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德国 蜡 情 调

[游记]德国 蜡 情 调

2008-12-20cncn.com

既然开始怀念德国了,就继续怀念下去吧。今儿个咱们说说蜡烛。

在中国的时候,对蜡烛的印象绝大部分停留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每天晚上寝室熄灯以后,每顶蚊帐里便陆陆续续地亮起点点星火。我最喜欢在寒冷的冬夜在帐子里点上一根长长的白蜡烛,然后穿着羽绒衣坐在被子里读小说。感觉温暖且温馨。听说现在的学生宿舍条件很好,别说电灯了,就算是空调都不稀罕了。可是不知为啥我就是深深地为现在的孩子们感觉到遗憾。简单艰苦的生活过起来可能不容易,但日后回忆起来确是一件无价之宝,令人回味无穷。就好像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生活,没有什么电视节目,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每天在街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疯闹玩耍。玩得筋疲力尽之后,回家吃一顿妈妈煮的晚餐,那叫一个香啊!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俺娘的厨艺比现在还要烂,可就是因为饿了,吃什么都觉得香。这就是简单的生活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说到蜡烛我们就会联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等千古名句,或者是歌星们唱的:“啊,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教师节黑板报上的:“啊,老师,您象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可见,蜡烛给人的是不尽的美好的想象。

哎呀呀,又扯远了。扯回蜡烛。

刚到德国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那里蜡烛并非是电灯的替代品而是情调产品。一间明明可以灯火通明的餐厅或是酒吧非要搞得黑漆麻乌,然后到处点上蜡烛,营造所谓的情调和气氛。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习惯,黑灯瞎火的,戴着眼睛都看不真切对面人的嘴脸,搞什么搞?可后来居然也慢慢习惯了,也开始喜欢那摇曳的烛光和在烛光里看起来很朦胧的物事。有些东西看得太真切了,反倒不美了,好像自己这张老脸。所以觉得还是朦胧一点好。

有无穷无尽的诗人对蜡烛可以说情有独钟,你听: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一间布置得当的餐厅或是酒吧里,配合着昏黄的烛光,小口地喝着一杯美酒,听着有一点感伤的爵士乐,静静地坐着,不去打扰别人,别人也不打扰你,那种感觉还是很舒服而且舒适的。

于是决定,这次回利比亚,要买一包小蜡烛回去。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4370/1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