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忘我山人的柬埔寨“金边-吴哥”七天宁静之旅之二 |
[游记]忘我山人的柬埔寨“金边-吴哥”七天宁静之旅之二 |
2010-01-23ctrip.com |
第二天:吴哥之通王城-周萨神庙-托玛侬神庙-茶胶寺-塔布茏寺-斑黛喀蒂-皇家浴池-吴哥寺 吃完早餐,走到酒店门口,坐上司机Rady驾驶的TukTuk,朝着我们梦想已久的吴哥景区飞速驶去。心情和车轮一样在飞速转动,不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来到了景区的售票点。与国内景点与众不同的两点,一是吴哥景区实行通票制,分1天、3天(连续3天和非连续3天)和7天三种。二是购票的同时在窗口免费拍照,照片随即印在你的票上。既有助于留下美好的纪念和记忆,也便于景区查堵逃票漏票等行为,真乃一举两得! 在Rady的建议下,我们对传统的“小圈”走法——吴哥寺看日出-通王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战象台阶、癞王台阶)-周萨神庙-茶胶寺-塔布笼寺-斑黛喀蒂-巴肯山看日落——做了针对性调整,主要是“掐头去尾”,将吴哥寺看日出和巴肯山看日落移到了第二天。 第一站:通王城 过了售票口,不久就能看见一段壮观的护城河桥。桥的两侧各有27座高达2.2米的呈跪坐姿的雕像,它们分别是天神修罗(表情含蓄、眼睛细长)和魔鬼阿修罗(表情凶恶、怒眼圆睁)。 走过桥,便是通王城(Ankor Thom)的南门。此门高达23米,与国内城门不同的是,这里的城门上方均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相安详,使我们这些远方来访的游客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进入南门,也就进入了通王城。“通王城,又名大吴哥,曾是吴哥王朝的首都,鼎盛时人口达到上百万之众。全城共有5道城门,南门和北门是百姓日常通行之门,东门为出丧使用,西门供犯罪者所走,东门北侧的胜利门则直通王宫,为国王专用”。 通王城包含的景点有:巴戎寺(Bayon)、巴方寺(Baphuon)、空中宫殿(Phimeanakas)、战象平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和癞王平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巴戎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和吴哥的许多神庙一样,虽名为寺,但和国内的寺庙完全不一样,它们全是用石头或者砖头搭建而成,或者将石头雕刻成佛头,或者将神话故事变成石刻的浮雕。 巴戎寺是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由49座佛塔组成。中间的佛塔最高,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它的周围。这些佛塔的顶端均为巨大的四面佛,据说是建造此寺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这些庞大的佛塔,宛然构成了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只可惜,随着岁月的无情洗礼和人为的蓄意破坏,很多“笑脸”已经“残缺”,其中尤以最高座的佛塔最为悲惨,已经“面目全非”。 穿行在佛塔之间,无论身处哪一角落,你都发现微笑无所不在,你都会感觉到佛永远和你在一起。 此外,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相当之丰富。据说“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的刻画了11000个人物”。内容从战场厮杀到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应有尽有。这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仿佛在诉说着那一段段的如烟往事。 行走途中,经身旁旅游团的导游点拨,还得一意外之喜,就是实现了自身和佛的“千古对视”,但愿佛能够原谅山人的“无礼”之举…… 巴芳寺 告别了“高棉的微笑”,来到了巴芳寺。此寺也译作“巴普昂寺”。相传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乌达雅地耶跋摩二世建立的献给印度教湿婆神的国寺。由此可以想象其当年当是何等的雄伟壮观。无奈岁月蹉跎,到20世纪,该寺已大半坍塌。目前仍在修缮之中。因此,带着遗憾的神情看完之后,便继续走向了空中宫殿。 空中宫殿 空中宫殿,虽然名为宫殿,实际上并非王宫。它原名金角山,是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征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着狮子或大象。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冲刷,不仅当年的盛况不再,而且连四角的狮子和大象也是残缺不全。此景攀爬起来甚难,因此景区在台阶上树立了黄色警示牌。 战象平台 顾名思义,战象平台就是以大象为主题的一个大平台。相传古时这里是国王的检阅台,也是举行庆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点。平台很开阔,相比较平台上端的破坏殆尽,平台的基座上仍较为完整的保留着诸多以象为主人公的浮雕。 第二站:周萨神庙 离开战象平台,我们并没有继续走向旁边的癞王平台,而是径直上了TukTuk,沿着“胜利之门”朝着周萨神庙(Chau Say Tevoda)驶去。 胜利之门和南门很相像,城门顶端同样是巨大的四面佛,城门外的两侧同样矗立着修罗和阿修罗的雕像,只不过全部都被“斩首”了。据说是被当年入侵的泰军抢走了。 出了胜利之门不远,便来到了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建于公元12世纪初期索亚娃曼二世统治时期。其名据传是源自于当地人口口相传之“该庙是供奉周萨神(ChauSay )”的说法。 该庙现存9座单体建筑中除西塔门保存较好之外,其余8座建筑毁坏情况较为严重。目前正由中国工作队负责维修,这也是山人来此的重要原因。 第三站:托玛侬神庙 托玛侬神庙(Thommanon),与周萨神庙的建筑形式完全一样。虽然很小,但基本结构与吴哥寺一样,可算得上是“迷你版”的吴哥寺。 第四站:茶胶寺 茶胶寺(Ta Keo)本是国王闍耶跋摩五世为自己兴建的葬庙,只是尚未完工。它是第一座全部由沙岩建成的寺庙,三层平台上建造了五座莲花塔。该寺清晰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和浮雕。 茶胶寺的美,一是在于它的“半途而废”,因而本身并没有经过很多装饰,从而让它在装修精美的诸多吴哥建筑中有种“素面朝天”的感觉;二是在于它的“险峻”,攀爬的台阶高而窄,往上爬的时候须手脚并用,往下走的时候则需侧蹲;三是在于它的“一览无遗”,登上顶峰,四周可见郁郁葱葱的绿树,还可俯瞰四周。 第五站:塔布茏寺 当Rady告诉我们下一站就是塔布茏寺(Ta Prohm)时,山人的心情再次激动起来,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安吉丽娜·茱丽在“古墓丽影”中的倩影…… 塔布茏寺是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于1186年为了祭祀他的母亲而修造,因而又名为“母庙”。 步入寺中,除了众多残垣断壁,映入眼帘更多的是古树与古寺的“剪不断,理还乱”,这也正是该寺的特色所在:盘根错节的巨树突破围墙的封锁,探进门窗,缠绕着佛塔,在长廊上尽情蔓延开来…… 此情此景也造成了一种两难:坐视不管,古寺迟早会被巨树吞噬;强行分开,必然两败俱伤,导致树亡寺毁。但这同时也充分说明上天从来都是公平的,在给你创造一种独特美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新的烦恼。 第六站:斑黛喀蒂和皇家浴池 斑黛喀蒂(Banteay Kdei)和皇家浴池(Sras Srang Wat)在路两侧,都属于小景点。 斑黛喀蒂四周的回廊已经倒塌,中央寺塔也不复存在。但一进一进的并不完整的回廊,好似不停地向里延伸,仿佛在穿过一个又一个历史和现代的阻隔。 皇家浴池,古时是皇家举行沐浴的隆重场所。现在站在岸上,举目望去,除去一池碧水,只剩下了石基在默默注视。曾经的皇家御用场地,多么神圣隆重。而今,平常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在这尽情地戏水游玩。正所谓,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哦,别忘了,这里也是观赏落日的黄金宝地。 第七站:吴哥寺 吴哥寺,又叫小吴哥,这是相对“大吴哥”通王城而言的。相传它是由苏耶跋摩二世花费35年时间建造所成。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吴哥窟”即指这里。此外,柬埔寨王国国旗上的三塔也采用的是吴哥寺的正面像。 世界各地的寺庙通常都是坐西朝东,而吴哥寺却是坐东朝西,这一独特性也就决定了游人必须从西门进入寺内。沿着宽阔的石板桥跨过190米宽的护城河,经由西门就进入了吴哥寺的外院。有时候,梦想和现实就这样奇怪地合二为一了…… 外院的门楼内有一座3米多高的毗湿奴雕像,这也充分吻合了“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之说。门楼的两侧是200多米长的长廊,墙壁上装饰着精美的浮雕。加之下午太阳光线的调和,更使得长廊平添时空隧道之感,好像在召唤我们努力穿越。 跨出外院,再经由一条宽阔的青石板路,就走向了内院。石板路的两侧都有半人高的石栏杆,它们是“七头神蛇”纳迦(Naga)的身体,只不过不再完整。它们在吴哥景区几乎到处可见,只是体量大小不同而已。路两旁的草地上据说曾经布满了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但是现在只剩了两座对称分布的藏经楼和两个水池。藏经楼已无经可藏。北侧的水池是荷花池,是大家拍摄“吴哥五塔”的必选之地,也是每天观看日出的“风水宝地”。而南侧的水池子则稍逊风骚,不知何故。 进入内院,就进入了吴哥寺的精华区域。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三层的平台,最下面一层的回廊布满了讲述宗教故事的浮雕,有兴趣者可以驻足于此慢慢观赏与品味。 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以“千佛廊”相连,但现在也只是徒有其名,当年的“千佛”大都已被盗毁,少部分则被收藏在金边的博物馆之中。因此,你也可称此为“伤心廊”。 第二层平台比第一层高7米,这一层的浮雕比第一层多了装饰的味道,其中尤以跳舞的仙女“阿卜娑罗”最具代表性,它们也是游客争先恐后与之合影的不二人选。 第三层也是吴哥寺的最高层,由5座塔组成。四座小塔拱卫着中央主塔,象征着诸神居住的圣地须弥山。通向主塔的台阶全长13米,几乎与地面垂直,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寓意登天之艰辛,故被称为“天堂阶梯”。无奈最近几年频发事故,已禁止攀爬。遗憾之至,山人丧失了一次体会“天堂之路”的艰辛和快感。 转悠了几个小时,太阳即将下山,我们也顺原路打道回府。回到护城河边,偶遇两景:一是小和尚在河边休憩,牛儿在河边吃草;二是夕阳映红了整个天空。 第一天的吴哥之旅,就在这样的马不停蹄和走马观花中快乐度过了! (吴哥寺) (塔布茏寺) (胜利之门) (巴戎寺 高棉的微笑)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599-r1271345-journals.html5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