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乐山游记

乐山游记

2011-11-19lvping.com


  上朝峨眉、下朝凌云,2011年11月12日下午,我离开峨眉山前往乐山。为便于翌日就近游览乐山凌云寺大佛,我特意直接赶至乐山大佛景区附近,结果发现那里除了几家小饭铺外,并无馆驿,便折返乐山城区找了一家旅店住下。

  翌日晨,我乘13路公交车再次前往乐山大佛景区。景区位于乐山城东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从北门而入,沿着山崖边开凿的登山石阶路而上行,但见红砂岩崖壁上雕刻有一些佛像,可惜因年代久远,佛像风雨侵蚀风化严重,有的已堙灭难辨了。临江崖边出现一亭,名载酒亭,为纪念苏轼而建,东坡为四川眉山人,而眉山属乐山(古称嘉州),据说苏轼曾到过凌云山。凌云山地处岷江、青衣江(若水)、大渡河(沫水)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伫立此亭,三江景色尽收眼底。

  离亭左行,不远处便是凌云寺。进得寺来,前方就可见乐山大佛佛首景象。凌云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重修,以后又经多次修葺,而大佛则是此寺重要组成部分,但开凿年代则要稍早于于凌云寺。我先入寺殿游览,观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寺院建筑,在大雄殿前,见寺僧和香客以食用油点燃礼佛,为我所未曾见。后来我在乌尤寺再次见到此景时,特意问询寺僧,其云菜油为香油,以此礼佛表示虔诚,古已有之。

  离开佛殿转往大佛后上方右侧的海通洞,洞口有一尊海通禅师石像,大佛就是海通主持凿刻的。据说当年凌云山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发生行船翻覆,船毁人亡之事。海通便发愿化缘募资在凌云山刻造佛像以镇水患。佛像自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大佛修到肩部的时,海通圆寂,工程停了下来,后来两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韦皋捐赠俸金续建,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才终于完工,殊为不易。海通洞就是当年海通主持建佛时栖居的山洞,洞不大,洞壁上还凿有可休息的简陋石龛,当年修佛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海通洞附近还有一组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名为东坡读书楼,但看上去是近年所修,我也就无游览的兴趣,便将视线转向此行的重点乐山大佛。

  走近崖顶铁栏边而观,依山而凿的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面江而坐,体态匀称,庄严肃穆。据有关材料,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仅脚面便可围坐百人以上,形容其“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颇为贴切。

  在我国汉地佛教中,弥勒佛造像呈现出三个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身姿为结跏趺式,我在大同云冈石窟就看到过这样的北魏佛像;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乐山大佛就是其中的代表,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但佛像身姿已不是宽肩细腰的印度佛像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出唐代的气度;第三个阶段是佛寺中最常见的取自五代时期契比布袋和尚形象的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造像。

  乐山大佛的正名为凌云寺大弥勒石像,站在凌云山崖顶只能看清佛像的头部和肩部,而要看到整体则须沿着与佛像同期开凿的有173个台阶的九曲栈道沿崖壁而下,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仅有0.6米,多少有些险峻。我沿栈道扶栏而下,见质地疏松的红砂岩崖壁上还有不少石刻佛龛,可惜风化侵蚀严重,有些也已不能辨认矣。

  下至佛像底座附近,仰视佛像,大佛安详中显庄严,雄伟壮观。人在佛像下显得那么渺小,抬手还不能及到佛脚趾。据说自佛像凿成后,三江水从此安宁,屈指算来大佛庇护乐山苍生足有1200多年了。

  据说,大佛凿成后曾建有13层楼阁加以围护,名为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明末张献忠义军居然劫掠阁内文物并焚毁此阁,使大佛从此失去遮挡。我在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据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近年曾有人议重修大佛阁,此举固然可以有效保护大佛不受风雨侵蚀,但也从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们观瞻佛像的视角。

  佛像另一侧是前些年新修的凌云栈道,此举可使游客无需再由九曲栈道折返,避免了游人上下栈道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过在此栈道不能观佛。我沿此栈道而行,身体一侧便是岷江。前行不远,有一临江山道通往乌尤寺方向,便顺路而往。

  不远处是麻浩崖墓,是开凿于凌云山崖壁上的乐山地区古人墓穴。这些方形洞穴崖墓凿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其历史和文物价值主要是墓壁上的画像石刻,题材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人物服饰、车马伎乐和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内容。我浏览了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崖墓墓门两侧的石刻图画和展览室的一些陶制殉葬品后,就离开此地继续前行。

  过一处名为渔村的仿古小村落,就见小河对岸一座孤峰兀立、郁郁葱葱的小山,此山就是乌尤山,又名青衣山,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岷江边一座小岛。与陆地隔开的那条小河,据说是秦时蜀郡太守李冰为治理沫水而主持可凿的泄洪渠,如此乌尤山就有另一个名字“离堆”。

  过桥走进乌尤山,来到面朝岷江的乌尤寺。此寺亦建于唐代,不过现存庙宇则是清以后的建筑,我看到寺门口挂有乐山市佛教协会的牌子,可知其在乐山的宗教地位。在寺中我看到两件文物,一是一尊铸于宋代的铁质阿弥陀佛像;二是山顶乌尤殿内唐代观音青铜塑像,与常见的慈眉善目的观音像不同,此像呈现的是怒目圆睁、面目狰狞的法相,应该是印传佛教中观音菩萨相罢。

  据说,二十多年前一名广东游客在岷江西岸回首凌云山一带时,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的山脊线构成了一尊仰卧的巨形睡佛景观,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其中乌尤山为睡佛之首,凌云山为身,龟城山则为足,乐山大佛处于睡佛心脏位置。此发现为乐山所喜,因而在乐山码头附近建了座仿古城门楼样式的观佛楼,又在乌尤山顶为一些亭阁、树木作了标识。我见到山顶景云亭被标为睡佛的眼,从此亭观乐山景色角度颇佳;另一处树木则被标为睡佛的额,此举有些牵强,也不严肃。

  山顶上有几名民工在修整路面,而水泥等建筑材料则用三匹马驮运。离寺下山路上,一阵“笃、笃、笃”的马蹄声响,我回首一望,两名民工正牵着那三匹马下得坡来,用马驮物,以畜力代替人力,尽管有些原始,倒也省了点人力。

  坐车过江回到乐山市区,我特意赶到乐山码头附近江边远眺乐山大佛,不过因角度原因未能看到大佛,倒是可以远眺江对岸的那一带被形容为卧佛的山峦。也许是因为光线等原因,还是自己是俗眼凡胎,我看不出这些山峦形似睡佛。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下午,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乘车离开乐山向成都进发,回首乐山,这座市容还较简陋的小城因为有了凌云寺弥勒佛像而为人所知,宋代邵博曾云“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峨眉、弥勒大佛集于此,眉山苏轼也在此,乐山何其幸也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03-r1337987-journals.html24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