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徒步新安江畔皖南村落

徒步新安江畔皖南村落

2011-09-22lvping.com


   中秋过后,秋高气爽,正好有些假期,于是计划到黄山一游,在游黄山之前因慕名新安江畔皖南古镇风景如画,特抽出一天,徒步新安江上游乡村,路线的起点为歙县,途径浦口,南源口,新安江十里画廊,樟谭乡,终点为深度镇,然后再由深度镇坐车回到歙县。除去坐车船时间步行也接近4个小时,沿途一派田园风光,时光的节奏也变得缓慢,使得久居城市的身心得到了舒缓。

  晚宿歙县老城旅店,第二日晨,起床见霞光初映,看来是个好天,7点从旅社出发,叫了一辆当地的三轮摩托,目的地是浦口,按计划从那里我将徒步至南源口,从三轮车司机那里获知由于新修了公路从浦口步行去南源口的当地村民越来越少了,所以有些路不好走了,三轮摩托在山路一路颠簸,半小时不到到了浦口。根据网上驴友的攻略,在村中的渡口下车,车费20元。

  还是清晨时光,渡口简陋的渡船已来往忙碌,我沿石板路下到渡口,眼前的新安江还有些雾气蒙蒙,呈现淡紫色调,随着暖色的朝阳越来越浓厚,雾也就慢慢淡了,气却愈发的苍翠欲滴,四周是草虫鸣声,远处是鸡啼狗吠,沿着村中小路一路前行,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闲适和简陋,路边堆着干柴,肥料的味道和烧桔梗的呛人清香混在一处,有农人在田里施肥耕作的,有在路边三五蹲着捧一碗泡上开水的米饭吃早饭的,也有坐在自家院中大声说些什么的,夹杂着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和木质椅子的拖动声,但是不知怎的,传到我耳中只有一个“静”字,只听得自己脚步悉悉索索的赶路声,一步一脚地穿过新安江畔的皖南乡村。

  道路边有小径可以下到江边,朝阳下看到有三三两两的捕鱼人,或站在江畔用简陋的渔具捕鱼或坐在岸边搭得简蓬边穿鱼饵,从江边沿小径回上小道再继续赶路,有时走着走着小道深入农田,路的痕迹也被庄稼和植物抹去,只能远远向耕种的农人问路,再次找到正确的方向,路途中也有过往驴友留下的指路笔迹,在一些岔道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路走来也有一个多小时,路上最惊心的莫过于小道上大狗挡路,只能等狗走开,才能战战兢兢的通过,走到后来终于路越来越难辨了,在有些地方植物野草已经把本来已十分狭窄的路完全覆盖了,心里才想到先前摩的司机的忠告,确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反之公路通了后走得人少了,路也便渐渐消失了,这时太阳已高升,秋热袭人,只能顺着田埂走回头路。

  走了一段巧遇一挑柴农民,他带我沿交错田埂走到一处田间野渡,正有一条船停着,三五民工正在修一处临时渡口,农民告诉我说摆渡到对岸到安源口就有正经的水泥路走了,听后疲惫一扫而空,因无码头,直接从田埂土堆跳上船,船身简陋的包裹一层水泥,等农民挑柴上船,船工开动柴油机,渡船慢悠悠的向对岸摆去,新安江上游的水面不宽,江水清澈,碧绿的倒影波光粼粼的闪动, 两三分钟就到对岸,朴实的船工不仅一钱不收,还热心地给我指路,从渡口上来就看到一条水泥路沿江直通向前方村落。

  沿路前行,终于摆脱了寻路的艰辛,道路穿过一个个村落,却始终沿着新安江畔一路向下游延伸,气温更加升高了,看江中散落三五小舟,戴着草帽的渔夫正冒着酷热捕鱼,行走又一小时,远远可看到有桥架在江面,从村民处获知过桥就是安源口了,于是就在路边凉亭一歇,。

  安源口是新安江十里画廊的起点,名字起得诗意,景致也确实美,不过大半的功劳因归咎于江水,山是极普通,但正因有了新安江水环绕,山水组合之景就变得极其不凡,路沿着江,江盛着山,山里缀着村落,村落映入江面,江上游渔船,动静穿梭,绿水青山,便是眼中十里画廊之印象。

  接近中午时分沿“十里画廊”走到了南坪村,已是汗如雨下了,本来计划徒步至樟潭,但听村民说离此地离樟潭还有20多公里呢,正值晌午炙热,故放弃徒步,打听到有过路中巴可去樟潭,三十分钟一班,于是在村口阴凉处等车,等了约摸十来分钟,随着一声尖利的喇叭声,车从道路弯角处大大咧咧驶了出来,我赶紧招手。

  中巴沿新安江下游继续向前,打开车窗,山水植物的清香铺面,汗水和疲惫一扫而光,从南坪车行20分钟左右停在了路口,司机把我从半睡半醒状态中叫醒,说是樟谭渡口到了。同时下车的仅有一背娄农妇,

  我跟着农妇从公路的岔口沿着一条陡峭的土坡艰难走下,看到了铺着青石板的简陋码头,远远看到对岸停着渡船,不过像在等人,还未有摆过来的动静,四周满是枇杷树,找到个树荫,我就和农妇坐在码头石板台阶上交谈,听农妇说,他们这儿除去捕些鱼就靠种植枇杷为生计,由于交通不便,村子闭塞落后也没有什么其他经济来源,置办一些日常用品就得行船一个多小时去深度镇,得知我是来游览的,很是不解,说话间渡船从对岸出发来,缓缓的向这边驶来。

  渡船靠上码头,稀落下来几个当地村民,我上了渡船,船老大拉着刚刚熄火的柴油机,渡船载着刚才同我交谈的农妇加上后来一妇女总共3人,慢慢离岸,一上船侯船农妇熟门熟路的拿起船镐立在船头准确地一稿一稿让船头准确转向,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船行至江心,江风扑面,很是凉爽,但禁不住当头烈日,还是钻进了狭窄的船舱,透过正方的舱口对着江面按动快门,于是江面便成了被四方镜框围起来的景色。船到对岸,看到码头上立着的樟潭的木牌,掏张5元纸币付船费,船老大找还我4元硬币,,

  下船沿码头边小道进村,村口边有一所学校,一打听还是所中学,正值午餐时分,众多学生正簇拥在校门口的小卖部,一条大黑狗在校园里巡游,沿石板路和三三两两中午放学的学生同路,没走多会儿,就看到前方一棵巨树矗立,远远望去枝繁叶茂,主干,分枝,树叶繁复交错,向上蘑菇云一般展开,好不壮观,走近了感到浓荫遮天蔽日,形成一个广阔的树下空间,树荫下面是一宽敞的石砌园台,走上石台,有几个卖小零碎的摊位,入口第一个摊位摆很多木制品的,,摊主是个高大的气度不凡的中年人,看就我一外来游人,就向我介绍起来,从他口中获知这巨树是棵千年古樟,是村里守护树,我细浏摊位上的物品,有手串,木梳,砧板还有多装着粉末的玻璃管,摊主告诉我他卖的东西都是樟木制品,那些玻璃管里面装的是樟木磨成的粉,据他所说可用来治疗很多的病痛,看得出摊主对樟木深有研究,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树吃树,中年人自豪的说他所卖的樟木制品绝不是砍伐取木自这棵保佑村子的“神树”,而只是捡拾从树上自然掉落的枝桠而来,巨树是穷困山村里的收入依靠,更是村民们的信念的依靠和象征,摊主说他们整村据考证都是汉代张良的后代,此千年古樟下的石台正是张良的衣冠塚,巨树也是他们家族信仰的象征,村中本有3棵古樟,其中两棵因能出产樟油,在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被砍支援国家建设了,而这棵产不了的却得以保留下来,这倒是形象的揭示了好于坏之间转化的辩证关系,摊主听说我要去深度,告诉我现在村里除了每天上午10点半一班船去深度镇之外没有其他航次了,这两天中秋过后还是旅游淡季,连往来深度和樟潭的游船都没有,但是他很热心的要帮我找当地的渔民能单独驾船送我过去,我赶紧谢过,等不一会回来,抱歉说找了好几家都不愿意过去,因从樟潭到深度走水路十几公里,渔民小船单程也需行驶将近一个多小时,来回就要3个多小时,对于渔民来说可是枯燥而浪费时间的差事,故连价也不谈就回绝了,不过对于我来说是相当渴望能泛舟新安江,故有些失望,只能放弃去深度的计划,先摆渡过江再说,然后找车走回头路,于是告别摊主,踏上归程,正当我走到渡口,那个热心摊主远远地从后面追来,大声喊住我说找到一渔民肯开船搭我去深度。说那渔民也是他们本家而且是中学同学,于是带我过去,那人在巷子里修理着一件什么东西,看到我们过来起身和我们聊了几句,他说前两月也单独载过一驴友去过深度,那日还下着大雨。谈妥价格,告别中年人,我就跟着那渔民,走去江边,经过渡口到了另一侧的渔家码头,一路上他自豪地对我说他有好几条船呢,说着就来到了码头,这边的码头上停靠着一溜的小船,他指给我看他的两艘船,说这一大一小都是他家的,小的那艘开得比较快,又节油,大的那艘马力匹数大费油,但是开得不比小得快,上次他载一人去深度应为下大雨所以只能开那艘有蓬的大船,还说现在柴油贵,这么载我一次赚不了什么钱,我见渔民口中一大一小的两条船其实都是两叶轻舟,小的那艘更显轻薄,最多载3人,船尾有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柴油发动机,他说这个柴油机是花了一千伍佰元买的,渔民说话间让我等一下独自拐进码头边的小土路,五六分钟光景提了个油桶过来,还顺带了个小凳和一把伞,跳上船放上凳子后解开船尾的油布给柴油机加满油,已是正午时分,他解开小船的缆绳然后让船靠过来船头头抵住码头,我晃晃悠悠上了小船坐在凳上,撑开渔民递来的伞,渔民把1500元买来的国产柴油发动机打着了火,伴着清脆的嘟嘟声,船向着如镜的江面驶去,终于上路了,在想象中地图上的那根红线又慢慢地开始向前蔓延起来。

  船很小却得以使我更亲水,能以接近平视的角度饱览美景,船头划开江面,投入新安江的怀抱,四面群山环抱,雾气蒙蒙,阳光在云层后面时隐时现,景色被流光附着,也被一层层淡紫色的云气融化,发动机鼓足干劲,小船直直如剑插入这美景的中心,我顺势把手伸入江水,感受那清彻心扉的阴凉。

  小船破浪前行,两岸山上有农舍,远远看去是整幅风景画中的提亮之飞白,打破了灰层次的叠加,使整幅画面变得响亮,我坐在船上沐浴着清凉的江风,江面远处开来一条游览船,我看见船上的游客急急走向船舷向我拍照,在小渔船上坐着的一个撑阳伞的男子在时空的一刹那也变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正当我惬意的昏昏欲睡之时,在震耳的马达声中隐隐的听到行船渔民的呼喊,回头一看,他正指着前方,对我大喊,深度镇,前方的水道果然现出一大片建筑,游览前在网上查到深度镇在唐宋时期就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随着小船越驶越近,江面出现了转角,前方现出清晰可辨的码头,另一边的江面继续向东南继续延伸,远处的山头立着一块指示牌,告知那边是千岛湖的方向,过去有65公里,这时张姓的渔民关掉了发动机,四周瞬间宁静下来,船向着码头划行过去,只有江水的微波和远处的鸟鸣,码头前停靠着几首游轮,没有一个游客,看来今天是没有游览班次了,小船从游轮的缝隙中靠上了码头,下午的1点半,终于踏上了徒步旅行的最后一站深渡镇。

  走在深度的街道上,老街的景色被日益扩大的新城镇所吞噬,老街生活的不便使镇上居民大量拆除古老房舍建起崭新的楼宇,而旅游者来此地的目的则是探访历史古老的沉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形成的矛盾至今从未在中华大地上解决过,但想到中国大片乡村居民的贫苦,在大量基本生活要求还未达到的前提下,旅游者的目的有时会显得如此的苍白。

  深度有回歙县的中巴车,在镇上不成气候的老街区逛了一圈后踏上了回歙县的归程,深度回歙县车程约一小时,一路上中巴车载着满车的午后阳光穿过一个个的村镇,到达每个村口会下去或上来一些乘客,每个人正在启程或归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但是很多时候目的地的吸引力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中,而真正的精彩永远是途中的风景。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527-r1334275-journals.html2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