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怒江大峡谷和腾冲游记(五)

[游记]怒江大峡谷和腾冲游记(五)

2008-05-12cncn.com

D4:贡山——丙中洛——仙女洞——四季桶——五里村——秋那桶(宿秋那桶余新民家)农历三月十五正值怒族的仙女节在丙中洛有隆重的节日演出祭祀活动。所以我们打算早起先去仙女洞,再去秋那桶。仙女洞从丙中洛镇出发来回七八公里,重丁村到秋那桶十七公里。天啊!当天我们要徒步二十五公里。好在平常坚持锻炼,但一天走二十五公里还是头一次。——840丙中洛风景区收费站门票50元。过了收费站不久,我们便到了怒江第一湾,怒江在这里惊鸿般的转身,成就了这U字形的大弯,而隔江望去,一个天然的半岛——坎桶,坡势缓和,大片绿油油地草地让它显得格外的殷勤,让人想冲上去撒野,原来的“麻风湾”变成了丙中洛的风水宝地。过了怒江第一湾有一个颇似第一湾的桃花岛,比起第一湾更为温婉和秀美,如果二月底三月初来此,一定是满山桃花盛放。车再行几步,窄长的道路忽然变成一片开阔明朗的空间,一个笼罩在淡蓝色薄雾里的山村小镇豁然展现在面前。四周是雄伟壮观的雪山,隐约可见的山峰顶部莹亮的积雪,然后苍翠的绿色便从山峰上逶迤而下。这就是丙中洛,怒江大峡谷内最大最有名的坝子,它位于“三江并流”的腹心区,当地人坚贞不渝的相信这就是“香格里拉”。——1100丙中洛镇由于一年一度的仙女节而热闹非凡,传说仙女节是为了纪念怒族传说中叫阿茸的姑娘,她天质聪慧,发明了溜索,还开凿山洞引入泉水,而她死后化为岩石,从上面渗出的泉水甘甜无比,能治百病。从丙中洛到仙女洞的路并不好走,水塘、烂泥、碎石,还要爬坡,这条路不用向导,因为去祭祀的当地人实在是太多了。怒族、傈僳族、独龙族、藏族可以一起过怒族人的节日,在这里往往是不同的民族的各个家庭成员可以和平共处在一个大家庭里。一路上,我们看到当地的村民背负着鸡蛋、米酒、鸡、鲜花、种子、稻谷作为贡品结伴而行。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爬上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山坳,那里有许多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村民叩头献礼,仙女洞洞口挂着很多的经幡,有喇嘛点燃松枝,一旁普化寺的喇嘛在打鼓诵经,走进洞口,小喇嘛会将盛好的小杯圣水递上来,果然是甘甜无比,还有怒族姑娘递上的米酒还是满醉人的,我们纷份同怒族人姑娘合影。据说这里的活动会通宵达旦,众人共饮,载歌载舞,祈求仙女山神保佑安康幸福。——1300回丙中洛镇,简单地吃了米线,继续上路,我们的目的地是秋那桶。原打算是帐蓬、睡袋各自负重徙步的,还好我们租了四匹马,每匹马一天是150元。帐蓬睡袋防潮垫可以打包马驮了,老白说我们“腐败”,还好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要知道帐篷睡袋防潮垫少说也要56斤,大家对自已的负重能力,心里都没底。从丙中洛重丁村的丁大妈家出发向怒江上游走在约三公里,我们看到了两座三峰拔地而起,像石门般 地锁住了野性难驯的江水,这就是石门关,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离得最近的地方。石门关是丙中洛的后院大门,向导小传说历史上怒族人与藏族人曾在这里交战,崖壁上至今还留有雕镌的藏文,旧时出了石门关,道路更为泥泞,如今修了柏油路,小车也只能勉强通行。我们是轻装上阵,石门关只是起点,就有人喊吃不消了。——1515石门关外3公里有个小村四季桶。几栋木屋是典型的怒族石板房,木屋旁麦田里随着微风翻着麦浪,房前屋后码放着整齐的劈柴,院落没有围墙,也不上锁。马、牛、羊悠闲地吃着嫩草,狗啊猫的懒散地趴着,还有一所云南中医学院援建的希望小学,这里到处都是一派柔和的景象。继续前行近2小时,突然间江对面山麓处有一大片平缓的坡地,缓缓上升的坡度、错落有致的农舍,绿油油的麦田,弯流而过的怒江,阳光笼罩着整个村庄,满眼的葱郁。“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这些词语虽说有点媚俗,但我想不着更好言语来形容它。这一路走来,虽然艰苦累人,火辣辣的太阳好毒,狂擦防晒霜,太阳帽、太阳镜、防紫外线头巾全副武装,还有我那条防水不排汗的运动裤,只感觉豆大的汗珠直往裤腿里灌,比洗桑拿还“爽快”,瘦身健身全齐了,但看到这被驴友们喻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五里,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再前行一段,发现一条羊肠小道嵌在对岸峭壁上,据说这就是当年盐茶马帮前往西藏的通道。终于是走到了文革期间修建的连通悬崖栈道的木板吊桥“朝红桥”,虽说不能和旁边的钢吊桥“秋那桶桥”相媲美,但它将会和秋那桶、五里村、四季桶、石门关、重丁教堂连成绝美的风景线。过了朝红桥往右走半小时可到五里村,往左是秋那桶,还需要2小时。桥的尽头靠着一木牌上面写着“茶马古道——德拉姆”是田壮壮当年拍茶马古道时留下的。老白说明天进五里村再翻过一个山头可以到达重丁村。先行的队伍在泰尼打拉桥修整,我没停继续上路,脚下的路是越来越难走,即使是马帮走的路也是羊肠小道,我们为了抄近路,爬上了无路的山谷,时常是连拉带拽的,后人踏着前人的脚印,此时已无暇顾及身旁的美景,埋头走路,这里是秋那桶峡谷,这里的原始森林茂密,瀑布众多,真正有了徒步的感觉。但背包行进的话,可要当心脚下,乱石、泥坑、悬崖处处都是陷阱,一不当心轻则挽了脚,重则坠入山崖,好不容易进了村寨已是夜色降临。——1900到达秋那桶村余新民家(0886-3519691),此时村里静悄悄的,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狗倒是满村都是,而且一见外人便狂吠不止,但这并不会让我心生恐慌,反倒是觉得是自已破坏了这小村的安宁。余新民家由于我们的到来热闹起来,落在最后的张老师,张海龙、老虎也陆陆续续地赶到,主人家为我们杀了一头猪,58斤。不知是路上喝了点酒还是中暑了,我有点头晕,休息了会儿,感觉好多了。晚饭菜吃的是猪肝大蒜、西葫芦肉片、猪手白扁豆汤,吃完晚饭已经是9点了,老白,幺哥架起铁网,烧起碳火,淹制好的猪肉碳烤后又香又有嚼劲,要是能切得小点烤得会更香。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余新民家是藏族,余大叔和余大妈天生的好嗓子,他们在里屋边喝酒边唱开了,安认了“干爹”干妈,干爹干妈怎能不露一手,“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红”这样的高难度歌曲都不在话下。在我们的鼓掌声中,余家的三兄弟轮番上场,他们的激情演唱,“征服”了大家,他们的歌声一点也不亚于专业歌手,藏歌节奏明快、高亢激扬,傈僳歌悠扬抒情、婉转缠绵,而汉语的流行歌曲也丝毫不逊色。曾自称是KTV麦霸的男生们自然是不服气,在帐蓬里唱开了,这里是“美丽的香巴拉”那里是“国歌”,这时唱“耶利亚女郎”那里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此时歌声、笑声、语声、醇酒的香气、炊烟的香气,在空气时交织出熏人欲醉的浓烈气息!眼前这些纯朴的村民在物质上或许非常贫乏,但他们脸上每一个笑容却是那么的单纯和满足,追寻千里,在秋那桶这放声高歌的夜晚,我忽然明白,原来快乐可以如此的简单。闹得折腾得到凌晨,搭帐蓬、防潮垫、睡袋,这还要感谢老白为我们准备的睡袋,暖和而干净,钻进帐蓬,只听到几声狗叫,就进入了梦乡,可能是太累了吧!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9237/1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