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外滩18号:再回到从前的奢华 |
[游记]外滩18号:再回到从前的奢华 |
2008-05-22 sina.com.cn |
外滩18号的外景 无数次从外滩18号的门口走过,从来没有像这样仔细地打量它。这样的打量带着几分复杂,因为,是即将在18号演绎的奢华,唤起了人们对它的曾经的奢华的缅怀。 近延安路的外滩3号已经完成了自我更新,因为引入了时尚大师阿玛尼,这里成了时尚胜地;近黄浦江的浦江饭店曾在1995年因为失去了曾经的奢华,险些要被拆去,却也在今年因为曾经的奢华即将“复活”。 1996年—1998年,外滩18号完成置换,里面的所有单位搬了出去,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是最后一家搬走的公司。 从1998年到2002年,外滩18号一直空关着。直到2002年的2月,台湾衡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第一次来上海后,在外滩2号、6号、18号三幢楼中选定了18号。未来的外滩18号仍将继续外滩3号的奢侈定位,杰尼亚(Zegna)、杰尼亚等多家世界顶级品牌将会入驻,米其林历史上最年轻的两位三星级主厨Pourcel孪生兄弟也将在18号开设他们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 遥想未来的外滩源、白渡桥旁边的半岛饭店;遥想未来中山东一路停车方便、交通方便、商业配套成熟,遥想未来的上海版的“第五大道”、“圣马可广场”,外滩即将奢华。因为即将成为奢华,所以缅怀曾经的奢华。 修建时的外滩18号一楼 外滩18号与两座银行有关 正如外滩3号名声显赫得让它的本名“有利大楼”被淹没一样,外滩18号的名字也罕为人知。“春江大楼”就是它在1955年由市房管部门接收后沿用至今的大名。在此之前,它被叫做“麦加利大楼”,是麦加利银行的行址。 麦加利银行是当时的渣打银行对所有大陆分行的统称。渣打银行创建于1853年,本部设在英国伦敦,是英国皇家特许开展殖民地业务的银行。渣打银行的英文名为The 1858年7月31日的《字林西报》发布了一条启事,“蒙董事会之许可,渣打银行本日在上海设立分行,行址在北门街(今河南南路的延安东路至人民路一段),首任经理为麦加利”,于是,上海行则以这位首任经理的名字命名,叫做“麦加利银行”。以后,上海行发展为大陆总行,相继在汉口、天津、广州、北京、青岛、福州等地设立分行,而大陆的分行一律被叫做“麦加利银行”。 19世纪末,麦加利银行积极参加对清政府的借款,比如他们提供清廷的克萨借款为100万镑。通过借款,操纵和控制了清政府的某些权项,并成为在华的最主要外资金融机构之一。1949年后,除上海分行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经营外汇业务外,其余分行全部停业。 在麦加利银行之前,外滩18号还鲜为人知地与另一家丽如银行有关,那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国银行,却因为早早夭折于19世纪末,以至于罕有人知。但事实上,这家银行对外滩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中国金融制度的近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丽如银行于1842年创办于印度孟买,1845年,总部迁到伦敦,主要经营东方贸易。在上海开埠仅几年后就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国外银行。到上海,入乡随俗,银行便起了个中文名字叫“丽如”,名字出自《周易·系辞》,八卦中离(三)卦是象东方之卦,卦象如旭日东升,故有“东方丽如”之说,“丽如”即十分艳丽、兴旺之义。 1851年,丽如银行获得英国皇家特许状,成为英国皇家特许经营银行。但在1885年,丽如银行就出现了严重亏空,宣布清理。但没过多久,该行创始人之一卡基尔重组新银行,于是上海行改叫“新丽如银行”或“新东方银行”。但在1892年6月9日,再次宣告清理,从此推出历史舞台。 丽如银行的清理事宜,正是由麦加利银行负责的。1892年年底,麦加利银行以16,000英镑向丽如银行买进大楼和地皮,入驻外滩18号,成为18号历史上最长的业主,也重新打造了18号如今的建筑面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8ac410010003cc.html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