”,后来,从这样一个认识起点出发,世界对日本的了解也开始从神话、历史以及文化方面逐渐深入了下去。刚才说的德国人对日本的描述也许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来阅读,因为他写的游记标志了欧洲对整个近代日本的深度关心。 如何认识日本也被称为“日本人论”,其实就是一种观察和研究。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想必是因为某一个时间段曾经出现过对这个“论”的高度关注。 日本学界一般认为,“日本人论”出现于江户时代的中后期,这个分水领是建立在日本人是否意识到了外国人对他们的描述,如果有的话,这个发展应该是江户中期到幕府末期这个时期。尽管当时的日本采取了锁国政策,但有关西方的消息多多少少也流入了进来,而且有些了解西方知识的日本人也开始描写了他们所了解的西方。 比如:新井白石〈ARAI•HAKUSEKI 后来,还出现了一批人物,比如:渡边华山〈WATANABE•KAZAN〉、高野长英〈TAKANO•TYOUEI〉也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当然,这些人并没有正面展开他们的日本人论,而只是做出了一个呼吁,认为日本人是落后的,应该学习西方的知识。 上述这些人物的拟似“日本人论”跟本居宣长〈MOTOORI•NORINAGA 本居宣长主张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对比,从中考虑日本人的问题,于是他提出“MONONOAWARE”,所谓“物寂”的概念完全是追回到了日本古典文学以后的结果。不可否认,这个思想的根基所在其实就日本优越论,无论你跟西方比也好,还是跟中国比也好,日本人总归是优越无比的。发展到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日本人论”的雏形发展从一开始就面临了两个极端的选择,一个说“落后”,另一个说“先进”!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幕府时代是锁国的,夸日本人没事儿,但像渡边华山和高野长英那样公开指责日本落后的人一律被视为超级危险思想,所以这两位都惨遭迫害,自杀身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7e9c01009vlb.html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