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敦煌、喀纳斯、伊犁、喀什25天自由行 游记+攻略

[游记]敦煌、喀纳斯、伊犁、喀什25天自由行 游记+攻略

2007-08-23cncn.com

一路西行(序)
  经历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我从乌鲁木齐回来了。25天我走了敦煌、北疆的喀纳斯、伊犁河谷、南疆的喀什,有些佩服自己的勇气,更多的则是体味这一路上的艰辛。美景总是隐于深闺之中,如果是那么容易的得到,美景自然贬值了、媚俗了。
   先从这一路的湖说起,时间顺序这样排序月牙泉-喀纳斯-赛里木湖-白沙湖-卡拉库里湖,美丽程度排序正好颠了个个儿,不是我见异思迁,见一个爱一个,也不是我记性不好,先前的记忆被覆盖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其次是让我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驴友,按照时间顺序:有骑自行车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再从哈巴河-白哈巴-喀纳斯-布尔津的镇江人,跟着也骄傲一把。在布尔津车站遇到的来自马来西亚的背包女侠,前一个后一个都比我们的包大一倍,手上还拿着本英文版的“China”,很巧的是我们在塔什库尔干寻人拼车去红旗拉甫时又遇上她,不过她要去巴基斯坦了。在从伊宁到那拉提的班车初遇来自广州的丹丹和他的的妈妈,他俩就这样自己走了很多地方。他们俩与我们同路的时间最长,从巴音布鲁克到和静的班车上,我们再次相遇,并且一路结伴度过了那个难忘的218国道上的那一段,众人推车、众人拣石头填泥坑,一起赶上最破的西行火车。在塔什库尔干又一次相遇在冰山宾馆,结伴去红旗拉甫,最后在色满分别。在塔县,我们遇到登慕士塔格的南京人,他与丹丹他们同乘一趟班车,他的两个大包,我拎起其中一个已经迈不开腿了,他带给我们海拔5000米上的冰川融水,确实是个老驴。在塔县拼车还遇到了来自香港的John,一见面他就说他普通话不好,语言嘛对方能听懂就好了,他的英文不错的,回到喀什它直接去了和田。
   最后就是一路陪伴我们的“Rain”,别以为是郑智薰,是“雨”。新疆今年的天气不正常,雨水多。从乌鲁木齐到哈巴河县的路上就一直在下雨,第二天从哈巴河打算坐班车去白哈巴的,因为下了3天雨,路上多处塌方班车取消了,我们只得包车上白哈巴。在白哈巴上午天晴下午太阳雨,让我们看到了彩虹,双层的彩虹,这是北疆的雨。到伊犁河谷的赛里木湖边,我们遇上了大雨雷电还有冰雹,哈萨克牧民的毡包漏雨,冰雹在毡包里乱蹦,那么大的包包里找不出几块干的地方,锅和盆是用来接漏下来雨水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海拔高,也很美,因为下雨我们在火炉边上等班车,因为下雨去和静的218国道泥泞的可以陷车轮,翻货车。南疆长年雨水稀少,在喀什我们也遇上了飘雨。最后从喀什坐飞机回乌鲁木齐是个幸运又明智的决定,因为南疆铁路在吐鲁番被大水冲断了,全线封闭了,夜雨让乌鲁木齐一雨变成秋,好冷啊,我们还穿着短袖。
   写到这里,看看时间已经过了北京时间的零点,我还没有适应时差,因为在北疆10点天黑,到了喀什则是11点。感觉我又要倒时差了,虽然只有3个小时。(1116字)
  一路西行(一)——膜拜莫高
   2007年7月24日19:38分踏上k594,列车正点从南京发车,第一站便是敦煌。2007年7月26日8点未到,列车提前到达了柳园车站,一下车便先去售票处买去乌鲁木齐的车票,一问得知现在列车均不能正点,所以一律不售票。抛开对前途的不确定,我们找了车赶往距柳园100多公里的敦煌。车出柳园镇路上着实荒凉,全都是戈壁滩,圆圆的看那些土堆被黑黑的东西盖了个头蒙了一层,原来这些沙石中含铁,长期氧化以后成了现在的模样,这些砂石中还含有铜等金属成分,所以沿途还有一些矿场。含铁戈壁之后的一段尽是戈壁真的什么都没有,途中一辆出租车和大货车相撞了,出租车更惨一些,谁让你没人家块头大呢。纯戈壁之后便是一段盐碱地,白白的一片一片的,司机说盐碱滩只要有水就可以种上棉花,而且这里棉花产量还不低呢。一路上看到一些新栽的电线杆儿,电线还没接上,司机说这里的土地是留给“环境移民”的,这些移民的老家基本要被沙化了,所以政府把这里的盐碱滩给他们开荒,盖好房子做好基础设施让他们再移民过来。司机说前两天兰新线上出了事故,就在甘肃境内的武威张掖段,一辆油罐车停在铁轨上由于制动装置出了问题,经过岔道滑到了另一条正常行驶列车的铁轨上,一列正常行驶的客车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与油罐车发生了碰撞,客车司机被甩出死亡。出了事故柳园车站派车去救援,派去的吊车居然没起作用,又从武威调车去救。这些天6国军演又要运送军用物资出阿拉山口去演习驻地,所以我们早晨到达的这趟车是唯一比较正点的车次。
   渐渐地看到了杨树,看到村庄,快进城了。敦煌市区很小,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都在离城很近的地方,跟司机说好今天包他的车,晚上把我们送回柳园车站一起400块。穿过市区直接到了莫高窟,莫高窟是在背后的三危山的崖壁上历时1000年陆续开凿的,有的是独资有的是合资,这里汇集了众多善男信女们世代的积蓄,也汇集了1000年中国最先进的石刻、绘画艺术。买了门票160块/人,虽然有些心疼,但是想着这是为促进中国敦煌学的研究,保护华夏文化遗产,多少还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老外比我们多20块的门票,后来听火车站的售票员说80年代的时候,一张票可以看遍所有500多个洞窟。现在跟着一个讲解员从头至尾也就只能看到8个洞窟了。从一些攻略上了解到,可以多跟几个讲解员就可以多看些洞窟了,于是辗转几个团队先后看了29、323、331、16-17、328、61-62、63、96、130、148、172-173、237、428、427、332、334,我们一共看了16个洞。
   一部分是必看的经典洞窟96号大佛建于初唐,是中国第三大坐佛;第130窟 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莫高窟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象。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既庄严又慈祥的弥勒佛的表情,更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仅凿挖洞窟就用了4年,而绘制壁画则花了30年。
   第98窟开凿于五代,这是当时统治敦煌的曹氏家庭的家窟,其窟形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在窟的四个顶角多开了四个小佛龛,里面有四尊四大天王的塑像,窟门后的过道两壁塑有供养人的画像,北壁是张议潮及其家人,南壁是曹议金及其家人,本窟有着莫高窟中最高的供养人画像,那就是在东壁南面的于阗国李圣天供养像,高2.94米,上书“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其右就是曹议金的女儿、于阗国王后。
   第148号涅磐佛,据前室《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载,此窟是李大宾于盛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开凿。 主室佛坛上,塑涅磐像,长15米。涅磐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涅磐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经西夏重修)。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磐经变》。现存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 另外一个涅磐窟158号,没机会进去参观。
   在参观中发现现在供游人参观的很多洞窟中的塑像是在清代重修过的,可能因为清代重修了以后就没了研究价值,所以专供游人参观。而一些保存着初唐、甚至是北魏的一些洞窟则专门留给研究人员进入了,一个讲解员最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洞窟,全是后代没有重修过的,上面的飞天很经典颜色仍然很鲜艳。
   因为在没有游客进来了,讲解员业一一下班,自己也饿得不行,下午2点多离开了莫高窟,进城觅食。攻略上都推荐这里驴肉黄面,司机说现在达记得驴肉黄面,因为出了名,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了,他们都去顺张家吃。他把我们放在路口指好了路,我们自己找了进去。驴肉26元/斤,黄面3.5元/小碗,我们要了一斤驴肉最后没吃完打包了,黄面本打算叫上两小份,老板上来了4份,撑得我们不行。鸣沙山大中午去肯定会晒化掉,于是午饭之后就在敦煌城里闲逛,尝到了杏皮茶,比如西安的酸梅汤好喝,尝到了这里的李子也挺甜的。最后坐在了银行的顾客休息区里盼着太阳快落山,初来乍到,对时差认识不足,没熬到6点就出发去了鸣沙山。6:30太阳厉害得很,买好了票也不敢进去,只能坐在侧门口的台阶上发呆、等着太阳偏西。没想到这侧门的名堂真是多呢,一会儿一辆政府车、关系车,下来个人拿着电话呱呱了一阵,经过电话指点去正门口找人,不一会儿,正门口来人双方握了个手,于是侧门打开,畅通无阻了。闲来无事,拍照全都拍下来,一张门票120元(淡季20元,门票上还印着80元刚刚涨的价)什么服务也没有全部要另外掏钱,这些人不掏钱也可以进去,门票再往上涨也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反而与涨价的目的相背离。如果门票不高,自己掏钱也承受得起,何必欠你一个人情呢,现在人情债的价钱更高。对某些人来说,他把持的差事从原来的闲差变成了现在的肥差,想涨价就涨价他说了算,还有好多人来找他,清水衙门顿时成了车水马龙的地方,这个价是涨定了。谁让人家有尚方宝剑——我涨价我保护。以下是霸王车的牌照甘M00557、甘F25365、甘M22919、甘N17219、甘M03299、甘N08945、甘F15808、甘F00083,看看这些吉祥数字就晓得是些什么样的车主了。
   在门口等待的不愉快,让我们对鸣沙山和月牙泉好感全无,进了门更是窝火,观光车10元/人只去月牙泉,上鸣沙山、月牙泉骑骆驼往返60元/人,自愿租个防沙鞋套10元/人。没有什么选择的只能乘骆驼,刚上山就开始起风沙,劈头盖脸有些小疼,墨镜成了防风镜、眼镜布成了口罩,头发和耳蜗就不能幸免了,上到山顶想去划沙要再掏15元/人,连没兴致滑沙的我们想从滑沙出口处爬上去眺望一下也被驱逐了。坐上骆驼下山去月牙泉,就是在泉边停留了一会儿,风沙大的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旁边的水库给它供水,她就被掩盖与黄沙之下了。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印象差到极点,那120元的门票算什么?跟车匪路霸有什么区别啊?还是人家日本游客精明,在侧门口拉拉镜头拍了几张,就足够了,进去的景色也是如此而已,那个月牙泉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小池塘罢了,天天看免费,在里面钓鱼还不会被罚款,也不要忍受观景时劈头盖脸的风沙呢!!建议后来者鸣沙山和月牙泉景区以后到门口拍几张就可以走了,也别跟人家门票的事情怄气了,你涨去吧!
   出门已经8点多了,本没打算在这里住,我们径直赶往了柳园车站。12点到售票处一问,更是傻眼了到乌鲁木齐的车不是取消就是晚点时间未定,最早T54的也要等到早晨6点,前提是它不再晚点。从出口处的信息看到有兰州开乌鲁木齐的车是3点半道,打算买了站台票上去补票,可买不了站台票,只能先买了T54。先是在候车室坐等,然后流窜到三楼的软席候车室,有很多大大长长的沙发,在这里睡一觉也能行了。不到3点半来工作人员查看了我们的车票,因为是无座车票不给使用软席候车室,我们被驱逐了。将就在2楼客房门外的茶几那儿抱着自己的大背包打盹儿,只到早晨5点钟,客房里那些滞留的团队旅客的上了火车,我们被发现是非团队旅客,又被从二楼赶下了一楼候车室。好在大多数晚点的持票旅客已经走了,我们才能够找到一排座椅。盼星星盼月亮的我们又被告知T54晚点一个多小时,就这样在无奈的等待中我们在柳园车站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等车之夜。(3375字)
  一路西行(二)——轻吻乌鲁木齐
   2007年7月27日7时许,从上海开来的T54在晚点1个多小时之后,到达了柳园车站,我们也告别了难忘的柳园之夜。作别柳园让我们满心希望,上了车更是傻眼了,因为我们是无座车票只能上硬座车厢,车里挤满了人,大多是高眉深目的少数民族,心里有些莫名的害怕,眼见无立锥之地,还有餐车可以去吃早饭顺便坐一坐,熬到9点多就被赶了出来。只好又一次回到车厢,找些汉族人蹭点位置坐一会儿,然后4个人轮流坐一会儿。此时附近的6人座的维族小团队给我们让了一个座位,此举让我们对民族人的恐惧消除了很多。10点多车开到了哈密,终于入疆了,车上也有好多人下车。我们也陆续坐了下来,那6人座维族的团队里陆续从车座下冒出了好几个人,听同车的汉族人说,他们从和田来的,和田的少数民族都是很善良很老实的,这次深有体会了。2点多车开到了吐鲁番,下去的多上来的也多,车上显示车外气温41度,很多人趁停车都下去体验一下。海拔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吐鲁番,气温高自是当然了,不过这里太阳落山之后要比38度的镇江凉快的多。听吐鲁番上来的人说,因为6国军演运送物资,整个吐鲁番的街道都戒严了,3个吐鲁番的“广播员”坐在附近,怎么也睡不好了,邻座的和田的“葫芦娃”也从椅背后面探出脑袋听广播。在晚点1小时以后,下午4点钟终于到了乌鲁木齐。出站就遇上了缠人的维族小P孩儿,追着我们要车票,居然还敢围抢,越是抢越是不给,不给你们这些人制作假车票害人。
   根据计划,买好了明天去哈巴河县的车票,上午11点发车142元/人,地点碾子沟车站。算来我们在乌鲁木齐停留不足24小时,在碾子沟附近长江路上的棉麻宾馆住了下来,不算贵100元一个标间。五一星光夜市也就在附近,走路就到,收拾了一会儿出门逛逛这鼎鼎大名的“乌市标志”。这一路自然以“吃”为主,阿布拉德的馕、昌吉的二六工丸子汤、椒麻鸡、油塔子,都交口称赞。不过,没尝到卡瓦斯和酸奶,不过机会还会有的。
  2007年7月28日上午11点,我们的班车开往了哈巴河县。(819字)
  一路西行(三)——走在画中
   从乌鲁木齐出来,小雨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司机打开了收音机,里面一直在播放着关于旅游与天气的咨询。北疆在下雨,对前途有了一丝的担忧。上车的时候就发现有个和我们差不多的“游客”模样的人,在路上停车休息时闲聊,原来是个镇江人,他从兰州一路骑自行车到了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到喀纳斯骑行北疆,其中北疆的路线跟我们差不多,一起先到哈巴河县。
   攻略上的到达时间是晚上11点,我们的车7:30到了布尔津,8:30到了哈巴河。可能现在路修得特别好,自然行车时间大大缩短了。寻找住处花了些力气,可能客运站附近不是旅馆聚集的地段,这个县城此时路上也只看到10来个人。再三的比较和考量住到了“交通宾馆”,放下行李出门觅食。在一个小小的城市广场上打听吃饭的地方,原来这里分汉餐、清真餐。先是点了些烤肉味道还不错,价格也不贵,最后找了一家馆子吃了“黑蘑菇炖土鸡”,吃完已经凌晨1点钟了。
   交通宾馆在客运站旁边,打听班车也方便。据说去白哈巴的班车一天两班,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因为全程全部是沙土路,路况不好要视天气情况而定,均不提前售票。
   2007年7月29日
  我们担心的雨已经下了半夜,早晨也不见小。去买票时说10点的车没有票,下午4点的车也很能发不了。因为下雨冷得很,外套和长裤都必须穿上。吃了早饭,再打听包车的事情,根据天气和路况只有吉普车可以上去,包车的司机喊价500块,而班车只有21.4元/人。与其在此停留加上吃住的花费,还不如包车上去,而且这里的雨已经下了三天也快要停了,思来想去决定上白哈巴,谈好价钱400块一辆吉普车。
  这一路真是魔难多多,开了不久司机就说可能发动机进了水,油供不上老是熄火,停停开开开开停停,一路上都有人帮我们的车找毛病,帮着出主意。终于到了铁列克提,边防站检查了我们的边防证,喀纳斯管委会的收取60元/人的白哈巴门票。司机说,村里人对他们在这收门票很有意见,既然有门票收入,那就应该先把村里通哈巴河县的路给修好,现在路这么烂又收门票担心游客会越来越少的。从铁列克到白哈的路上,就已经可以看到界河对面的哈萨克斯坦了,司机指点我们看到了对面山头上的哨卡。下雨就显得格外的冷,一条长裤一件外套根本顶不住,幸亏坐在车里,不然真的会冻死在外面。又冷又颠在到达之前,忍不住把早饭已经全部吐光了。
  司机带着我们住到了一户图瓦人家,进门先穿上厚外套,又套了一条裤子,难受得厉害。坐在灶台边上烤火略微有些暖意,为了保险起见,晚饭只能吃一碗粥,山里一下雨,一切都会变得很糟糕。
  2007年7月30日
  天晴了,早晨的阳光驱散了昨天的痛苦记忆,新的一天,让我们对下面的行程充满期待。沐浴在阳光下的白哈巴真是美,一排排图瓦人的尖顶木屋,小山、蓝天、白云。吃过早饭,一天的闲逛和发呆开始,村里来回穿梭的都是骑着马拿着长长镰刀的男子,白桦树荫下的马路上处处是泥泞,还夹杂着各种粪便的味道,小心翼翼的找路,一定要盯着脚下随时出现的大小地雷。顺着路走上小山,村里的木屋一览无余,找块石头坐着发呆,不需要任何的导游自己的眼睛知道这里就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白哈巴就像个美丽的姑娘,不需要任何的粉饰,她的自然就是她的美,从身体里散发出来会感染你的美,只需静静地坐在她的面前,静静地看着她都是一种享受,看着她让我有明眼、净耳、静心的体验。山上还住着一些牧民,小孩子也着实可爱,“红纱裙”、“白纱裙”还有在粪土路上的“四小金刚”,面对我们的镜头他们也很友好,这叫做纯朴。
  一个上午都在静静的发呆遐想,午饭前趁太阳好,我们抱着一大堆的衣服,在村里的小河边洗衣服。河水是山上冰雪的融水,虽然现在大中午的还是有些刺骨。中午坐在主人家的凉棚里享受午饭,远远的就看见一个橙色的包包以自行车的速度进了村,于是我们同吃同住。下午相去村子的另一个方向转悠,没走出多远,就开始下雨了。山上的气候就是这样的不可预见,于是我们看到了“彩虹”,七色的彩虹,还是双层的,随着乌云的逼近,渐渐的成了断桥,虽然是短暂的美丽,也着实让我们觉得来这里吃的那些苦也是值得的了。
  晚饭时间,村子里来个武警来检查,现在因为是旅游旺季,村子里游客多,要求游客晚上锁门睡觉,明天可以包上一辆当地人的车子去一趟界碑。晚上快10点天黑了,从哈巴河县开来的班车才到村里,司机的修车零件也到了,图瓦族的索伦格热尔老人也回来了。老人的家住在我们对面,他的孙子唤作“桑德”,一个很可爱的3岁男生,索伦格热尔老人在白哈巴的图瓦人中很是有名,他保存了不少图瓦人的民族音乐。
  2007年7月31日
  早晨明媚的阳光下,索伦格热尔老人已经坐在自家屋前拉起了手风琴,他打开了屋前的蒙古包,里面尽是蒙古的陈设格局,还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画像。
  车子9点载着我们去界碑,经过岗楼和几个上下坡,界碑就到了。隔着界河,视野之内尽是哈萨克斯坦的土地,蓝色的界河水不停地流淌,对面立有哈萨克斯坦的界碑,还有一个戍边将军的墓碑。一直在边境上的旅途中,不变的话题就是“谁会偷越边境?”在中国哈萨克斯坦的大学学历是得不到承认的,因为中国初中水平就可以在那边上到大学。北疆地区的人一般会在哈萨克斯坦上了大学,然后在那边工作。
  中午司机找来了4匹马和向导,驮着我们的装备前往喀纳斯景区。价钱是4匹马+向导的费用一共是700块,可以省掉喀纳斯的大门票180和景区环保车费80,虽然只是便宜了一点,不算逃掉了所有的260,不过这一段路程确实是整个旅程中,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用走在画中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
  第一次骑马还是去年在亚丁村,隔了一年先要适应一会儿。自己拉了缰绳上路了,马的身上总是有很苍蝇,真是烦人,马尾巴不停的扫来扫去,马很馋不停地低头啃青草。所以必须拉紧缰绳,它才够不着地面上的草,它才会老实的走路,可我哪有那么大的臂力呢,一路上人马大战开始了。
  先是一大段山路,两脚踩稳马镫,用脚跟敲敲马肚子,它就知道前进,用缰绳控制好方向就完全可以了。上山要当心路边的树枝,几次被马儿搞得抱头躲枝,马身上出汗了就需要停下来休息,我们发现了传说中的野草莓和野蘑菇,这里看到这些一点都不稀奇,真的是随处可见,对我们来说如同发现了千年灵芝一般的兴奋。山后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马见到草原就有一种兴奋和冲动,脚步也异常的欢快。它的兴奋意味着我的危险,如果坐在马鞍上会被颠得腰疼,我只能站在马蹬上,一手拉缰绳一手扶住我的马鞍,以保全已经被颠得有点疼的屁股。中午走在没有树荫的草原上,热得厉害,四匹马都不停地点头,草长得及膝高,有些虫子会叮上马退吸血,一路上也不多停留,其实那一段是最美的景色。远远的看到了雪山,那是喀纳斯湖的水源,意味着我们已经绕过了售票处。这是空中出现了一群飞机,估计是为了6国军演集结的。
  4个半小时的颠簸,让我们终于下地了,不过这时走路有些困难。在牧民打草的房子里休息了一会儿,喀纳斯这边的人来接我们了,计划是坐从观鱼亭到总库的区间车下去直接到村子里。我们一行人刚接近路口就遇上了个穿西装制服的,估计是个什么级别的小领导,计划落空了。经过协商,我们把明天上观鱼亭的计划提前到今天下午,接我们的人把行李先带下去。
  观鱼亭在喀纳斯湖的山上,到了下午5点多服众早就唱起了空城计,可那观鱼亭还在1400多级台阶之上,不算轻松不算容易的到了山顶。风景是用相机永远记录不了的,站在观鱼亭上耳边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照完了咱们就下去吧!”
  从白哈巴到喀纳斯,已经让我们有个很多得不习惯,总觉得人太多了,景色变味了,整个喀纳斯就像城市中的某个公园,路是平整的,有尽可能多的各种安全措施,观景的路线是固定了,上山和下山的道路是分离的。除了那平静的湖水,没有任何让我们觉得有留恋的地方了。也许是我们对她的美期望过高了,所以对她的失望也越大。
  回到总库的图瓦人家,这家的大女儿真是活泼开朗,主动跟你说话,她叫“娜娜”蒙古族,开学就该上小学了。到布尔津县上读汉族小学,她主动邀约我们明天和她一起去山上摘野草莓。这里随处可以看到5、6岁的孩子骑马,男孩子在马上更是神气十足。从攻略上抠出的信息说,从贾登屿出门可能会被查票,于是从进了景区开始,就在捉摸如何出“贾登屿”,一看时间,已经过了零点,已经是建军80周年的纪念日了,于是发个消息给自行车驴友祝他“节日快乐”,因为他持有军人证。
  2007年8月1日
  为了避开人流,早晨8点就起床了,因为8点景区里就会有第一班车。对喀纳斯的第一印象不好,自然游行不是很浓,坐上区间车更是感觉像是在九寨沟,也许是领导们去了九寨沟取经,全班照抄了九寨沟的旅游管理模式,连游客服务区的自助午餐、湖边的栈道也学得一模一样,可惜喀纳斯没有一路跳跃着的湖水。
  今天的运气还真是不错,区间车刚转过一个弯就看见前面晨雾缭绕,这里是神仙湾因为晨雾缭绕又如仙境,取名神仙湾。时间是北京时间上午9:15左右,欣赏了一会儿也就散开了,沿途有停靠了月亮湾和卧龙湾。逛完三湾,总想去湖边走一走,上行至湖边。这里被游船码头和漂流点占据,哪里会有逛逛湖边的兴致呢?此时收到自行车驴的短信,他顺着白哈巴到喀纳斯的油路骑到了景区,于是我们邀请他一起吃午饭(干粮),回去闲聊。
  昨晚想出的N多种逃避查票的方法都被一一的否决了,索性胆大一把就这么出去,有哪个正规的景区出门还要出示门票的呢?就是被问及准备好了说辞,不管怎样最多再买门票罢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心大胆的坐上了下行贾登峪的区间车,径直走出了大门口。出了大门,感觉就像是中了彩票大奖一般得开心!
  4人正好一辆出租车一路下坡的奔向布尔津。来喀纳斯的游客多,可以从布尔津住宿的紧张程度上得到反映,最后又住进了交通宾馆,4天没有洗澡了,我们自己也无法忍受了。 (3874字)
路西行(四)——日夜兼程(上)
  
  
  
  2007年8月2日
   早晨先买好了晚上8点从布尔津开往奎屯的卧铺大巴,这时已经只剩下了下铺97元/人。经知情人介绍晚饭去了当地的“美食一条街”,吃了多天的清真味让我们特别的想念有叶子的蔬菜,坐定之后先问有哪些蔬菜。从攻略上获得的信息,这里也是上的烤狗鱼很有名,一打听夜市上烤狗鱼都很小,于是点了一个红烧狗鱼68元。狗鱼是一种冷水鱼,食肉的牙齿很锋利,川菜师傅做得也不错,所有的菜一扫而空。
  在布尔津车站等从哈巴河县开来的班车,过了8点它还没有来。在候车厅遇见了“背包女侠”,肤色被晒得黑黑的,前后两个背包都比我们的背包大上一倍,一眼便能看出是个独行的“驴”,何况手里还拿着一本英文版的“China”。相逢何必曾相识,闲聊了几句,她今天从贾登峪下来想直接去奎屯,可是这时候票已经卖完了,她只能在布尔津休整一天,于是我们先走一步了。
   第一回坐上卧铺大巴,上车居然是先脱鞋,颇有些新鲜,过道全部铺上了地毯,车子很新也挺干净的。
   2007年8月3日
   早晨4点半车到了奎屯,我们的习惯感觉这个时间离天亮已经很快了。可是这里是新疆,四周除了拉客的出租车,根本看不到人,钟点房也难寻只能去亮着灯的餐馆边吃边等。7点终于天亮了,买上8点首班开往伊宁的班车85.5元/人。
   车出奎屯,路是沿着天山修的,道路很平整,因为连夜赶路这一夜睡得不踏实,在车上我们都睡得香得很,等感觉车开始摇摆的时候我们已经到达了赛里木湖边,司机在我们的车票上签上了“自愿下车”之后,才把我们在湖边放下,下车就有拉客的为了我们一圈。“去看看我家的包15元一个人”、“骑不骑马啊?”七嘴八舌的,这时候对面来了个骑摩托车的像我们喊“去我家的包吧?20、20一个人”,不要我们理会,这群人已经冲他打趣道“你回家宰羊去吧!”最后我们住进了一个回族小伙子的包包。这里住在牧民家很便宜,这是攻略中提及的,4个人50块租下了整个包。包里的陈设就够我们欣赏很久的,木头支起骨架,外面蒙上毛毡,下面一个大大的圆形的木板,在上面铺上地毯就可以了。这个包里四周是主人的奖品,都是骑马比赛获得的挂毯,这些毯子毕竟只能属于这里,到了南方潮湿的空气会把它变得千疮百孔,沦为蛀虫的腹中餐。
   今天的天气时阴时晴,这也挡不住她的美,比喀纳斯湖要美得多,大得多;你可以在湖边很安静的走走,湖水清澈水中的石子上的花纹清晰可见;湖面很大,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海边的水天相接,你可以把向岸边涌来湖水的当成海边的浪花。只要是四周没有喧闹的人流,这里是个好地方,美丽的地方,虽然今天的天气不好,没有看到她最美的样子,但是这与我们眼中充斥的那些俗物相比,她已经让我们明白“宁静之美”,和白哈巴一样这里也是值得停留的地方,于是有了多住一日的想法。
   回到住处,开门就与湖面相对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山里的天气很多变,只要早晨阴着当天多半会下雨,雨真的就来了,带着雷电兄弟俩,还带着另一个表兄——冰雹,我们这一夜的抗洪抢险来开了序幕。雨点和冰雹从毡包顶上蹦了进来,因为顶上的那块“天窗”遮不严实。于是4个人只能蜷缩在包里难得的还干的地方,下了雨冷得厉害。雨和雷电兄弟没有走的意思,渐渐的雨水顺着木梁开始流了进来,为数不多的几块干的地方也失去了。天黑了,包里生了火取暖,在干的地方铺好被子睡觉,刚开始入梦就被滴在脸上的雨水打醒,此时已经被子湿了一大块,只能重新调整。盆和锅都用来接雨水,主人更是没地方睡了,只能去邻居家借宿,这场真是这里的特大暴雨了,这里是新疆。
   这一夜的折腾,让我们的游兴骤减,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地方,伊宁便成为我们向往的天堂。
   2007年8月4日
   2夜都没睡好觉,让我们疲惫得厉害,在湖边找了车子赶往伊宁。这里正在修建赛里木湖至果子沟的高速公路,架桥钻洞的工地处处开花,因为昨天的冰雹这里出现了塌方封路。一路上就感觉这个司机不太老实,油得很。到了清水河他不走了,他说因为他的驾驶证被交警队扣了,他不敢去伊宁,想让我们坐清水河—伊宁的班车(依维柯)走。4个人包车的价钱和班车的价钱当然不能相同,于是我们拒绝下车,何况来客的司机已经围住了车子,据说这里是清水河的客运站,可是混乱得很。看我们不肯下车,一个身穿警服的人钻进了车里,口口声声说“司机没有驾照要扣车,乘客下车这与你们无关”,于是我们要求这个穿警服的人出示一下证件,他就找理由说没带。被我们的一番追问之下警察下了车,我们于是要求司机把车开到交警队,我们愿意在那里下车,这时候穿警服的人对司机说“他们到那里会说你诈骗!”。好容易劝说司机驶离那个人多嘴杂的地方,多付了10块钱给司机他联络了一辆本田雅阁,此地不宜久留拍下了那个无良司机的车号直奔伊宁。
   清水河是个“丁字路口”,向西28公里到312国道的终点霍尔果斯,那里是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向南60公里就是去伊宁。这一切的不顺利让我们只想着去伊宁休整。
  直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客运站对面的“宝地宾馆”,为了休息直接去超市买了些东西当晚餐,我们需要好好的睡觉。
   2007年8月5日
   伊宁在我们的计划就是休整的地方,下午在楼下发现了一家昌吉丸子汤店,点了牛骨头、拌牛舌、丸子汤,当然还有免费的油塔子,4个人才吃了36元真是便宜又好吃。打车去伊犁河大桥,司机是个汉族人他说伊宁的路边到处都是果树,现在苹果和酸梅果都已经挂果了,可以随便摘着吃。这让我们这些文明游客吃惊不已,他停车到路边帮我们摘到了几个苹果。攻略上说,这里每天傍晚都有维族人到这里来结婚,刚下车我们就遇上了一对。新郎新娘已经穿上了西式的衬衫和婚纱,伴娘也是礼服,不过新郎头上的维族帽子还是具有民族特征的,还有就是维族音乐的陪伴,在伊犁河边手风琴自拉自唱着实别具一格。在亲友的簇拥下,在路人的眼神祝福中,一堆堆的新人会到伊犁河边,趁着夕阳照像。就这样一对接着一对,维族人结婚不会特意挑日子,只要双方都有空就可以了,当天傍晚一定会来伊犁河大桥这里。这里是伊宁最值得来的地方,在这里看日落更是美得不行。羊群、马车、婚车混杂在一起通过大桥,就是有一点拥挤,不过还是井然有序的。
   伊宁是薰衣草基地,在车站附近处处可以看到卖薰衣草制品的专卖店,伊帕尔汗的广告招牌最多。打听了一下薰衣草和单方精油的价钱,因为在客运站附近贵了一点,可是去生产基地又太麻烦。当地人也不用这些东西,只有游客和生意人才会买,很后悔没去霍尔果斯,更恨那个司机,车号新F26015蓝色面包车。
   已经休整了2天,已经买好去那拉提的班车,继续前行……

一路西行(五)——日夜兼程(下)
  
  2007年8月6日
   上午10点,去那拉提的依维柯开出了伊宁,一车基本都是自由行的游客,在车上我们第一次遇到了丹丹和他的妈妈。下午2点多,到了那拉提镇,先找了地方住下来“雪域宾馆”50元住一个三人间,把三张床拼起来就行了,因为他家标间的马桶不太能让我们接受。
   一路上都听说那拉提的草原是最美的草原,花儿开得最漂亮,所有来伊犁旅游的都必去那拉提,可景区的门票现在120元/人,也听说当地人带你去另外一个差不多的草原,只要一半的价钱。因为有了鸣沙山门票的阴影,对这里的向往立刻减少了许多。
   这里可能团队游客居多,被旅游开发得太厉害了,包车带路的都很难找到。在别处我们这样4个人出门肯定会被拉客的围住的,而在那拉提我们被冷落了,对那拉提的兴趣基本没有了。
   到了那拉提下一站就是巴音布鲁克,然后从巴音布鲁克去库车,再从库车坐火车去喀什,开始南疆的旅程。而这一段是我们最没有把握的地方,于是在那拉提镇打听怎么实现这条路线。很多信息是从巴音布鲁克到库车的路很不好,全是山路而且包车价钱很高,只有越野车才能跑这一段,有人建议我们直接去和静县,在和静也可以坐上去喀什的火车,天黑之前联络了去和静的包车,就等明天出发了。
   2007年8月7日
   早晨8点,准是从那拉提出发,越野车四人宽坐,又有一路美景陪伴,这才是旅行的乐趣。我们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这是属于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语言、文字、报纸都是蒙古文。巴音布鲁克草原是继白哈巴到喀纳斯山路上的那段草原之后,又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是个夏季牧场,牛羊都放到山上去吃草,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气温也不高很凉爽。之前查过些信息就知道当乌鲁木齐喀什都是30多度的时候,巴音布鲁克只有8度,所以是有心理准备的。10点半到了巴音布鲁克镇,这里开始下雨了,雨下得还不小,在新疆下雨人们都不习惯于打伞的。因为下雨,和静那边的车开不过来,司机带我们买了从巴音布鲁克开往和静的班车,坐在客运站的值班室烤火和等待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12点半,我们终于坐上了班车,丹丹和他的妈妈和我们在这趟车上又一次相遇。班车一路带人,司机说这里人多车少,超载也是无奈。沿着218国道我们奔向和静,地图上有明确的标注。不知到了哪一段开始修路,所有的车只能从新修的路旁的便道上走,便道很泥泞而新路已经铺上了沥青。司机说现在还没有开通,开上去被抓到要被罚款的,于是安全起见全车的乘客下车走油路,司机开车走泥泞的便道,这样一番折腾也能忍受,可这还不是可怕的地方。这样泥泞的路让三辆班车汇合到了一起,其中一辆是早晨8点半从巴音发出的,这三辆车在我们的司机的带领下,开始通过那可怕的路段。这是山路,泥泞的很,对面开来的卡车已经陷在了里面,幸好有大型的铲车才把他推了出来。好多对面开来的车都调转车头回去了,只有修路运送物资的车子还在尝试着开过来,泥泞和颠簸让一辆运煤的卡车在我们视线范围内侧翻了,而我们这三辆车也是轮流陷轮,三车的男乘客都互相帮着推车,有时候推车还不行,只能全车人捡石子填泥坑。又冷又饿,我们已经一天没吃过一顿饭了,只靠着从伊宁带来的干粮。这段路只能互相帮助,黑夜的山路静的怕人,没有手机信号连打110都是不可能的。当我们这开出最后一段泥泞之后,司机也开始开启了音乐,我们终于可以直奔和静了。
   凌晨2点,我们终于到了和静县,直奔火车站,2点多有一班去喀什的火车,直接奔进站台。在站台上就赶快脱了厚的抓绒外套,和静比路上热得多,火车来了……
   2007年8月8日
   凌晨2点10分,火车驶离了和静车站,补票到喀什58元/人,无座。坏运气总算到头了,我们赶上了火车,不然只有到晚上21点的车。这是一辆绿皮车,上了车更是震撼,比上次上T54还要吃惊。硬座车厢的座位下面已经睡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是毛毯子铺在座位下面,他们睡得好香呀!补了票,连走了好几个车厢都找不到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幸好还有一节预留给库尔勒的车厢可以坐一坐。车过库尔勒就把那一节车厢塞得满满的,我们也被挤到了车厢的接口处,四个人在地上铺了随身带着的一次性台布蜷缩在地上,困得厉害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我们也抵挡不住睡意。已经一天一夜没吃没睡了,又饿又渴。看到有推车卖水卖盒饭的,我们如同看到救星。今天是距明年奥运会开幕整整一周年的日子,今天我们确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人回味。
  这趟车是有站必停,车慢人多,上上下下的还是满满的车厢。座位是不要想了,还是窝在车厢接口的地方比较稳妥。每次到站,睡在我们对面门口的两个维族人都会迅速的让开给列车员开门,因为我们打听好了,到库车之前都是开他们那边的门。到了库车,我们也不得不时常起来让路,睡不好了,蜷缩在那里也难受,于是只能睁着眼睛发呆。整个车厢基本都是维族人,所以我们这样的汉族面孔一眼就能被认出来。坐在我们附近的16、17岁的维族巴朗子逗我们说话,和他的朋友商量半天结结巴巴得挤出几句汉语,跟他说话就跟老外说话一样,对他们来说汉族人就是“外国人”,语言和生活习惯完全不同。行驶在南疆戈壁上的列车被炙热的太阳烤得像个烤箱,这个车子还没有空调,我们被闷得受不了。只能去车厢开窗的地方站着,中午去餐车要从我们所在17号走到4号,真是长途跋涉因为每节车厢都是满满的,还有去接热水的方便面大军,遇上他们只能在人堆里挤出去。这一顿是我们公认的最好吃的一顿,番茄炒蛋鸡蛋好多啊,酸辣土豆丝真是入味,车子虽然破了点,不过车上的厨师手艺不错的。在餐车我们碰到了丹丹,他和妈妈在库车不到了卧铺,这趟车唯一一节卧铺车。于是我们从餐车到了卧铺车厢,和丹丹母子闲聊开来,他们从广州来,妈妈带着儿子走了很多地方,去过川西、甘南、青海和西藏都是自由行。
   在整整的17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喀什。离出口处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走,站台上好多人是来接亲友的,我们也是头一回看到站台上亲人相见之后眼泪汪汪、抱头哭泣的景象。感叹维族出去一趟不容易,坐这个车子去乌鲁木齐要30个小时,然后乌鲁木齐去内地,更是远得不得了,幸亏现在火车已经6次提速了。这么远的路,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就只有2趟车,这么多人要做,为什么不多开几趟,至少可以把条件改善一下吧!有了这样痛苦的经历,我们再也不想坐火车回乌鲁木齐了,于是打定主意买回乌鲁木齐的飞机票。
   喀什的城市规划把火车站和飞机场都放在了城外,为了以后的城市扩大。打车进城还真得挺远的,进城直奔定好的宾馆——地委旁边的金穗源。
   从伊宁到喀什,我们汽车加火车足足两天一夜。(5127字)

一路西行(六)——奔向红旗拉甫

   到了南疆感觉这里常常看到的是荒凉,感受到的是炎热。坐在去宾馆的出租车上经过老城,感觉它就是些土堆,也许是我对她的了解不够,不知其魅力所在。到了喀什,是为了上红旗拉甫,虽然辛苦了一点。
   2007年8月9日
   早晨顾不得日夜兼程的疲惫,决定今天上塔什库尔干(海拔3100米)去。从攻略上获得信息是有班车,于是我们到了塔什库尔干驻喀什的办事处,班车会在这里停靠,可惜来得晚了些,一趟班车已经开走了,只能和另一父子拼车上山去80元/人。上塔县的路今年刚刚修完,还没有正式竣工,不过已经很平整了,路程也由原来的8个小时减少到现在4个半小时。车到盖孜边防站,所有的非塔县居民都要出示边防证,边防检查也就是让武警看一下身份证和边防证,感觉也不是很仔细。估计看看我们的性别和民族就很放心得让我们过去了,因为我们不会有偷越边境的嫌疑,我们也不是什么东突份子。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让我们不禁担忧山上会不会下雨,因为我们已经被下雨折磨过多次了。司机说山下阴沉,塔县肯定是晴天,一路上因为多云雪山总是被盖了头,转过一个弯儿便是白沙湖,湖对岸是几座连续的沙山,不是鸣沙山的那种黄色,是白色的很干净的。继续上路就可以远远的看见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95米),也看到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95米)公格尔雪山。他们把卡拉库里湖(海拔3600米)环抱了180度。卡拉库里湖,意为“黑海”,湖深30米,总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应该是这趟旅程中最美的一个高山湖泊。慕峰终年积雪,山顶雪层厚度甚至超过200米,冰雪将慕峰遮盖得严严实实。十余条冰川自顶峰沿着陡峭的峡谷如奔腾的河流般倾泻而下,在山脚因坡度变缓,形成一处处瑰丽的冰塔林奇观。这里的冰川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230亿立方米,正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事实上,慕峰也是南疆最重要的水源地。在世界上海拔超过7000米的雪山中,慕峰是最容易攀登的,而且是最安全的。
   经过最后的一个达岅,我们到了塔县。从喀什到塔县中间要经过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境内,这里克尔克孜人聚居的地方,我们还能看到男人们头上民族的帽子。
   塔县是塔吉克人聚居的地方,这里很多牧民的亲戚就在塔吉克斯坦那边,他们走亲访友来中国都要捎带上很多的面粉,据司机说这些东西在中国便宜得很面粉60元/袋50斤,而在塔吉克斯坦却要相当于人民币260元/袋,没想到差价会有这么大。这里的牧民基本都是流动的哨兵,牧民在山里放牧遇到陌生人会跟你说话,感觉不对劲的都会去报告,然后就会得到奖励的面粉,一般每户牧民都是民兵。这一带海拔高水土流失的厉害,很多地方是不适宜放牧的,政府给这些牧民在山下盖好了房子让他们到山下放牧,可是住不上半个月他们又上山来了。前几年喀什附近的珈师发生过地震,所以政府出钱让牧民修建抗震房,每户5000元,一路上都可以看到盖好的抗震房。中国政府修好了从喀什通红旗拉甫的314国道,也免费给巴基斯坦那边修了路。中国跟这些邻国做生意赚来的钱,也都基本上花在给他们身上了,确实如果没有边境的贸易带动,这一带就和阿富汗的情况差不了多少,也多了一个不稳定的地方。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谁会跟你造反闹事呢!稳定是一切的经济活动前提,在这体现得很彻底。
  放下行李,就打听去红旗拉甫的事情,一要办观光证,二要找人拼车,三要找车。边防站办理观光证的地方在中巴友谊路上,不巧的是走到门口却被告知领导们在开会今天办不了,而且观光证上还要写上车号等信息,所以必须先找好车找好人才行。闲逛了一圈县城回到住所,向老板娘打听有没有适合拼车的住客,听说有一个妈妈带着儿子的也住在这里,于是我们敲开了房门,正是丹丹,这是我们的第三次相遇。他告诉我们他妈妈和路上遇见的一个叔叔也去办边防证了,真是太巧了,于是我们给他留下了联络号码。出门找车,路上司机就说现在无论是什么车来回红旗拉甫300元/车,自然拼的人多每个人的花费就少了,最合算的就是面包车6个人。在县城“购物中心”的十字路口我们遇上了丹丹的妈妈和他路上认识的人,本来想打电话给送我们上塔县的司机师傅,可是他已经回喀什去了,只能再找人拼车。路上游客和当地人很容易被区分开,于是我们见到对面游客模样的一男一女,主动上去询问。在交谈中发现其中一个正是在布尔津车站遇到的那个“背包女侠”,她是马来西亚人,准备从那红旗拉甫去巴基斯坦,她喊来了路上遇到的朋友——John,从香港来要去红旗拉甫。我们凑足了5个大人一个孩子,也联系好了一辆面包车。
   于是我们一起晚饭,边吃边聊。和丹丹妈妈认识的人,让我们称他“老蔡”,他是去爬慕士塔格峰的。因为山上天气不好又出现了雪崩,他才被迫撤了下来,在路边上了到塔县的班车。
   这里到了11点也不见天黑,所以石头城我们也进不去了,因为管理员12点才下班。
   回到宾馆,老蔡送给我们一杯5000米上的冰雪融水,他用保温杯带下来的,还很冰。很甜,很回味。
   2007年8月10日
   为了赶在大批游客之前,我们8点半就到边防站办观光证,一路畅通无阻。路修得很好,来回只需要4个小时,这里因为是边境地区人少得很,所以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好多野生的旱獭肥肥的肉孜孜的,真是可爱。一旦停下车来,它们又一溜烟的跑开了,警觉地看着我们,旱獭多了他们打的地洞就会破化草原。老蔡说他们在山上扎营的时候,晚上会听到帐篷边上唏唏嗉嗉的声音,那是旱獭在他们丢弃的干粮垃圾里面找食物的碎屑吃;在山上上厕所也都要找旱獭的地洞,原因我也没问。
   到了哨所,一个士兵和我们一车到了界碑,他的职责就是维持秩序,双方的游客不能靠得太近。因为巴基斯坦这边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巴控区,靠近阿富汗而现在塔利班政权大量种植罂粟,也是毒品的产区。攻略上说如果界碑游客过多,停留的时间就会缩短,今天我们是上来的第二辆车,所以停留了将近40多分钟。4500米老蔡的手表显示了红旗拉甫的海拔,我担心自己的高原反应基本没有,可能去年有过了,今年就不会了。不过冷是一样的,两件外套必不可少,其中一件还是抓绒的。不过没戴手套,让手有点受冻,不过在忍受范围之内。
   下午2点回到了塔县,我们也恰巧赶上了回喀什的班车51元/人。在色满宾馆对面的一家维族馆子,我们一起吃了分手饭,丹丹和我们依依不舍,他们要坐11号的火车回乌鲁木齐,而我们则是13号凌晨的飞机。
   2007年8月11日
   今天先去英吉沙,想去那里买几把手工的小刀。虽然喀什和乌鲁木齐的巴扎都有得卖,不过去一趟也很方便,到客运站发现这里是火车票的售票点,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于是我们把多买的火车票拿出来卖,第一回卖火车票也新鲜,也第一回见识到了黄牛。不一会儿卖出去了两张下铺,打算从英吉沙回来再卖。
   英吉沙离喀什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8元的车费,一路上司机不停的用维语喊着英吉沙,这也是我们唯一学会了的一个词。
   晚上我们到了喀什的巴扎,这里是很多新疆干果的产地,比如巴旦木还有无花果,所以这里要比乌鲁木齐还便宜。在市场里基本都是维族人的摊位,比乌鲁木齐要民族味更浓一些,在巴扎外面我们看到了卖新鲜无花果的,也就入乡随俗的蹲在地上,用叶子包着无花果吃,我本来就爱吃无花果,何况这里的无花果甜得更厉害,手上粘糊糊的,1块钱可以吃4个。
   2007年8月12日
   昨天买的小刀不可以带上飞机和火车,邮寄是最保险的。退房之后准备去逛一逛老城和清真寺,可计划就被一块毛巾给耽误了。原因就是我们房间的毛巾沾上了西瓜汁,退房的时候说洗不掉,要让我们赔偿。结果最后我们跟经理交涉,不仅没有赔偿还愿意补偿我们的时间损失。不过这个事情让我们再不想在喀什呆了,最后直奔机场。
   2007年8月13日
   凌晨2点多,我们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在乌鲁木齐落地了,此时乌鲁木齐正在下雨,我们穿着短袖。来接我的舅舅说,今天幸亏你们坐飞机来,不然就会被堵在火车上。吐鲁番下大雨,洪水把南疆铁路冲断了,这时候我们自然的想到丹丹和他的妈妈,但愿他们一路平安!
   2007年8月14日
   休整一天
   2007年8月15日
   中午11:51,我们的火车驶离了乌鲁木齐,回家还有50个小时了 。
   2007年8月17日
   中午13:20,正点到达南京,我们回来了。25天旅程是我们有一个珍藏的回忆!(3011字)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73621/4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