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东南十二日(九)--4/30,小黄 |
[游记]黔东南十二日(九)--4/30,小黄 |
|
2007-07-23cncn.com | |
出了岜沙,往小黄去,正是最热的时候。 坐在摩托车上真是晒得可以。我脱到只穿个短袖,脖子后面烤得火辣辣的疼。这次没预备墨镜帽子真是失误。 和司机也渐渐熟悉起来。 他边开车边说其实刚才你不用买水的,这儿到处有水喝。 在我们路过一个村子时候,师傅在路边停下来,招呼我去喝水。 我们走过窄窄的田埂,眼前出现一个小水池。上面用竹管从山里直接引水下来,水面上浮了个木头勺子。 司机得意地说他从来不买水,因为只要有寨子,就会有水喝。 他说有次去上海,走到街上口渴,买水都很贵。他说喝水都会喝穷哦。 我不禁很不好意思起来。 那水很清澈,尝了下,很甘甜。往水壶里灌了些就上路了。 车子路过一座座高大鼓楼,全都隐在山间,那是一个个的村落。 有时,我们会从村子中穿过,有不少本地人正在木头搭起的风雨桥上打盹。 终于在晒得脸红得不行时到了小黄寨,司机到井边用水不停地冲洗着滚烫的车。 小黄寨子是铺陈开来的,整个寨子散发着土土的味道。不象岜沙那样的隐秘。 过了座古老的木桥。就能看到一座挺大的鼓楼。古老陈旧。台阶上坐着四五个当地的妇女。她们的穿着自己的侗族深色的衣服,在阳光下发亮的侗布,脸上红红的,满足又闲淡。 司机曾告诉我,小黄是有名的侗歌之乡。每年从江举行碰柑节时,这儿会有一年一度侗族大歌会。 就在这个鼓楼前,千人大合唱,非常壮观。他说有一次中央台来拍,车子一直排队到了山外。 我来前也是听说了这里侗歌的迷人,这里人人会唱,无论老幼。而且是无伴奏的和声,完全天然。 我走进小黄的一所希望小学。放假了,学校里空荡荡的。 站在高处,能看到小黄笼罩在一片青山之中,一条清澈的小河穿寨而过,那些木头的寨子重重叠叠的,寨里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敲敲打打的声音。 楼梯上走下来个小姑娘,她打量着问我从哪来,怎么满身尘土的。 摩托车的烈日下飞弛,我早已人不象人了。只是自己还浑然不觉。低头一看,衣服上全是路上扬起的土。于是不好意思的拍了几下。 和小女孩聊天,遗憾地得知今天没有大歌听。昨天有人包场的,明天五一也会有,可我没法在这里停留。 于是说起想买大歌的碟回去听。女孩带我穿过寨子,去小黄有名的,也是唯一可以住宿的文化招待所。 路上不时有好奇的孩子跟着我要东西吃,女孩让我别给,说他们都被游客养成坏习惯了。 这里孩子好多,有些是由年纪很大的老人背在身上,有些就满地乱跑着玩。 在小黄,看到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孩子。没有看到过年轻人。可能都去打工或干活了吧。 老人都很瘦,头发在顶上盘在一边,几乎一身都是黑的,人更显得瘦长。 只是肚兜的领口这里有些绣花。有一些穿着黑色的百摺短裙,有一些在裙子里还束着到脚踝的绑腿。 她们的背上有孩子时,那个背儿带上艳丽的图案才让她们显得亮一些。 走在村里,到处是穿侗衣的人。 她们安然而沉默的走过,有时给你一个微笑。她们慢慢的提着竹篮,轻轻的在清澈深绿的河水里洗衣服。我忽然有些迷恋这里。 文化招待所非常地简陋,幽暗。 那间长长的砖土房子走进去倒是阴凉得很。 墙上挂了很多的油画。女孩说是她哥哥画的。都是当地的人物油画,传神而自然。我很喜欢,征得同意后拍了两张。 女孩叫来了她的姐姐,一个面目清秀的侗族姑娘,正在水房洗着衣服。 她俩的声音都很亮,说话很大声。 在小卖部我淘到两个侗布做的钱包,很喜欢,还有双绣花鞋。 姐姐很细心地用当地做书的一种牛皮纸给我把鞋包起来放到袋里。走出招待所,看到河边古桥旁有两个背着孩子的妇女蹲在那里洗衣洗菜,不远处金黄的玉米摊了一地,一个妇女弯腰在收拾。这里人的打扮也让我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午间暖暖的太阳晒得我翩翩然起来,仿佛和着那响亮而忧伤的侗歌,心飘向了远方。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1410/148阅读 |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