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入埃及记——拜访法老和他的子孙们曾经生活的国度11 |
[游记]入埃及记——拜访法老和他的子孙们曾经生活的国度11 |
2009-01-07cncn.com |
(照片请访问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xxlz/) 第07章 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从女王殿出来,原本应乘坐我们的大巴再重新南下过桥回到尼罗河东岸的,但是聪明的娜娜却另辟蹊径,带我们来到西岸的一个小码头边,一行20人飞快的上了渡轮,只10分钟就穿过尼罗河来到了东岸。娜娜导游得意洋洋的告诉我们:“这不是公司安排的哦,是我自己安排的哦,这样以来我们就能比其它游客提前1小时到达卢克索神庙啦!” 想到我们在康翁波、伊德夫以及阿布辛贝的排队情景,大家不禁对娜娜山呼万岁!! 然后捏,我们就来到了伟大的卢克索神庙啦。 在正式介绍以前,XX得隆重介绍一下在国家图书馆里看到的那本《古埃及--庙,人,神》,书中有一幅手绘图真实再现了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群在古埃及时代的盛况。书上说,卢克索,也就是底比斯、上埃及的首都,是阿蒙神(太阳神,又叫“众神之王”)崇拜的中心。为了阿蒙神的荣誉,古埃及在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建立了一系列神庙。长达16个世纪的古埃及法老时代里,每一个法老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他们不断的扩建、装饰这些建筑物,以表现自己的权力和对阿蒙神的崇拜。在每年的奥帕特节(古埃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每年尼罗河泛滥季节——阿赫特季的第2-3月之间于底比斯举行),底比斯神圣家庭:阿蒙、阿蒙妻子穆特及其儿子洪苏三神乘舟从卡尔纳克神庙出发前往卢克索神庙,然后再返回到卡尔纳克神庙。 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图的右上方(就是尼罗河东岸的南端)是卢克索神庙;图的左下方(尼罗河东岸的北端)是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神庙的主体看起来是两大块,大的一块(就是最北端)是阿蒙神庙,阿蒙神庙里面的右下脚是孔苏神庙;小的一块是穆特神庙。所有这些神庙之间都有道路相连,道路两边都有斯芬克司石像,所以都叫斯芬克司大道。在阿蒙神庙靠近尼罗河的一边有港湾可以停泊圣船,然后一路南下到卢克索神庙再登岸。 XX在去埃及之前把这张重要的图存放在了手机里面,在到达这一片神庙群的时候,看到一切实物都能够快速对应到这张图的具体内容,绝对有益! 车子停在了卢克索神庙的对面,我们一行人下车后立即被马路上熟视无睹疯狂行驶的汽车吓得驻了脚,娜娜导游叫来一位警察叔叔,在警察叔叔的带领下,一群外国游客(在埃及我们可不就算外国游客么)如鸭子一样蹒跚过了马路,来到卢克索神庙的门前。 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第十八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就是那个娶了平民泰伊为妻,有门农巨像的家伙)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妻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九王朝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 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埃及最大的神庙遗址,所谓“不知道菲莱神庙不要紧,不知道卢克索的神庙那你简直就是一棒槌啊”,不能做棒槌!所以一群人到达神庙就开始疯狂的咔嚓,中国人的本性啊~~~。神庙塔门前的广场非常空旷,娜娜导游举着国旅的小旗帜不停的招呼大家“哈比比~~~”,可是没有几个人听见,绝望的娜娜在后面的旅途中的主要听众只剩下了XX和ZZ以及不断变化人物的少数。 娜娜说,神庙的塔门两侧以前一共立着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还真是自恋,大概他出钱最多,所以个人VI标识也最多),不过现在就剩下门口的两个坐像了。在他的两个坐像脚下的人物就是纳菲尔塔莉。这个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边上的纳菲尔塔莉的人像那是非常小呀,只到拉美西斯二世的腿那么高,为啥还非常稀罕捏?别忘了这里可是供奉阿蒙神圣家庭的神庙呀,法老一般都号称是神的儿子,但是法老的老婆再怎么得宠也跟神不搭边呀,在这里纳菲尔塔莉竟然也有一席之位,足见其在拉美西斯二世心中的地位呀。(不能再遥想了,ZZ的堂妹不是没跟来么,XX这么赶紧提醒自己) 拉美西斯二世巨石雕像前还矗立着一座方尖碑,本来是两座方尖碑的(都是好大喜功的拉美西斯二世作品),1836年埃及那个时候的老大穆罕默德阿里在带着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参观埃及的时候,路易国王看见方尖碑觉得很好看,就表达了喜爱之意——肯定流露出点意愿啦,穆罕默德阿里就很讨好的说“我们埃及方尖碑很多,你就挑一根你最喜欢的带回去吧,作为埃及送给法国的礼物”。反正古埃及的东西也不是后来埃及土地上阿拉伯人建设的,借花献佛不心疼呀。喜出望外的路易国王真没客气,就挑了这根位于西侧的方尖碑搬回了法国。现在,这根方尖碑矗立在巴黎协和广场,这座方尖碑据说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美丽的方尖碑——这个法国国王还真是一点不客气!作为礼物交换,法国赠送给了埃及一座法国风格的钟塔,不过听说这个钟塔一运到埃及就坏掉了,成了聋子耳朵——摆设。真是宗赔本买卖! 在回到北京后,XX到网上去找这座传说中的方尖碑,(没去过巴黎啊——土啊。不过去过巴黎的ZZ堂妹竟然也没见过——比我还土。)从照片看去,方尖碑的顶部象征着太阳光辉的金字塔尖仍用黄金包裹,看起来那样的庄重瑰丽。法国人在方尖碑的下方后加了个花岗岩基座,并用描金工艺画上了他们心目中古埃及人矗立起方尖碑的工程图——娜娜说至今并没有一个来自古埃及的文献资料证实这是真正的施工方案,而且后人用这个这个假想方案实际操作时并不能顺利竖起方尖碑。 写到这里,XX的心仿佛漏跳了一拍,顿感空洞无力。如果没有现代机械,我们也许永远不能用沙土、木棍和双手把这样高大的石碑树立起来了,但是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可以,并且做到了。我们的智慧去哪里了?显然没有通过我们的繁衍而保存下来。留存下来的,只有那些已经固化的知识,这使得我们这些现代人也许比古人更能夸夸其谈。仅保存了知识,智慧反而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越来越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创造奇迹。不知这算不算人类的退化?按照进化论的观念,我们的大脑应该是不断进化的话,那么,那些古老的智慧看来就只能是外星智能的杰作了。 唏嘘间,我们已经穿过塔门来到了卢克索神庙的主体,它自北向南依次是拉美西斯二世庭院、柱廊庙,以及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要不是娜娜讲得细致,再加上之前看了书,还有手里拿着自己手绘的地图,简直就是头晕眼花。我们同行的其它团员越来越不愿意听讲解了,这让我想起上学的时候,开头的几节课听不懂,后面就越来越跟不上,自己也就失去信心、上课越来越懈怠了——这些团员也就是这样的心态吧,到达卢克索的一刻,已经都回归 “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的经典国人旅游境界了。 其实这个神庙有很多看头,对于“学院派”的ZZ来说:这座神庙见证了埃及宗教历史的变迁,令人唏嘘不已。 刚穿过塔门,就会看到一处奇景,那就是在拉美西斯二世庭院的顶部居然有一座清真寺。这就是阿布·伊尔·哈格固清真寺的尖塔;近看清真寺,其入口处的装饰十分精美,娜娜说这个清真寺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埃及,估计几百年历史的建筑不能被算作文物吧~~~~),现在是卢克索神庙和附近民众做礼拜的清真寺,穆斯林们必须沿着另外搭建的梯子爬上离地5米高悬在石柱顶上的清真寺做礼拜,非常古怪。原来,卢克索神庙在被后人发掘出来前,早已被深埋在尼罗河岸边的淤泥之下。埃及变成了阿拉伯人的国家后,清真寺就建造在了微微露出泥土外的神庙石柱顶上。等后人开始发掘卢克索神庙时,已无法拆除穆斯林心中的清真寺了。所以,这座清真寺就这样趣怪的被保留了下来。 不光是伊斯兰教,在卢克索神庙之中,还能看到基督教堂的遗址呢。基督教是在公元二世纪逐渐在埃及传开来(这时是罗马帝国统治时代),后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定为官方宗教,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又得到官方的认可(听说以前不属于主流宗教,罗马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那更是发展迅速。信仰基督教自然就要有基督教堂给基督徒做礼拜啊,当时还没有被泥沙掩埋的卢克索神庙就被二次加工改造成了基督教堂。这个教堂就在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的后面,通过中间的门就可以看到。一看这个教堂,就可以知道它一定是用一座神殿改造的。教堂的前厅墙的浮雕显示亚历山大大帝与众神,厅内的浮雕仍然是经典的埃及诸神的各种场景。墙壁上有很多可疑的褐色斑点,娜娜导游说那是宗教仪式留下的血迹,是动物血。很奇怪~~~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吗?基督教中有这样血溅墙壁的仪式吗?这么多年的血迹能留存下来吗? 基督教在埃及兴盛不久,又出了事。公元5世纪以后,在埃及的基督教和正统基督教发生了分歧。埃及的基督教叫一性论(Monophysite),他们本地的科普特教徒主张耶稣只具有神性,人性已经被神性吞没了。而正统论,就是那个叫啥查尔西顿的宗教会议宣布的正统,主张耶稣有人神两性,但又合而为一。同时,在种族方面,则是罗马统治者对埃及居民(包括了希腊后裔和埃及土著)的高压手段和轻视。所以埃及的基督徒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迫害。在前面的游记中,多次提到埃及基督徒为逃避迫害躲到埃及南部的神庙中的事情,说得就是这个。因此,这个基督教堂也就渐渐失去了教徒的膜拜和保养,随着卢克索神庙一年一年掩盖在了反复泛滥冲刷的尼罗河泥沙中。 法老时代,埃及这篇土地上的原著民创造了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土,为他们的神建造了伟大的卢克索神庙。2000年前罗马统治了埃及后,随着外来统治者的文化传播,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开始信仰基督教,土地上的原著民中渗入外来种族。1500年前,又一支外来统治者——阿拉伯人再次占领这片土地,不但彻底将古老的埃及原著民彻底同化,还带来了新的宗教,伊斯兰教。现在的埃及,有86%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13%的人信仰基督教。而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古埃及的文明和信仰则在2000年前就消失了。 听说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者同源而不同流,这个源就是犹太教。传说中的亚伯拉罕在伽南创立了犹太教,这是一个信奉一神的教,这个神就是上帝耶和华。3700年前,在伽南生活的犹太人来到埃及,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寄人篱下生活。3200年前,摩西带着不堪忍受残暴统治的犹太人(当时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年代)穿过红海翻过西奈山来到他们的故土,摩西成了犹太教实际意义上的创始人,犹太教徒坚信自己是神的“特选子民”,神只拯救犹太民族。大约2000年前,一个叫耶稣的犹太人以耶和华之子的身份宣扬只要信耶稣基督,无论是谁,就可以得到拯救;承认耶稣基督,认可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三位一体,信奉《旧约》又信奉《新约》,是基督教的基本特征;这个教义比较开放,更能吸引信徒,这就是基督教的起源(后来的再分裂就不讲了)。由于违背了犹太教义,基督徒被犹太教徒看成是宗教叛徒,所以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当然,后来基督徒的领地越来越大,反过来犹太教徒反而成了基督徒眼中的异端了)。1500年前,一个叫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以上帝的使者身份,综合犹太教、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创建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组织,就是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教徒们(穆斯林)只信奉安拉(其实就是上帝)是唯一的神,他们信仰神的使者——也就是他们的统治者。一个叫做耶路撒冷的地方,成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教徒共同的圣城。对犹太教来说,耶路撒冷是犹太圣约产生地,是犹太民族的宗教发祥地。对基督教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布道、殉难和复活的地方。对伊斯兰教来说,穆罕默德先知虽来自麦加、建教于麦地那,但是在耶路撒冷升入天堂。 在历史的长河中,来来往往的纷争、宗教变迁都在埃及这块奇妙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迹。不过一万多平米的卢克索神庙,见证了这些宗教成长和纷争的过程,却把自己存在的精神淹没在尼罗河和历史的长流中。 学院派的ZZ看了不少讲宗教的书,他的观点是“信仰就是信仰,而有组织的信仰都是邪恶。” 有个神学家说了三个基本命题:“没有世界伦理就没有人类的生存,没有宗教和平就没有世界和平,没有宗教对话就没有宗教和平。”这座神庙让宗教、伦理、种族在时空间一遍一遍的对话。 对于一旅游就变成“八卦派”的XX来说:没有宗教,只有被遗忘了历史的盛会。 XX在《尼罗河的女儿》漫画书看过这个场景的再现:卡纳克神庙的全体祭司组成壮观的游行队伍,他们首先把神圣家庭的3艘圣船从神庙中的停放地抬出来,然后再把装扮一新的三神及其他宗教用品分别抬人3艘圣船中,组成一支盛大的船队。因为船太重 (光装饰船的金子就有4.5吨),所以只能拖拉前行。妇女们摇动着叉铃,男人们拍打着手鼓,黑人们和着音乐跳着舞蹈。拖拉到尼罗河边,进入主航道后,3艘圣船齐头并进,溯流而上。 尼罗河两岸,观者如潮,人们纷纷向圣船祈祷伏拜。在游行路线的两旁,人们搭起了无数的帐篷和饮食摊点,大家尽情享受着美食、舞蹈、唱歌及各种狂欢活动。阿蒙神一行抵达卢克索神庙,停留近一个月时间。此后,神圣家庭仍由同样壮观的游行队伍接回卡尔纳克神庙。真是胜景呀,当时看漫画书的时候没觉得啥,就觉得那个穿越来的卡罗尔一惊一咋挺无聊,现在除去讨厌的女主角(女生一般都讨厌女主角)以外,那个场景的图画异常壮观绚丽。 站在这座神庙前,XX感到巨大的时空列车从身体上碾过,一片一片喧嚣仿佛在烈日下的微风中若隐若现。要是怎能穿越的话,也不错啊~~~当然不是回不来的那种。 唉,今天宗教内容写太多了,上帝啊、真主啊、基督耶稣啊,要是万一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多多见谅啊~~~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5505/3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