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亲黄河的眷恋是从小时候学过的诗词中滋养出来的,黄河水哺育了我们的祖先,她源源不断从黄土高原带来富饶的泥沙,成了生命的沃土。然而,也许她太疲劳了,已经不堪重负,在不经意中也给中下游的生灵带来深重的灾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而,李白当年所看到的或许已经不是如今的黄河,黄河在历史上曾周期性地发生改道。民谣云:“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现在的黄河下游河道,自清咸丰五年在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决口,由南向北袭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在东营流入渤海,已使用145年了。 若要对黄河真正了解,除了聆听历史外,还要探寻她的生命源头,更要去看看她的生命终点——奔腾千里流入大海的地方。这个念头已经藏在我心里很久很久。还等待什么?行动吧。周末,我向老婆说出了我的出行计划,没问题的,俗话说夫唱妇随,儿子也很乐意,便约上了三四个朋友,一部商务车直奔那魂牵梦萦的黄河入海口。 三百多公路的路途,断续下着雨,安全起见,我们开的不算太快,三个多小时就下了高速公路。从高速公路到黄河口还有一段距离,接应的朋友已经早早的在路边等候,照例客套寒暄一番,就开始向河口方向出发。这里依然阴云密布,但没有下雨,倒像是巨大的遮阳伞,真是天遂人愿。 东营市一个石油城,道路两旁、远处的原野上到处都是当地人称之为“瞌睡虫”的提油机,这是胜利油田撒在东营广袤平原上的繁星,它给人烟稀少的地方带来的现代化的气息。 道路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浓密的青草,我们就像穿行绿色的地毯之上。很快就进入黄河湿地保护区,我们把车停下来,沿着用人工搭建的木板桥,走向湿地深处的柳林和芦苇荡。这是一片临海的土地,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天然池塘,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耐水红柳。碧绿的水草在略带褐黄的水中摇曳着,长长短短的小鱼儿快乐的游动,红蜻蜓、黄蜻蜓还有黑蜻蜓不时地点水。木桥的拐角处是一个方亭,一个当地的小朋友拿着竹竿在钓鱼,可能是这里的鱼没有见过世面吧,比较单纯,不一会就钓上十多条。我们同行的也有垂钓高手,可惜没有带上装备,便从小朋友手中借过渔竿,刚把渔竿放入水中,就眼看着一条嘎鱼(好像学名黄颡鱼,在水中非常凶猛,小时候我就被这家伙把脚割出一个大口子)上了钩。哈,我们都高兴得欢呼! 据说,东营市对黄河湿地保护力度很大,方圆几十公里不允许搞人工建设,所以,这里成为冬季很多北方候鸟的栖息地,每到秋冬季节,这里成为了鸟类的天堂。可惜,我们来的早了些,只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雀类之外,没有看到其他鸟类。 不远处有一个高高的瞭望台,我们爬了上去,放眼瞭望黄河三角洲平原的无边风景。目力所及之处,芦苇、杨柳、水面、地平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眼前浮现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描绘的令人窒息的美景。 看完这片黄河水造就的湿地,我们向黄河口进发。正是汛期,黄河水量很大,我们在码头乘上汽艇,向海与天的交际之处航行,在水面上激起黄色的水花。周围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河水,汽艇在快速前进了二十多分钟后,开始绕了个圈子向码头返航。我们根本分辨不出哪里是河、哪里是海,也许我们返航的地方就已经是大海了,我已经嗅到了大海特有的气息。其实,也没必要找到一个明显的界线,因为母亲黄河为了她的千百年来的梦想,已经深深的伸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把自己和大海完全溶为一体。 我们乘船经过的水域,几年之后或许成长为一片崭新的陆地,这里每年都能淤积几万亩的土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也不过是那么一瞬间。然而在这里短暂的逗留,使我真实的感受到了黄河的无穷魅力。如果没有到过她的入海口,我就不可能了解这条母亲河,她波涛汹涌自天上而来,骨子里充盈着桀骜不驯的野性,挟带的黄土高原大量泥沙,到了入海的地方,终于减缓了疲惫的脚步,把泥沙沉淀在这里,在这片湿地做最后的停留,然后离开她眷恋的土地,找到了她的最终归宿,融入神往的大海。 东营人自豪地说:这里有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而我说:这是一片拥有生命和灵魂的土地。 (黄河入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